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93 道试题
1 .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B、C、D、E、F 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可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甲中的__(填标号);c 所示的运输方式符合图__(填“乙”或“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2)若图甲表示人的红细胞膜,则表示 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填标号),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__(填“乙”或“丙”) 所示曲线。
(3)若图甲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其吞噬病毒的方式为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的结构特点。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核苷酸可通过脱水形成多核苷酸,脱水后一个核苷酸的糖与下一个单体的磷酸基团相连,结果在多核苷酸中形成了一个糖-磷酸主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磷酸主链的组成元素有 C、H、O、N、P
B.合成该图化合物时,需脱去5分子水
C.图中的一个磷酸基团可与一个或两个五碳糖相连
D.图中含有5个核糖
3 . 在图1、3、5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 1~4 号试管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5、6 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②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③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④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研究者以拟南芥为材料对基因中不同位置的碱基序列的突变概率进行了分析。
(1)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突变和基因重组丰富了种群中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___定向改变,使生物向一定的方向进化。
(2)在基因结构中仅编码区的碱基序列能编码蛋白质,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非编码区不编码蛋白质。研究者对数百种拟南芥的基因进行测序,发现了超过100万个突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计算得到不同位点的突变概率,如下图。

   

图中结果说明,___
(3)研究者发现,基因中编码区的组蛋白修饰程度高,能招募错配修复蛋白到DNA,DNA修复程度显著高于非编码区;编码区中功能相对保守的、生长发育必需的基因突变率低,响应环境变化、生长发育非必需的基因突变率高。请从基因结构与功能和生物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其生物学意义___
5 . 视网膜变性是一种遗传性致盲眼病。研究发现,视网膜变性疾病与C基因突变有关。

   

(1)图为某视网膜变性患者的家族系谱图。据图分析,视网膜变性是___染色体___性遗传病。
(2)对该家庭成员的C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Ⅰ-1、Ⅰ-2均有一个正常的C基因,但另一个C基因发生突变,且突变位点不同。
①据此推测,Ⅱ-2理论上基因组成的可能性有___种。
②母亲突变的C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G→C),导致mRNA中___,蛋白质分子明显缩短。
(3)相关研究还发现,视网膜变性突变体小鼠的视网膜损伤均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出现。对出生后的突变小鼠立即进行无菌化培养,发现未出现视网膜损伤。由此推测,视网膜变性也与___因素有关。
(4)研究发现,C基因在肠道上皮细胞中表达,C基因功能缺失会导致肠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被破坏,肠道细菌得以从消化道进入___,最终迁移至视网膜上皮细胞,诱发视网膜变性。
(5)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一种预防视网膜变性的思路___
6 . 控制人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分别位于11和16号染色体上,基因分布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血红蛋白组成如图所示,α、β、γ、ε、δ和ξ表示不同基因,(表示该血红蛋白由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组成。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β基因突变引起。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人在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的组成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人体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时间顺序
b.多个基因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
c.控制某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位于相同染色体上
d.控制某血红蛋白合成基因发生突变则一定会患病
(3)合成血红蛋白肽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已知α肽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那么成年人中肽链组成为a₂β₂的1个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肽键数是______________
(4)β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结果是β肽链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AA,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UA。则突变基因中控制该氨基酸的相应碱基组成是______________
(5)若两个健康成年人均携带三个α隐性突变致病基因和一个β隐性突变致病基因,则此二人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7 . 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了一株花药萎缩、雌蕊正常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小麦。为将此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小麦育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突变体小麦(2n=6X=42,AABBDD)是异源六倍体,其中A、B和D代表三个不同的______
(2)用雄性不育株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稳定出现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且比例接近________,据此推测雄性不育与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雄性不育是显性性状。为确定雄性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进行了图1所示的杂交实验。

小麦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且常呈落后状态,大约有50%被遗弃在细胞质中,最终被降解。图1中不育株与四倍体可育小麦(2n=4X=28,AABB)杂交,所得F1均与正常小麦进行杂交,连续进行此操作,统计发现每代不育个体占比______,可知不育M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为对M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实验人员培育了含有D染色体组的可育小麦(AABBDD)和Dn进行杂交实验(图2)。Dn为可育小麦D组染色体端体系列(端体是指只含有着丝粒和一个臂的染色体,“D1L”表示D组1号染色体均只有长臂,其余染色体正常;“D7S”表示D组7号染色体均只有短臂,其余染色体正常)。

雄性不育株与D1S杂交,观察F2植株育性和1号染色体形态是否正常,统计植株数量。据此判断M基因在D组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①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短臂。
②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长臂。
③若______,则M基因不位于D组1号染色体。
(4)研究发现控制小麦茎长度的基因R/r与M/m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矮为显性性状。请选择下列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以实现用矮性状标记雄性不育基因_____
实验材料:纯合高雄性不育小麦、杂合高雄性不育小麦、野生型小麦、纯合的矮秆可育小麦。
8 . 科研人员探究了细胞中N基因对动物细胞利用能源物质途径的影响。

(1)动物细胞可通过______过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获得能量。
(2)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如图1。分析图1数据:三组培养基中,转N基因组细胞的相对数量均______对照组,推测N基因促进细胞增殖。依据______,可以看出相比于谷氨酰胺,葡萄糖对细胞增殖更重要。
(3)研究人员对比转N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培养相同时间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与乳酸水平,结果如图2,推测N蛋白______。随后,研究者证实了该推测。

(4)已知GLUT4是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分布于肌肉和脂肪组织等。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处理方案并预期了实验结果,表格中①应为______。请写出该研究者的假设______
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检测指标和预期结果
细胞相对数量检测液中葡萄糖余量
实验组转N基因小鼠的脂肪细胞GLUT4阻断剂加入适量①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多于对照组
对照组
2024-06-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9 . 常规种植的棉花(陆地棉)含有棉酚,棉酚具有一定毒性,主要分布在茎、叶、苞片、铃壳及种子里的许多黑色细小的腺体中,高棉酚植株的这些腺体也比较丰富。科研人员选取低棉酚的野生棉(2n=26)和品质好的陆地棉(4n=52)来培育棉酚含量低且品质好的棉花新品种。
(1)科研人员用______酶处理野生棉和陆地棉的悬浮细胞,分别获得两种棉的原生质体,
(2)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野生棉原生质体,破坏部分染色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各种原生质体中DNA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未经处理的野生棉、紫外线处理后的野生棉、陆地棉原生质体的检测结果依次对应图中______(请选填图)中的字母)。

(3)将紫外线处理后的野生棉原生质体与陆地棉原生质体用化学诱导剂______诱导融合,获得的原生质体经过______过程,成为完整植物细胞,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______,最终经过______过程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4)①用特异性引物对陆地棉和野生棉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2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6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6中属于杂种植株的有______

②在个体水平上,可通过观察杂种植株______,筛选出低棉酚的杂种植物,并对其产棉品质进行鉴定,以获得所需棉花新品种。
(5)上述培育棉花新品种所用到的生物技术称为______,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
10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易导致结肠癌的慢性疾病,患者肠道内会产生硫代硫酸盐,且生成量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为简化疾病诊断和精确用药,科研人员开发了智能工程菌。
(1)科研人员将抗炎蛋白基因与硫代硫酸盐特异性诱导激活的启动子P连接,构建出含图1所示元件的表达载体。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______的生理状态,再将表达载体导入其中,筛选得到菌株E。饲喂菌株E的IBD小鼠症状明显缓解。选用启动子P的优点是仅在IBD发生时才表达抗炎蛋白且______,在时机和剂量两方面精准治疗IBD.

(2)科研人员拟向菌株E中导入新元件,得到菌株Ec,以通过观察饲喂菌株Ec的小鼠粪便中的荧光情况来诊断IBD严重程度。制备新元件有图2所示两种方案。

①与方案1相比,方案2的主要优势是通过观察红色荧光情况排除不同的小鼠粪便样品中Ec菌的______差异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②利用方案2所获得的Ec菌饲喂IBD小鼠后,若粪便样品中同时发红色和绿色荧光的菌为x个,仅发红色荧光的菌为y个,则反映IBD发病程度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
(3)硫代硫酸盐易被分解,因此Ec菌荧光情况的观察只能反映观察时刻的情况。为了让曾经患过IBD的情况被记录下来,科研人员继续向菌株Ec中导入含图3所示元件的表达载体,得到智能工程菌R。正常的LacZ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使大肠杆菌菌落在含X-gal(无色)的培养基上呈现蓝色。突变基因A-LacZ无法表达LacZ酶,B-sgRNA能使突变基因A-LacZ恢复正常序列。

给小鼠饲喂智能工程菌R后,收集小鼠粪便中的工程菌R,将工程菌R涂布在含______的平板上,若______,则说明小鼠曾患IBD。
(4)为将工程菌R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请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各提出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___
2024-06-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