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2010·江苏无锡·一模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1 .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质粒用限制酶I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I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I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2024-05-06更新 | 291次组卷 | 96卷引用:北京海淀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单细胞生物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结构模式如图。据图判断,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无细胞壁B.含有核糖体
C.没有核膜D.有DNA
3 . 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二者可以相互转化。WAT的主要功能是将多余的糖等能源物质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BAT则专门用于分解脂质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研究人员对小鼠BAT代谢进行了相关研究。
(1)图1是小鼠WAT和BAT细胞结构模式图。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WAT转化为BAT之后产热效率提高的原因:____

(2)雌激素相关受体γ(ERRγ)与BAT代谢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无活性DNA片段构建重组DNA,导入野生型小鼠(WT)受精卵细胞,使其插入ERRγ基因内部,导致ERRγ基因发生____,获得ERRγ基因缺陷小鼠(KO)。将两种小鼠同时暴露在4℃冷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在第____小时ERRγKO小鼠全部死亡。结果说明ERRγ与抵抗寒冷关系密切。

(3)检测两种小鼠在4℃冷环境中体内BAT和WAT的数量,计算其比值(BAT/WAT),结果如图3,由此可推测____

(4)进一步测定两组小鼠BAT细胞代谢水平,结果如图4。据图可知,KO小鼠和WT小鼠的BAT细胞氧化分解等量能源物质所产生ATP比值为____。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发现,KO小鼠的UCP-1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WT小鼠,科学家最终将UCP-1蛋白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图4结果推测,UCP-1蛋白的作用是____

(5)综上研究可知,ERRγ在相关激素的调节下,通过____过程使小鼠适应寒冷环境。
2024-02-2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2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则该图所示的时期为(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024-05-10更新 | 488次组卷 | 100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5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6)题。
松材线虫的入侵
1982年,我国森林中松树发生大规模病害。科研人员从病死的松树上分离出松墨天牛等昆虫及引起木材变蓝的蓝变菌,然而将它们再次接种到健康松树却并未造成病害。检测刚发病的松树,最终发现木质部里的松材线虫堵塞了营养输送,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
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是外来入侵物种。松树分泌的松脂以及防御物质能抵抗病虫害,北美地区松材线虫的危害并不严重。科研人员探究了线虫入侵,过程与结果见图1和图2。

中国松树质地偏硬,蓝变菌会让松树木质部变得松软,利于松材线虫寄生。刚羽化的松墨天牛会分泌信息素吸引松材线虫进入天牛气管,并导致气管变粗、气管壁弹性增加。松材线虫能准确识别寄主天牛不同发育时期的气味,从而快速定位到刚羽化的天牛。寄生在天牛气管中的松材线虫能释放信息素,上调天牛体内蜕皮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加速天牛羽化,缩短天牛从幼虫发育到成虫所需时间,进而提高松墨天牛数量。科研人员用松墨天牛分泌的信息素分别刺激北美线虫、中国线虫,并测定了三个不同的气味受体基因Srab、Srh和Srd的表达量以及线虫行为,发现中国线虫上述三个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北美线虫,且对信息素作出的反应更加迅速。此外,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寄生在松树中的线虫相比,松材线虫在进入松墨天牛体内前进行了蜕皮,表面几乎不携带细菌和真菌。
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之间协同进化,使得双方种群不断扩大。找到科学有效的控制松材线虫的方法,对保护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1)松材线虫和松树之间是寄生关系。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分泌的信息素作为一种________信息,在调节二者种间关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图中结果表明,与北美线虫相比,中国线虫繁殖能力更强,且在不同松树间转移时繁殖能力________,因此对松林的危害显著增强。
(3)进一步研究发现,有些松墨天牛在幼虫期被另一种昆虫寄生线虫寄生,这些天牛体内没有发现松材线虫。提出一种可能性解释:________
(4)要学会运用科学家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请选用下列部分或全部序号排序,展现本文中科学家的研究思路:________
①对比中国线虫与北美线虫的差异             ②确定松材线虫导致松树患病的原因
③通过接种方法寻找致病生物                    ④分析松材线虫成功入侵我国的原因
(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松材线虫在我国成功入侵的原因包括________
a.蓝变菌促进了松材线虫对松树的寄生
b.分布在松树木质部,堵塞松树的营养输送
c.促进天牛羽化,提升天牛数量,进而促进线虫传播
d.蜕皮后再进入天牛体内,使其免于被天牛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
e.促进天牛气管变粗和气管壁弹性增强,从而承载更多线虫
(6)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请提出两项防治松材线虫的措施_______________
2023-09-05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生物试题
6 . 带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富含优质蛋白,随意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利用木瓜蛋白酶处理,可以变废为宝。请回答问题:
(1)木瓜蛋白酶可将下脚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但不能进一步将多肽分解为氨基酸,体现酶具有________性。
(2)为确定木瓜蛋白酶的最适用量和最适pH,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应为________%,pH应为________,偏酸、偏碱使酶解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若要探究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
7 . 正常情况下,植物根系形成层中的干细胞(S细胞)向外侧分裂形成韧皮部细胞,向内侧分裂形成木质部细胞。为探究植物激素在该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赤霉素(GA)和生长素等激素作为________分子,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根系发育的作用。
(2)科研人员用野生型和赤霉素合成缺陷型拟南芥进行图1所示实验。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②依据结果推测,赤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
(3)研究发现,S细胞的分化方向受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科研人员检测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生长素的分布,得到图2所示结果。

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赤霉素可上调生长素转运蛋白(PIN1)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变生长素的分布。请选填下列字母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完成验证上述结论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实验材料:a.野生型       b.生长素合成缺陷型       c.PIN1缺陷型       d.GA合成缺陷型
实验处理:e.清水       f.GA溶液       g.生长素溶液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检测指标

对照组

___

___

PIN1的表达水平、生长素的分布情况

实验组1

___

___

实验组2

___

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
2023-09-05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生物试题
8 . 利用细菌靶向给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科研人员改造大肠杆菌,制造出能定点、可控表达治疗性抗体的工程菌。
(1)聚焦超声能使肿瘤部位的温度从37℃提升至42℃,可作为工程菌的“温度开关”。研究人员筛选出3种转录抑制蛋白,37℃时,转录抑制蛋白与诱导型启动子结合,抑制下游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转录;42℃时,转录抑制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不再与诱导型启动子结合。
①研究人员构建了图1所示表达载体,以筛选最佳感温元件。除图中所含元件外,表达载体还必须具有________等元件。

②检测导入不同转录抑制蛋白基因的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和3所示。最终选择转录抑制蛋白C来构建工程菌,理由是________

(2)上述表达载体仅在42℃时表达,而肿瘤治疗需要长期进行。科研人员继续对表达载体进行如图4所示改造,整合酶可将P7序列进行一次翻转。请填写下表,预测表中培养条件下,改造后的工程菌菌落的颜色。

培养条件

菌落颜色

37℃培养

________

42℃培养

________

42℃处理1h后,37℃培养

________

(3)为得到可用于肿瘤治疗的工程菌,需进一步改造上述工程菌。请选择图5中 X、Y、Z三个位点中的一个作为治疗性抗体编码基因的插入位点________,并说明选择理由___________

9 . 水稻中,适当的叶宽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产量。
(1)研究人员在野生型(正常叶)水稻中发现了一株宽叶突变体M,并进行了图1所示杂交实验。
   
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宽叶为________性性状。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M中3号染色体上A基因发生突变,使转录出的mRNA上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转变为________,导致所编码的肽链变短,蛋白质功能丧失。
(2)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正常叶水稻中的另一个基因B,获得窄叶隐性纯合突变体N。让突变体M与N杂交所得F1自交,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若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B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其他染色体上。
(3)深入研究表明基因B的表达产物直接影响叶片宽窄,而基因A编码的蛋白质抑制基因B的转录,据此推测基因A、B双突变体的叶片宽窄应与突变体________(填“M”或“N”)最接近,理由是________。然而实际情况是双突变体的叶宽与正常叶水稻无明显差异,请对此现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________
2023-09-05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生物试题
10 . 三特异性抗体(简称“三抗”)可靶向治疗小鼠多发性骨髓瘤(MM),显著提高机体对MM细胞的杀伤力,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时给小鼠注射3种抗原可刺激小鼠浆细胞分泌得到三抗
B.正常小鼠的组织细胞中也会大量表达CD38
C.三抗与TCR和CD28结合可保持较高的T细胞数量和活性
D.三抗可缩小MM与T细胞的距离,不影响T细胞的杀伤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