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液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1 .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曲线 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酵母菌数量时,取样前振荡试管的目的是增加样液中氧气的含量
B.若一个小格内酵母菌过多,则需要舍弃,只计算少的小方格
C.B批次酵母菌的接种量可能高于 A 批次,但环境容纳量相同
D.酵母菌的起始数量和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氧气含量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2023-12-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生物试题
2 . 某课题小组利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人员抽取每种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液各 1 mL,分别稀释 10 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 1mm×1mm×0.1mm,计数室为 25×16 型)进行计数,测得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实验结果见下图(单位:×10⁷ 个/mL)。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20℃、24h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值,可推算每个中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为20个
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C.该种群数量达 K 值后会因为培养液营养物质减少及代谢废物的积累而数量下降
D.本实验中该酵母菌在 15 ℃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在25℃、培养 48 h时种群数量最大
2023-12-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毫升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和酒精浓度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取样时,应该从静置后的试管中取上层的培养液
B.增加接种量会使酵母菌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
C.若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增大
D.N点后,调节pH,种群数量将会一直恒定
2023-12-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接种到密闭容器内的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会迅速繁殖形成种群。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将持续保持相对稳定
B.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持续下降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持续增大
D.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最终会下降
2023-12-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草履虫。某实验小组为了调查A、B、C三个湖区的水体污染程度,从A、B、C三个湖区中各取水样100mL,分别置于三只含等量的相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培养,并每天定时利用显微镜进行计数,以统计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对草履虫进行计数时需要用到的关键工具是_________。与第9天相比,第12天对B区草履虫取样计数时要适当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降低”)稀释倍数。
(2)根据图中数据分析,_______________区的水体污染更严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3)培养到16天后, A、B、C三个湖区的草履虫数量都急剧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草履虫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第t代为Nt,每一代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10%,则理论上第t代种群数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023-12-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几种曲线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时,符合 Nt= N0 λt的数学模型
B.图中阴影部分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在一封闭的培养体系中,不更换培养液,酵母菌数量最终呈曲线③增长
D.a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2023-12-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连续观察7天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第3~5天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维持稳定
B.该探究活动中需要单独设置空白对照实验
C.计数前要摇匀再取样,否则计数结果会偏小或偏大
D.第5天后酵母菌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培养条件恶化导致的
2023-12-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I、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_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_____(填“>”“<”或“=”)t2时的数量。
II、在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中,某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3)据表推测,这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营养结构为_________(用表中字母及箭头表示),E的杀虫剂含量m的范围是_________
(4)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3: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5)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_(填序号),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___
2023-12-2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惹人驻足。为保护某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该物种在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__只。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______。第5-20年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__年。
(2)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S”形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______(填“前”或“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左右,用______(方法)调查该种鱼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填“多”或“少”)。
(3)图1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相关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

分析图1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S”形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______原因(至少答出两点),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上图,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__个/mL。
10 . 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m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定时间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很像英文字母S,因而又称“S”形增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型构建后需要进一步检验或修正B.种群数量由m→K的过程中,增长速率均不同
C.b点时开始出现环境阻力,且环境阻力越来越大D.e点后,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2023-12-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二)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