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23 道试题
1 . 有关病毒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制作疫苗
B.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C.浆细胞能够识别疫苗并产生抗体
D.病毒变异可能会影响疫苗的预防效果
2 . 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捕猎,亚洲黑熊数量骤减,近日动物学家在某林地发现了少量野生亚洲黑熊。他们期望通过体内授精、胚胎移植等方法拯救亚洲黑熊,其过程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胚胎工程一般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处理A使其超数排卵
B.A超数排卵排出的细胞必须生长到MII期才能与C的获能后的精子发生受精
C.D受体雌性必须和动物园亚洲黑熊♀A、野生亚洲黑熊♀B同期发情处理
D.E后代遗传性状与A和C一致,F后代遗传性状与B一致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章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 . 桑葚玫瑰酒既融合了桑葚和玫瑰的果香、花香,又使其营养价值和功能活性增加,极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图1为制作桑葚玫瑰酒的装置图;图2为不同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花色苷含量、酒精度和感官评分(感官评分越高,品质越好)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桑葚玫瑰酒发酵所用菌种的代谢类型与醋酸菌相同
B.图1中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装置
C.由图2可知,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酒精度影响不大
D.花色苷含量随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的增大而降低,质量比为4:1时酒的感官评分最高
4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
B.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消耗养料少
C.图丙所示的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
D.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2.4×108
5 . 研究者用酸笋开发具有降低胆固醇功能的益生菌。先将酸笋发酵液接种到含有CaCO3的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出乳酸菌。然后将乳酸菌接种到含有胆固醇的培养液中,筛选出能够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腌制酸笋需要水封,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
B.将酸笋发酵液用稀释涂布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
C.溶钙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落为目标菌落
D.胆固醇属于脂质,主要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氮源
6 . 某群落中生活着甲、乙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动物种群,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种群第12年时的K值与第6年时的相同
B.乙种群在第4年时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第10~12年种群数量不变
C.乙种群在第6年后数量变化类似于“S”形增长
D.在第6~8年间,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
7 . 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含碳有机物)。它们以颗粒等形态释放到环境中,对陆地生态系统等带来不良影响,下图表示某地区部分微塑料的迁移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以___________食物链为主。请写出图中有四个营养级的两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土壤微塑料进入植物的途径有根系吸收和_________________。微塑料进入生物群落后,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比对其他生物更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可降解微塑料,并会在其周围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该群落与__________相互作用可形成 个微型生态系统(也称为塑料圈),塑料圈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塑料圈不能长期持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微塑料进入土壤后,土壤生态系统短期内未受到显著影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
(4)请写出 条缓解微塑料污染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将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a和b)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本培养基中包含菌株a和b所需的特殊营养物质
B.菌株a和b需要的特殊营养物有所不同
C.接种至基本培养基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D.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皆为单菌落
9 . 大肠杆菌能进入实体瘤核心并保持较强活性,科研人员期望利用大肠杆菌构建一种基因表达可控的工程菌,期望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实体瘤的免疫治疗。
(1)科研人员利用温度敏感型转录调控蛋白构建温控表达的质粒系统,如下图。

   

①利用来自λ噬菌体的温度敏感型转录抑制因子Tcl42作为“开关”构建温控抑制元件,在_____(选填“λ噬菌体”、“大肠杆菌”或“人”)中具强活性的启动子pLac可以使Tcl42持续性表达,抑制启动子pRL;当控温至42℃时才开启特定基因的表达。
②Tcl42开关仅在加热时瞬时激活特定基因,而免疫疗法需要数周才能见效,所以设计了“基因电路”——一次短暂的温度激活后可维持长期的基因表达。其核心基因包括重组酶Bxb1基因、分泌型αPD-L1蛋白基因(该蛋白可用免疫治疗)等。
请选择相关选项完善该“基因电路”的技术路线:_____及质粒,获基因电路 → 受体菌37℃时,蛋白Tcl42抑制启动子pRL →_____→ 免疫元件无功能(不表达αPD-L1) →_____→ 解除蛋白Tcl42对启动子pRL的抑制→__________→细菌合成GFP,并分泌大量αPD-L1。
A、重组酶Bxb1基因不表达          B、菌体升温至42℃时
C、用不同的限制酶、DNA连接酶分别处理温控抑制元件、重组元件、免疫元件
D、启动子p7启动荧光蛋白GFP基因、αPD-L1基因的转录
E、重组酶Bxb1基因表达,进而引起启动子p7两侧发生重组
(2)科研人员用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从而将“基因电路”质粒导入菌体内,经过培养、涂布后,筛选_____(选项),由此成功构建用于免疫治疗的温控工程菌(EcT)。
A、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             B、具有绿色荧光的菌落
C、同时具有A和B特征的菌落                      D、具有A或B特征的菌落均可
(3)使用聚焦超声(FUS)装置,可以使动物特定范围的组织快速升温至42℃,从而实现体内微生物治疗的温度控制。为验证上述温控工程菌的治疗肿瘤效果,选取若干组生理状态相近的小鼠,经过7天的成瘤建模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并检测记录小鼠体内肿瘤体积。
第1组:注射生理盐水,2天后FUS处理;
第2组:注射温控工程菌,2天后FUS处理。请评价并完善实验方案_____
最终证明温控工程菌可被FUS处理局部激活,并具有持续性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4)若期望将上述温控工程菌用于临床实验,还需利用小鼠开展_____方面的研究。
10 . 草莓在生长过程中易感染病毒,通过无性繁殖易传播给后代。草莓体内病毒的逐年积累,是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的原因。下图是育种工作者选育高品质草莓的流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方法一、二均利用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特点
B.方法二中的草莓细胞可取自A过程中产生的细胞
C.两种方法均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病毒接种实验鉴定
D.相比方法一,方法二更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
2024-03-07更新 | 28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单元测试·提升卷】-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