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62 道试题
1 . 番茄是两性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形突变体甲,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基因____________(“可能”或“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科研人员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番茄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雄性可育,F2出现1/4雄性不育,将F2植株自交,F3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EMS诱变野生型番茄,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体乙(甲、乙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亲本组合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使用EMS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__,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可能产生有害的基因,需及时处理非入选番茄。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4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可以指导植酸合成,不能合成植酸的会死亡。现有A基因缺失25个碱基对产生的A25-基因,效果未知。将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自交得到F1,提取F1各植株的DNA后进行PCR,选择的正向引物(从左到右)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从右到左)在其下游0.5kb处。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发现各组产物电泳结果均具有条带,原因是___________,其中条带分为较明亮和较暗两种,则较暗条带代表的植物比例为____________
(4)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一个A基因导入到基因型为A25-A25-的6号染色体上,A25-与导入的A基因之间的遗传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2024-05-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2 . 番茄是世界主要蔬菜之一,为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位于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性突变体,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番茄野生型为雄性可育,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均为雄性不育(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
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根据杂交组合一和二可知,雄性可育性状是由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番茄的宽叶、窄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择纯种宽叶番茄与窄叶番茄杂交,F1全部为宽叶,F1自交,F2中宽叶:窄叶为9:7
①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_____,F2的窄叶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若F2的宽叶自花传粉,则子代中窄叶的比例为___________
②自然界中存在“自私基因”,即某一基因可以使同株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另一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从而改变子代的表型比例。若宽叶、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的比例为9:7是“自私基因”作用的结果,则此比例出现的原因是:F1中携带___________(填“A”或“a”)基因的雄配子,有___________的比例死亡。
(4)我国科学家在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到154个在雄蕊中特异表达的基因,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S1STR1作为靶标基因(T表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番茄的S1STR1基因进行定向敲除获得雄性不育系(tt,绿色)。将正常功能的S1STR1基因(T)和控制花青素合成的SIANT1基因(A表示)连锁在一起,共同转回到雄性不育系中,从而获得了紫色的转基因保持系(如图)。关于该转基因保持系制备过程及在农业生产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___________

A.转基因保持系通过杂交可产生雄性不育系又可产生转基因品系
B.可通过幼苗颜色准确鉴定不育株用于杂交种子生产
C.该技术用于杂交制种的不育系并不含任何转基因成分
D.该研究策略易推广到其他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 下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表一表示小麦受镉浓度影响的相关测量数据,表二表示两种植物受光照强度影响的相关测量数据,请根据图表回答。

镉浓度

(mg·L-1

气孔导度

(mmolCO2·m2·s-1

胞间CO2浓度

(μLm-2·s-1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0

154.75

256.50

11.05

0.01

133.50

264.50

9.07

0.1

141.50

236.75

12.02

1

121.00

277.00

8.37

10

93.75

355.00

3.52

表一
(1)①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
(2)若该小麦长期缺Mg,则提取该小麦的色素经__________分离后,滤液细线自下而上第__________条色素带明显变窄。
(3)④过程产生的[H]来源是__________(不考虑中间产物)。
(4)据表一分析,高剂量(≥1mg·L-1)镉会使气孔导度明显下降,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表二取阳生和阴生两种长势相似的植物,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瓶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光强μmol光

子/(100g·s)

0

10

30

50

100

200

450

500

放氧速率μ

molO2/(100g·s)

植物A

-20

-10

-5

-1

5

15

29

28

植物B

-2

-0.5

1.5

3

6

10

10

10

表二
①光强由200μmol光子/(100g·s)突然变为450μmol光子/(100g·s)时,阳生植物短期体内的三碳酸和RuBP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影响。
③光饱和点时,阴生植物的呼吸熵为0.8(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速率/呼吸作用O2的消耗速率),则该植物要从外界吸收CO2的速率是______μmol/(100g·min)
4 . 亚洲瓢虫的鞘翅呈现色彩丰富的斑点,鞘翅的黑缘型、均色型和黄底型分别由SASA、SESE和ss控制。为研究鞘翅色彩的遗传特点,用三组亚洲瓢虫进行杂交实验,F1自由交配得F2,其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均色型×黄底型

新类型一

均色型:新类型一:黄底型=1:2:1

黑缘型×黄底型

新类型二

黑缘型:新类型二:黄底型=1:2:1

新类型一×新类型二

黄底型:新类型一:新类型二:新类型三1:1:1:1


(1)欲确定子一代新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需对其进行_________
(2)若仅考虑鞘翅的色彩斑点由SA、SE和s基因决定,则与之相关的瓢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种。
(3)根据甲、乙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子一代全为新类型,子二代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形的现象称为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分离。
(4)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新类型的概率为_________。欲测定新类型三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瓢虫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则新类型三为杂合子。
(5)为了进一步明确鞘翅斑点的遗传特点,研究者又将黑缘型和均色型杂交,子代表现为两种亲本性状的嵌合体(如图所示),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这种显性类型与人类AB血型的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_________表现,后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相同细胞中表现。
2020-05-08更新 | 45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
5 . 某植株花色受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基因A控制黄花,a控制蓝花,且当b基因纯合时遮盖基因A和a的表达,表现为红花。现用纯系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得到如下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实验组别亲本F1表型F2表型
黄花×蓝花黄花3/4黄花1/4蓝花
黄花×红花黄花3/4黄花1/4红花
红花×蓝花黄花9/16黄花3/16蓝花1/4红花
(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实验一中F1自交出现3/4黄花和1/4蓝花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二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F2黄花个体中杂合子占_____
(3)实验三中F2红花个体基因型有_____种,F2黄花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
(4)现有上述实验一中F1黄花植株经遗传改造得到的AaDH的黄花抗虫植株,已知A、a分别位于1号和2号染色体。D和H为外源导入的两个基因,已知这两个基因位于图示染色体上,且D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同时具有D和H这两个基因的植株才表现为抗虫,现欲探究H基因的位置:
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注:每个植株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D和H基因的插入不破坏其他基因:实验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
第一步:选择_____植株自交获得子代:
第二步:观察记录子代表型及数量,并统计分析。
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Ⅰ:若统计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黄花抗虫∶黄花不抗虫∶蓝花不抗虫=9∶3∶4,则H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
Ⅱ:若统计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则H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
Ⅲ:若统计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则H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
Ⅳ:若统计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黄花抗虫∶黄花不抗虫∶蓝花抗虫∶蓝花不抗虫=9∶3∶3∶1,则H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
6 . 某团队对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用一株深红粒小麦和一株白粒小麦杂交,F1均为中等红色。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深红色:红色:中等红:淡红色:白色=1:4:6:4:1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籽粒颜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A3、A4控制;
假设二:籽粒颜色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每当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籽粒颜色就会红一些,A和B的效果相同且可以叠加。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假设一,小麦籽粒颜色相关的基因型共有___种,若要出现五种不同的颜色的表型,还需要A1对A2、A3、A4为显性。A2对A3、A4为显性,且A3、A4之间为___。但仍然无法解释F2的比例。
(2)若假设二正确,则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___。中等红籽粒的基因型共有___种,挑选F2中中等红的个体自由交配,子代深红色个体的比例为___
(3)若籽粒颜色由三对基因控制,且每对基因的功能如假设二所描述,那么 AaBbCc个体自交的子代表型种类为___种。
(4)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尝试用CRISPR-Css9系统对A基因进行敲除,获得了A基因的一段正常靶序列的4种突变类型,如下表所示(表中序列外的其余序列均正常)。这4种类型中A蛋白最有可能功能正常的是___,A蛋白中氨基酸数数一定变少的是___
突变类型编码链的部分序列
正常靶序列AGG(对应精氨酸)
AAGGA
BAC
CTGA
DAGA
注:精氨酸的密码子包括AGC;终止密码子为UAG、UAA或UGA
(5)科学家最新发明了一种dCss9系统,该系统可以将甲基化酶携带至目的基因处,对目的基因的碱基进行甲基化修饰,该修饰不改变DNA序列但改变生物性状且有可能遗传给后代。这种改变属于___修饰。
7 . 番茄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班学生进行新鲜番茄植株叶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时未加入CaCO3,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番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PSⅡ和PSⅠ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光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所示实验结果可知,距离点样处距离最远的色素为________。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材料一中的色素提取液,发现其对________光的吸收明显减少。
(2)PSⅡ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H2O分解为H+________。前者通过________的协助进行转运,促使ADP完成磷酸化。
材料二:为研究亚高温高光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者将番茄植株放在CK条件(适宜温度和适宜光照)和HH条件(亚高温高光)下,培养5天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如下表。

组别

温度/℃

光照强度/(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ppm

Rubisco活性/(U·mL-1

CK

25

500

12.1

114.2

308

189

HH

35

1000

1.8

31.2

448

61

注:两组实验,除温度和光照有差异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3)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HH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并不是由于气孔导度因素引起的,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1蛋白是PSⅡ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对维持PSⅡ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且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失活。某研究者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三组实验,①组的处理为适宜温度和适宜光照处理番茄植株,②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③组用适量的SM(SM可抑制D1蛋白的合成)和亚高温高光(HH)下培养,其他的条件三组都相同且适宜。定期测定各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实验结果如图丙。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番茄如何缓解亚高温高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24更新 | 41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十校联盟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变式题19-21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Lesch-Nyhan综合征,又称雷-尼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性遗传病,息者具有智力低下,舞露状手足徐动等症状,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为P。
材料二:Alport综合征又称遗传性肾炎和眼耳肾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不全、神经性耳聋和眼部病变。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为Q
材料三:二倍体动物M的性染色体仅有X染色体,其性别有3种,由X染色体数目及常染色体基因T、TR、TD决定。只要含有TD基因就表现为雌性,只要基因型为TRTR就表现为雄性。TT和TTR个体中,仅有1条X染色体的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既不称为雄性也不称为雌性,而称为雌雄同体。
1.下列有关Lesch-Nyhan综合征和Alport综合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lport综合征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该病
B.人群中女性Lesch-Nyhan综合征发病率大于P,Alport综合征发病率小于Q
C.Lech-Nyhan综合征和Atport综合征都属于人类遗传病中的单基因遗传病
D.男性Lesch-Nyhan综合征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自己的儿子
2.已知动物M无X染色体的胚胎致死,雌雄同体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种性别均有的群体自由交配,F1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可能
B.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F1中一定没有雌性个体
C.多个基因型为TDTR、TRTR的个体自由交配,F₁中雌性与雄性占比相等
D.雌雄同体的杂合子自体受精获得F1,F1自体受精获得的F2中雄性占比为1/6
2024-06-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某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模式图,字母 A-G 表示物质或结构,二烷氨基乙醇羧酸脂(DA-6)是一种新型的叔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某科研小组研究了 DA-6 对西瓜光合作用的影响,其相关指标测定(Rubisco 是碳反应的关键酶)结果如下表:

D A - 6 对西瓜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记录表

处理

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Rubisco 活性

(mmol•m-2•s-1)

(mmol•m-2•s-1)

(mmol•m-2•s-1)

(μmol•m-2•s-1)

不遮光+清水

10.1

0.16

260

38.2

不遮光+DA-6

15.2

0.24

255

42.1

遮光+清水

8.3

0.14

278

25.3

遮光+DA-6

13.4

0.23

269

35.7


(1)图中产生物质 A 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推测类囊体腔中积累 H+的生理意义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三碳酸分子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胞间 CO2 进入叶绿体内参与卡尔文循环,该过程生成 3 个 RuBP 需消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三碳糖磷酸,RuBP 的元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的程度。该研究能说明气孔导度不是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限制因素,可以证明此结论的实验组别是___________       
A.① ②       B.① ③        C.③ ④       D.② ④
(6)DA-6 可提高西瓜叶片的光合速率。从表数据进行推测,DA-6 提高西瓜叶片光合速率作用机制是:DA-6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10 . 小麦是雌雄同花植物。科研人员偶然发现一株高秆雄性不育小麦(甲),其雄性不育受显性基因M控制,另有一株矮秆可育小麦(乙),株高由A、a基因控制。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杂交一:甲×乙→F1矮秆雄性不育:矮秆雄性可育=1∶1
杂交二:F1中的矮秆雄性不育×高秆雄性可育(野生型)→F2矮秆雄性可育:高秆雄性不育=1:1回答下列问题:
(1)A、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其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
(2)杂交一实验中甲作为_________(父本/母本)。根据杂交一、二实验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假设让实验二的F2自由交配,后代中高秆雄性可育植株占_________
(4)研究发现所有的雄性不育植株都特异性地携带了TRIM序列,且M及其等位基因的编码区相同;为研究该序列与雄性不育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在野生型小麦中获得了M等位基因的启动子并利用Ti质粒构建表达载体,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GFP表达后会发出绿色荧光。将载体转入小麦幼胚,获得转基因植株,对植株表型和M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鉴定。

a.通用的强启动子b.M等位基因启动子c.插入TRIM序列的M等位基因启动子d.M编码区e.M基因f.无关基因

实验材料

转入载体组成I、II

植株表型

M基因表达情况

雄性不育小麦

-

雄性不育

仅在花药发育早期表达,在根、

茎、叶、雌蕊中均不表达

野生型小麦

-

可育

在花药发育各时期均不表达,在

根、茎、叶、雌蕊中均不表达

野生型小麦

ad

死亡

-

野生型小麦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仅在花药发育早期表达,在

根、茎、叶、雌蕊中均不表达

(1)表中①处转入的载体组成为_________(从a~f中选择),②处植株表型为_________
(2)在存活的转基因小麦花药中特异性检测到绿色荧光。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
2024-06-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