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       ]__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__方式被释放到组织液。
(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2023-11-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抑郁症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浓度水平较低。氟伏沙明是一种神经兴奋性的抗抑郁药物,可抑制脑神经细胞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但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抑郁症都可通过适量运动、家人帮助来治愈
B.抗抑郁药都是作用于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C.氟伏沙明可减少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
D.去甲肾上腺素可起到促进神经元兴奋的作用
2023-11-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可卡因能阻断人体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同时可通过调控人体内某些化学物质(如多巴胺)的含量水平来刺激大脑皮层,使中枢神经兴奋,具有成瘾性。科研人员对正常小鼠和毒品成瘾模型鼠进行了相关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由________三部分组成,反射弧上突触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越________
(2)________记忆可能与________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可通过给正常小鼠________来获得毒品成瘾模型鼠;已知可卡因会使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填“持续抑制”或“持续兴奋”),最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________
(4)从以上科研人员对正常小鼠和毒品成瘾模型鼠进行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 . 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在脑内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浓度水平较低。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的形式传导,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据图可知,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依赖于____________的识别。5-羟色胺扩散到突触间隙后,会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结合,使______,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
(3)药物X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品,可抑制5-羟色胺载体的功能。据图推测其缓解抑郁症状的原理可能是______
2023-11-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二十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5羟色胺(5-HT)是一种信号分子,对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与5-HT合成、代谢及作用异常有关。图示为神经系统中5-HT的释放及代谢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储存于__________的5-HT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活Na+通道,将信号传递至大脑以产生愉悦情绪,可见5-HT是一种__________(选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2)通常认为,突触间隙中的5-HT浓度过低会导致机体出现持续的消极情绪,进而引发抑郁症。目前,许多抗抑郁药物已在临床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请据图推测抗抑郁药物可能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3)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失调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如雌二醇和糖皮质激素可能分别促进和抑制5-HT合成。艾灸大鼠“百会穴”可通过下丘脑垂体一性腺轴(及肾上腺皮质轴)调节有关激素的分泌,从而对抑郁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雌二醇(pg/ml)

糖皮质激素(ng/ml)

正常组

27.87

636.79

模型组

10.21

794.24

艾灸组

26.60

739.36

该研究中的艾灸组应选择___(选填“正常大鼠”或“抑郁症模型大鼠”),艾灸能改善抑郁症的原理是______
6 . 海洛因通过延长神经递质在突触中的停留时间增加愉悦感,但长期使用海洛因会引起神经系统发生变化最终使人上瘾。毒品上瘾的机制如图“甲→丁”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都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B.正常人体内,有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常被突触后膜重新回收
C.长期吸食毒品者萎靡的原因可能是突触后膜受体减少而不易与递质结合
D.吸毒后易兴奋原因可能是毒品增加了突触前膜对递质的重新回收
7 . 帕金森病通常由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分泌减少引起,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一类在分子构象上同多巴胺相似,能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下图为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甲兴奋时,____________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若外界溶液中该离子浓度升高,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神经元乙兴奋时,轴突末梢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增加乙酰胆碱的分泌可能有助于缓解帕金森病症,原因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取正常大鼠(A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B组)和用药物普拉克索处理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C组),饲养28d后,检测大鼠相关组织中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乙酰胆碱(ng/g)

多巴胺(ng/g)

A

842.1

1005.1

B

210.2

412.8

C

827.6

1107.9

①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___
③普拉克索可能会___________(填“加重”或“缓解”)帕金森病症。
8 . “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谷氨酸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目的是防止被细胞内的酶分解,释放的谷氨酸通过主动运输到达突触后膜
B.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
C.NMDA 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分解谷氨酸来治疗该病
D.ALS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
2023-10-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
2023-10-12更新 | 661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百树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如图1表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①②③表示刺激位点,电表两极分别接在两个神经元膜外侧。图2表示图1中圆圈部分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位点②是电表两极的中点,则在②处给予一适宜刺激,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_____,出现该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Ⅰ是多巴胺,通常储藏在突触前膜的___________中;吸食可卡因后会导致多巴胺的回收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_
(3)若某同学想要利用图1装置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请写出该同学的具体实验思路及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