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9 道试题
1 . 如图是某动物的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及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中
B.甲、乙、丙所处时期分别对应图丁中II、IV、I
C.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Ⅲ→Ⅳ过程中
D.与乙同时产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为
2024-05-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14-15高二上·浙江温州·期末
2 . 已知大豆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图,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DDSS×DDSsB.DdSs×DdSs
C.DdSs×DDSsD.DdSS×DDSs
2024-04-15更新 | 179次组卷 | 70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010·广东揭阳·一模
3 . 将遗传因子组成为 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绘得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2024-04-12更新 | 701次组卷 | 16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物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形成空隙的现象。科研人员对多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团状采伐,形成小型林窗(100~225m2)、中型林窗(625~900m2)和大型林窗(1225~1600m2),每个类型林窗9个,以未采伐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作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林窗中不同土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马尾松不仅可以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林窗内物种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演替,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林窗和林下的动物种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____条件不同。
(3)长期过度的纯林化经营,致使马尾松人工林病虫害频发,原因是____。为促进马尾松人工林稳定持续发展,根据本实验结果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
(4)科研人员为研究封山育林条件下树种变化的原因,用马尾松和2种阔叶树树苗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

净光合速率相对值

不同光照条件下

光合产物输出到顶芽的比例(%)

8.6%

11.3%

18.6%

全日照

林窗环境

室内弱光

马尾松

1.6

3.1

3.9

17

5.8

7.5

荷木

1.1

3.1

3.6

9

7.8

18.5

黄果厚壳桂

0.4

1.9

1.8

8.0

9.7


据结果分析,马尾松能够在荒山的强光、干旱条件下快速生长的原因是_____
5 . 磷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施入土中的磷大多数与Ca2+等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科研人员从贡柑果园土中选出可以将难溶性或不溶性磷转化成可溶性磷的高效解磷菌,主要流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将土壤悬浮液稀释了______倍。经步骤③最后一次稀释之后若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得到的结果是:39、38、37,则每克土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步骤④中待菌落长好后挑出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较_______的菌落。通常情况下,对获得的纯菌种可以依据_______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
(3)为进一步测定初步筛选的三种菌株实际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接种到基础培养基中,并在37℃、200r·min-1摇床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用摇床进行培养的好处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最优良的解磷菌株是_______
2024-03-05更新 | 4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图1是大豆叶肉细胞和根瘤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其中A~E代表物质,①~⑧代表过程。根瘤菌在根瘤细胞中以类菌体的形式存在,固氮酶对氧气高度敏感,在低氧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根瘤菌为根瘤细胞提供________,该物质在根瘤细胞质中发生反应,转化为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某同学欲从大豆根系分离出固氮菌,则配制的培养基应包含的营养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蔗糖进入维管束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据此推测,蔗糖进入维管束细胞的跨膜运输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光诱导的移动因子可从大豆枝条移动到根部,同时根瘤菌内形成某种复合物,进而激活根瘤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见,光除了可为植物提供能量外,还可作为________参与大豆根瘤结节生成的调控。
(4)对栽培大豆进行根瘤菌的接种预实验(作为实验组),并测定大豆植株光合作用相关变化指标,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2分析,接种根瘤菌能提高大豆植株净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而引起的遗传病。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累积,引起智力发育障碍,产生含苯丙酮酸的“鼠臭味”尿等症状,如图为典型的PKU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KU的遗传方式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不同
B.Ⅱ-3与Ⅱ-4再生一个患PKU的男孩的概率为1/8
C.减少患儿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可缓解患儿症状
D.减少PKU患儿出生的措施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
8 . 图1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①一⑥为各时期细胞,a—c表示细胞生理过程:图2是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图3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与①相比,②的相对表面积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________
(2)图1中,b过程导致细胞的________增加,c过程的原因是________;胚胎发育过程中________(存在/不存在)细胞衰老和死亡的现象。
(3)图2中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条,若给其染色,需用到________
(4)图3中AB段正进行的是________,CD段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时期,形成原因是________
2024-02-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9 . 大多数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可以在叶绿体中生成淀粉,也可以运出叶绿体生成蔗糖并向非光合作用部位运输。如图为植物体内白天光合作用产物的去路和夜晚物质的转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叶细胞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需要利用光反应为其提供的____________(填两种)等物质。
(2)由图可知,叶绿体中的光合产物以____________这种物质的形式运出到细胞质基质可转化成蔗糖。蔗糖可以暂存于叶细胞的_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名称)中参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也可以从光合细胞中输出运输到其他部位。
(3)与白天相比,夜晚叶绿体中淀粉的含量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从图中能找到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4)环境因子(尤其是日照长短)可以影响叶片对所固定的碳在蔗糖和淀粉之间的分配。与长日照植物相比,短日照植物更多地将光合产物转化为____________,以此保障长夜时间段叶细胞充足的糖供给。
(5)叶绿体内膜上的“Pi转运蛋白”(TPT)是磷酸丙糖与无机磷酸(Pi)的反向转运蛋白,在将磷酸丙糖运出的同时将无机磷酸(Pi)等量运入叶绿体。研究发现:抑制小麦的TPT使其失去运输能力,可使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14倍,但同时会使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据图分析,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2024-03-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10 . 如图甲表示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在探索细胞质膜结构历程中,图甲是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________模型,基本支架是________(填字母),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组成人体细胞膜的脂质除了B外,还有________
(2)Ca2+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是图中字母________,该过程由ATP水解提供能量,并使载体蛋白________从而导致其自身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Ca2+的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将Ca2+释放到细胞外。
(3)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I,这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关,这可以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的功能。
(4)图中b、c跨膜运输方式均为____________,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________(填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5)组织细胞较大,不能穿过膜结构,而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________作用,形成囊泡,进而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这种病原体通过饮食传播,所以生活中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2024-02-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