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321 道试题
1 . 下图甲为某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乙表示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不同阶段四种细胞类型(Ⅰ~Ⅳ)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a~c)的数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细胞分裂的顺序为______(用箭头和序号表示)。图甲所示的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填序号)。能产生图甲所示细胞的果蝇性别及判断依据是____
(2)图乙中表示的DNA的是______(填a、b、c)。图乙中Ⅰ~Ⅳ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是______(填Ⅰ~Ⅳ)。
(3)已知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且伴X遗传,某红眼雄果蝇与杂合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果蝇,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请写出导致其异常的原因为______
2024-05-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图为一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Ⅱ-5不带有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B.乙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C.若Ⅲ-3与Ⅲ-7婚配,后代中正常的概率为7/8
D.Ⅲ-5的乙病致病基因最初由Ⅰ-2的X染色体携带
2024-05-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0·江苏无锡·一模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3 .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质粒用限制酶I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I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I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2024-05-06更新 | 315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0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理科生物卷
4 .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 A、B、C、D、E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①过程的名称为__________
(2)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生理过程③~⑤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该植物移入黑暗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 . 中国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是外来入侵物种。刚羽化的松墨天牛会分泌信息素吸引松材线虫进入天牛气管,在天牛气管中的松材线虫能释放信息素,加速天牛羽化,缩短天牛从幼虫发育到成虫所需时间,进而提高松墨天牛数量,同时松材线虫借助松墨天牛会更容易入侵到松树中。科研人员探究了线虫入侵,过程与结果见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松材线虫与松树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分泌的信息素属于______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作用。
(2)单一松树接种3次松材线虫时,松材线虫对______(填松树种群)危害更大,松材线虫在不同松树间转移时,繁殖能力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3)图3是入侵到我国的松材线虫(中国线虫)与北美线虫中国线虫北美线虫的雌雄性别比,据此推测松材线虫成功入侵我国的原因是______提出一点防治松材线虫的方法______

6 . 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图1相比,图2中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B.图1中的成分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为生产者
C.图2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7条食物链,鹰占有4个营养级
D.若其他不变,只是蛇消失,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一定减少
7 . 2023年11月2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三批次的福岛核污水,并持续排放数周,核污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如:氚、碳-14、碘-129等)。如下图是沿海某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关系示意图,图中A、B、C、D代表该系统不同生物成分,带△数值为放射性物质浓度相对值,不带△数值为能量数值,能量值单位为kJ/(cm2·a)回答下列问题:

   

(1)测算各营养级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干重总量,可构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金字塔。
(2)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在同水域中共存。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该生态系统中由A传递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3)日本排放的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影响范围可能涉及全球,原因是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__________(至少答2点)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而能量随着营养级增加而呈现出逐级递减的特点,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__________(填“非密度制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当放射性物质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造成某种海洋动物的雄性个体不育,这会直接影响该种群的__________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8 . 土壤中的磷通常以磷酸钙等难溶态的形式存在,在水中为白色沉淀,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植物缺磷时会出现叶色暗绿、老叶和茎秆呈紫红色等症状。溶磷菌可将难溶态磷酸钙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可溶性磷(无色),某农科所欲从城郊荒地土壤中获得转化能力强的溶磷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主要筛选过程,序号代表主要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为筛选到较多的溶磷菌,土壤取样时应避开____的植物分布的区域,步骤③培养基中难溶态磷的作用是____
(2)若在④中平板出现如图B所示的菌落分布情况,推测接种培养时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原因是____。进行步骤⑤接种的细菌应挑选自步骤④平板上____区域内的菌落。

(3)目的菌应从____值最大的培养基中选择获得,预期该目的菌在农业生产方面可能的应用____
2024-04-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9 . 双层平板法是对噬菌体进行计数的常用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为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为1%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 45~48℃,然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见下图)。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双层培养基的上层会出现透亮的无菌圆形空斑——噬菌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用到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常用干热法进行灭菌
B.若利用双层平板法对 T2噬菌体进行计数,可选用农杆菌作敏感指示菌
C.上层平板上出现的透亮无菌圆形空斑是噬菌体单独在培养基上繁殖形成的噬菌斑
D.倒上层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45~48℃时进行接种,目的是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引起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死亡
10 . 下列甲图中曲线表示某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乙图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分裂的____数量变化。
(2)甲图a细胞的名称是____。b细胞可以对应于图乙中的____段(用字母表示)。
(3)细胞a、b、c、d、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
(4)d细胞中有____个四分体。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条。
(5)乙图中,ab段和cd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