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神经毒性物质积累使谷氨酸堆积在神经细胞之间,造成神经细胞损伤,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又称“渐冻症”。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如图所示,序号①~⑤为兴奋传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过程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树突末梢
B.图中③过程表示囊泡从突触前膜向突触间隙释放谷氨酸
C.由图中④过程和⑤过程可知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D.ALS患者服用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的药物可缓解病症
2024-01-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2 . 乙酰胆碱(Ach)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在神经-肌肉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突触间隙中Ach含量过高可能会引起心律异常,临床上常使用Ca2+通道阻滞类药物治疗该类疾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a2+通过Ca2+通道进入细胞时不需要与Ca2+通道蛋白结合
B.Ca2+通道阻滞类药物通过减少突触前膜释放Ach治疗该类疾病
C.Ach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结合
D.内环境中Ca2+含量降低或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都会使突触前膜释放Ach减少
2024-01-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
3 . 若持续咳嗽时间超过8周后会发展成慢性咳嗽,如图表示慢性咳嗽发生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脑干是连接___________的重要通路,是___________调节的基本活动中枢,图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前膜内ATP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突触前膜释放的ATP可能是作为___________参与产生慢性咳嗽的神经调节过程,释放到突触间隙的ATP对突触后膜具体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种药物可以治疗慢性咳嗽,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4 . 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增多”“减少”或“不变”)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减弱”或“增强”),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Ƴ-氨基丁酸,Ƴ-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兴奋”或“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增多”或“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5 . 当神经递质释放过多时,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数量和亲和力均会下降,称为受体的下调。人脑中的多巴胺能够传递愉悦信息,而毒品可卡因也可使人产生愉悦感并有“成瘾”性,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多巴胺,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是回收多巴胺,从而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
C.可卡因可以阻止多巴胺回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维持较长时间的兴奋
D.可卡因会导致多巴胺受体减少,需要吸食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兴奋,因而“成瘾”
6 .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甲、乙两只电表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及突触部位传递的情况。刺激部位和测量部位如图1所示,图2是图1某处兴奋时膜电位的变化图。已知药物X可以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甲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图2中bc段由Na+内流所致
B.静息状态下,图2中a处膜电位为-70mV主要与K+外流有关
C.适宜电刺激N处,可判断兴奋在图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D.用药物X处理后,适宜电刺激M处只有一只电表发生一次偏转
7 . 突触传递信息易受一些化学物质的干扰,下列是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机制及可导致人体出现的症状,其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作用机制症状
A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可阻碍神经中枢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甘氨酸肌肉痉挛
B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肌无力
C药物“新斯的明”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肌肉痉挛
D银环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但不具备乙酰胆碱的功能肌肉痉挛
A.AB.BC.CD.D
8 . 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阿托品与乙酰胆碱具有竞争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最有可能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  )
A.乙酰胆碱酯酶B.乙酰胆碱
C.有机磷D.乙酰胆碱受体
9 . 中脑边缘多巴胺紧绕甩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播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接受刺激时,突触小泡中的多巴胺以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特点)、图中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是______
(2)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中枢兴奋剂。据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导致突触后膜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的时间,吸食可卡因会使人上瘾,原因是长期刺激后,吸食者突触后膜上的______,使突触变得不敏感,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吸食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持续兴奋。
10 . 当人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抑郁。有假说认为抑郁症与脑中神经递质NE (去甲肾上腺素)、5-HT (5-羟色胺)等不足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NE 储存在__________中,NE 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2)5-HT 在发挥作用后, 一般不会再持续发挥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M 能降解 NE 或5-HT。M 抑制剂是一种抗抑郁药,请推测其抗抑郁的机制为________
(4)为了研发抗抑郁药,科研人员研究了柴胡皂苷A 对抑郁模型大鼠脑中 NE、5-HT 含量的 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A (正常大鼠)、B(抑郁模型大鼠)、C(抑郁模型大鼠+柴胡皂苷 A)三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认为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情况有所改善,根据结果分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抑郁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神经生物学方面因素,还有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从后天环境因素的角度考虑,预防抑郁症,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答出1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