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某植物的花色有黄色、红色和紫色三种,该性状的遗传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某花卉培育员利用黄花(甲)、黄花(乙)、红花(丙)、紫花(丁)4个纯合品种进行了如下实验:

亲代

F1

F2

实验一

黄花(甲)×紫花(丁)

紫花

F1自交:9紫花:4黄花:3红花

实验二

黄花(乙)×红花(丙)

黄花

F1自交:12黄花:3紫花:1红花


且已知基因对此性状的控制途径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黄花(甲)和黄花(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实验一中的F1代紫花植株测交,则其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实验二中F2代的黄花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黄花植株占全部黄花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
(4)该花卉培育员继续进行实验三:利用黄花(甲)和黄花(乙)杂交得到F1代,F1代自交得到F2代。发现F1代和F2代植株都表现为黄花,根据实验一、二、三分析,A/a、B/b、D/d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5)通过上述事实,请从数量关系和代谢的角度,描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__________
2 . 植物的雄性不育(花粉败育,但雌性器官仍然发育正常)一般分为核不育和质核互作不育两大类。类型一:核不育。根据核不育的原因又可分为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和环境诱导的核不育两种。类型二: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即雄性不育受到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基因的共同控制,当细胞质不育基因SA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隐性不育基因aa,即个体基因型为SA(aa)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根据控制雄性不育质核基因的对数可以分为主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类型一中的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即花粉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基因的显隐性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没有关系。假定某植物开单性花,其雄性不育由基因R控制,取一杂合雄性不育植株与另一可育植株杂交得到F1,将F1进行自由交配,预测F2雄性不育植株与雄性可育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类型一中的环境诱导的核不育,即花粉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基因在特定环境下的表达产物控制。同一植株,在一定条件下花粉可育,在另一特定条件下花粉不育。“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最为典型的实例,其育种过程如图1所示。

①假定有温敏雄性不育植株M、N,且M的雄性不育起始温度低于N的,在制备杂交种子时,考虑到温度的日间波动,最好选用植株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来制种。
②图1中,杂合子F1表现出优于双亲的生长状况,也叫杂种优势,但我们一般不继续将F1自交留种,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在长日照下,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仍有超5%的自交结实率,为制种带来了一定困难。现有纯合的光颖和毛颖小麦若干,毛颖(P)对光颖(p)为显性,请利用小麦颖的相对性状设计一代杂交实验解决上述问题:___________
(3)类型二中的主基因不育,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细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在这种情况下,显性的核基因能使对应细胞质的不育基因恢复正常。假定某水稻品种为主基因不育型,其花粉是否可育受细胞质基因S、N和细胞核基因A、B共同控制,植株中出现SA(aa)或SB(bb)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的都可育。根据图2杂交实验回答:

①预测F2中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若将亲本恢复系的基因型换成SASB(AABB),F2的表型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
②预测正交SANB(AAbb)♀×NASB(AAbb)♂和反交NASB(AAbb)♀×SANB(AAbb)♂子代的育性:正交__________,反交__________
3 . 森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抗御水旱、抵抗风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下图1表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图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某些生物成分,其中B1为食草动物,①~⑩则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图2中的曲线a表示40年间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量,曲线b表示40年间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实际增加相对量。回答下列问题:

(1)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成为森林碳库。森林中的不同生物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分析图1可知,C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入大气中的过程有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3)图2中a、b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山斑鸠和黑嘴松鸡为大兴安岭常见的两种植食性动物,野外收集它们的三种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镜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

天敌

山斑鸠

黑嘴松鸡

赤狐

40

30

狗獾

60

40

香鼬

100

0

①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②黑嘴松鸡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避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的作用。
4 . 调查某种鼠数量时,在设置 1 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 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 30 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 10 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月龄构成如图。据图分析: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2)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
A.30             B.32             C.64             D.96
(3)若某种群有成鼠 a 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 16 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 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 n代产生子代数为________ 头。
A.a×8n-1 B.a×8n+1 C.a×8n D.a×8n-2
(4)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该鼠蛙被隔离为 A.B 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其中一个种群生活环境恶化,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变小。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型

A 种群(个)

B种群(个)

VaVb

200

0

VaVa

50

120

VbVc

100

200

VcVc

150

50

VaVc

100

80


2021-02-1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高考班)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研究小组欲在室温下,研究菠菜叶片细胞液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当植物细胞浸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时,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使溶液浓度发生变化,相对密度随之变化。取浸过植物组织的溶液一小滴,放回原浓度的溶液中,相对密度减小的液滴上浮;相对密度加大的液滴下沉;若液滴停止不动,这个溶液浓度近似于细胞液浓度。
材料用具:菠菜叶片、15 mL大试管4支、移液管(2 mL,0.1 mL)、软木塞、小试管4支、打孔器、牙签、1 mol/L蔗糖溶液、次甲基蓝等。
(注:次甲基蓝的作用是为溶液染色,无其他影响;浸入蔗糖溶液的叶圆片数40片为宜。)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将1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配成0.2、0.3、0.4、0.5 mol/L的蔗糖溶液各10 mL,分别注入4支大试管中。用2 mL移液管从大试管中各取2 mL溶液,分别注入4支小试管中,编号1~4,并塞上软木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用牙签取次甲基蓝结晶少许,投入各小试管中,摇匀。
③用0.1 mL移液管从小试管中吸取蔗糖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重复实验2~3次。
(2)若菠菜叶片细胞液浓度介于0.3~0.4 mol/L的蔗糖浓度之间,请设计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记录表,并将结果、结论填入表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若根据(2)的实验结果没有找出菠菜叶片细胞液浓度,该如何继续完善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2-05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部分实验试剂和药品及观察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名称

试剂和药品

观察内容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斐林试剂

颜色反应

B

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

清水、苏丹Ⅲ染液、50%的酒精溶液等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C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0. 3g·mL-1的蔗糖溶液等

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D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等

实验因变量

E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等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1)在A组实验中,能观察到的颜色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B组实验中50%的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C组实验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加入______________,可以使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复原。
(3)在D组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CO2,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D组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E组实验中,层析液分离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7 .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__________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试剂,摇匀后,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微生物A提取物微生物B提取物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________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154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实验结果如下:
时间/天01234567
种群数量/个524112300370375375375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大草履虫种群呈“__________”形增长,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上述实验中的培养液改成2mL,其余条件相同,则大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
(3)获得上表数据,需要每天定时抽样检测、记录,应该在显微镜下对__________小方格中的草履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估算。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草履虫过多,难以数清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9 .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也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

(1)炎症细胞因子使神经细胞兴奋,在兴奋前神经细胞膜表现为______电位。
(2)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_______(结构)联系,在这一结构中完成信号转换的关键物质是(        )
A.抗体                    B.神经递质                  C.激素 D.淋巴因子
(3)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物质a为________。临床用于抗炎症治疗的可的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大量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____功能减退。
A.下丘脑               B.垂体                         C.延髓 D.淋巴结
(4)研究表明,通过植入生物电装置刺激迷走神经,可明显缓解炎症反应的症状。解释这种治疗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唐代诗人白居易饲养鹦鹉(ZW型),发现当时鹦鹉市场有四种不同毛色的极品鹦鹉,他的诗《鹦鹉》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流传千古。下图是鹦鹉毛色遗传机理图,1、3号均为常染色体;当个体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 色。现将多只纯合雄性绿色鹦鹉和多只雌性白色鹦鹉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 配得F2,F2出现了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四种毛色个体,回答下列问题:

(1)F2出现了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四种毛色个体,这种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鹦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则雌性鹦鹉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形状不同的染色体。
(3)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判断一只F2中的雄性绿色鹦鹉的基因型,可以选择____________与之交配,得到足够多的后代,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5)若将F2中绿色鹦鹉相互交配,则F3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宠物市场黄色鹦鹉颇受欢迎,请你叙述从F2个体中选择出纯合黄色雌、雄鹦鹉个体的方法_________
2021-09-27更新 | 7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