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5 道试题
1 . 果蝇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的模式生物。已知果蝇(2N=8)的黑身基因(B)对灰身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D)对白眼基因(d)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遗传学问题。
(1)若某个初级卵母细胞中,B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中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红眼黑身果蝇与一只白眼黑身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灰身。则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有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DXD)与白眼雄果蝇(Xd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M。为探究M果蝇出现的原因,应选用果蝇M与____________杂交,然后观察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M的出现是环境改变引起的。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M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③若无子代产生,则M的基因组成为XdO,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人类Y染色体上SRY基因可控制原始性腺细胞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下图为一家四口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B、b表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44+XY
B.若SRY基因片段丢失,可能导致甲表现为女性
C.丙异常的原因是甲产生异常配子所致
D.丁异常的原因是乙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3 . 相互易位是一种非同源染色体互相交换部分等长的染色体片段的现象。如图所示,一个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在联会时会出现特征性的十字形图像,随着分裂的进行,十字形的配对同源染色体逐渐打开,成为圆形或8字形。在相互易位杂合体的花粉母细胞中,大约有50%的配对同源染色体呈圆形,50%呈8字形,说明配对同源染色体的4个着丝粒是随机移向两极的。已知某种植物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片段有重复或缺失可引起配子不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植物相互易位的杂合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粒1/3是可育的
B.该种植物相互易位的杂合体与正常个体杂交,有1/4的后代是相互易位杂合体
C.该变异可能改变了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但对该个体基因的种类没有影响
D.图a可出现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图b和图c都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2016·江苏·高考真题
4 . 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某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3386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5 . 某雄性动物(2n=20)基因型为AaXBY,该动物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组成为AAXBXB时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1条或2条Y染色体
C.该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D.若产生的精子AaXB:Y=1:1,则可能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6 . 如图表示某细胞(含4条染色体)的分裂示意图,①~⑥代表细胞。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细胞①中有8条核DNAB.细胞③有2个B基因
C.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D.细胞⑥的基因型为a
7 . 鸭子的羽色受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C、c和T、t控制,C控制黑色素的合成,T促进黑色素基因C在羽毛中的表达,请根据以下三个杂交实验回答:

(1)C、c和T、t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T基因与t基因中存在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隐性致死效应: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称为隐性致死基因,隐性致死基因所表现出来的效应称为隐性致死效应。
②显性致死效应:杂合状态时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称为显性致死基因,显性致死基因所表现出的效应称为显性致死效应。
③T基因的剂量效应:个体内T基因出现次数越多,表现型效应越显著。
(2)实验一F1中白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实验二中亲本雄鸭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实验三中亲本白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3)若将实验一F1的灰羽自由交配则后代有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白羽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若要确定实验一F1中灰羽的基因型,可以选择实验二F1中白羽与其杂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灰羽的基因型与亲本一致。
(5)若实验三F1中出现一只基因型为cccTT的白鸭,请从亲本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产生该白鸭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
8 . 某植物(2n=14)的宽叶与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是显性;该植物中存在7号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其他6对同源染色体均成对存在的变异植株。变异植株的减数分裂正常,三条7号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到细胞两极,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类型配子均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变异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变异植株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最多有_____条染色体,此时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
(2)该植物中,从未出现过1~6号染色体有三条的植株,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
(3)若控制宽叶与窄叶的等位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将纯合的7号染色体三体宽叶植株与染色体正常窄叶植株杂交得到F1,选择F1中三体植株与染色体正常窄叶植株测交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F1中宽叶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②F1中三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______种,测交所得的F2中,窄叶植株占______
9 . 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可不分离进入1个子细胞,或正常分离进入2个子细胞,异常联会不影响配子存活及其他染色体行为。现有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发生片段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a所在的染色体未发生交换且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a
B.若含A、a的片段发生交换且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
C.若含A、a的片段发生交换且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均为Aa
D.若含A、a的片段未发生交换且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10 . 研究者用某个二倍体哺乳动物性腺为材料进行显微观察实验,绘制了以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二倍体哺乳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图1中乙所示细胞中有______个染色体DNA分子。
(2)研究者绘制该器官中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1中丙细胞所处的阶段对应图2中的________(填序号),图2中__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2中,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DdXEY,仅因为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DD型配子。等位基因D、d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属于该异常配子形成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不考虑互换现象)
①2号染色体可能在图乙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一定在图丙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一定在图乙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可能在图丙时未分离
(4)若该动物的精巢中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Y,四分体时期,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最终形成的精子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