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57 道试题
1 . 下图为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

   

(1)白化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性遗传病。
(2)Ⅰ3的基因型是_______,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
(3)若Ⅱ6和Ⅱ7再生一个孩子,则患病的概率是_____
2 . 已知果蝇的有眼与无眼、正常翅与裂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且某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存在胚胎致死现象。现有一对有眼裂翅雌雄果蝇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图所示。为观察眼形基因的变化,研究者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A、a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等位基因B、b的本质区别是______,由杂交结果可以判定,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
(2)不考虑变异,观察亲本雄果蝇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I的前期,其细胞内控制眼形基因的荧光标记情况及所在的染色体行为是______,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3)果蝇的胚胎致死现象可能与DNA甲基化有关,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DNA发生甲基化后会干扰RNA聚合酶的识别,推测DNA甲基化后,遗传信息______(填“有”或“没有”)改变,DNA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可能是______
(4)分析F1的表型可知,推测基因型为______的胚胎致死,请从亲本和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设计杂交实验来验证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
3 . 图(一)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图(二)甲图中DNA分子有α和β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锥形瓶中培养液的营养成分中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32P,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离心后的实验结果应是__________
(2)图(二)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则A是__________酶,B是__________酶,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延伸的子链紧跟着酶A,这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__________的过程。
(3)图(二)乙中③的子链是__________,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是新合成的,由此说明DNA复制的特点是__________
(4)图(二)中DNA分子的复制能准确进行的原因有__________(答出2点)。
4 .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6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3、4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符号,不要求顺序)。
(2)若8代表的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6%,则 (A+T)/(C+G)在整个DNA分子的比值为___________。(A+T)/(C+G)的比值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3)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片段上是基因D与 d,这两个DNA片段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其中一条链中碱基及比例为A∶C∶T∶G=   1∶2∶3∶4,则其互补链中,上述碱基的比应为______________
(5)DNA分子复制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作_____________复制。如果该复制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则复制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甲图为正在进行复制的DNA分子,乙图为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细胞中,DNA进行复制的场所有___。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图甲过程提供___,并通过___原则保证了该过程的准确进行。
(2)甲图中的物质①和②是DNA复制所需要的两种关键酶,酶①是___,能破坏DNA两条链之间的___,酶②是___,能将单个的___连接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
(3)若甲图中配对的两条链中,一条链上存在数量关系(A+G)/(T+C)=m,则其互补链上(A+G)/(T+C)的值是___
(4)若某DNA分子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胞嘧啶600个,该DNA连续复制多次,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64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共复制了___次。
6 . 图甲是关于DNA的两种复制方式。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图乙)来验证DNA的复制方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要分析DNA的复制方式,首先需要通过同位素标记技术来区分亲代DNA与子代DNA。已知14N、15N是氮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因此还需借助_______________技术将大肠杆菌不同的DNA分子分离开,推测该技术能分离出不同标记情况的DNA分子依据的原理是不同标记情况的DNA分子________________不同。
(2)请写出获得含15N大肠杆菌的过程: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乙,最早可根据__________(填“b”或“c”)的离心结果确定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4)若离心结果是轻带和中带DNA含量为3:1.则亲代大肠杆菌的DNA进行了_______________次复制。
(5)若某段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46%,其中一条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则在它的互补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消耗__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7 . 下面图一是某动物(2n=4)部分细胞分裂的示意图,A~E分别代表不同分裂过程的细胞,图二为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是____(填“雌”或“雄”)性,判断依据是____
(2)图一中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B细胞核中含有的染色体____条,DNA有____个。
(3)图二中 BC 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下一时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是____
(4)若图二表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____段。
8 . 图甲表示雄性果蝇某正常细胞进行分裂的相关图像(仅显示部分染色体组成),图中1、2表示染色体,a、a'表示染色单体。图乙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此时细胞中核DNA数目是精原细胞核DNA数目的____。1与2的分离发生在____时期,a与a'的分离发生在____时期。
(2)乙图GK阶段减数分裂过程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____;乙图中,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结构特性有关。
(3)若图甲所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如下图所示行为变化,分析其发生的时期对应图乙中的____时期(用图中“A~Q”表示),该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种。

9 . 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自然种群中雌雄蚕数量基本相等。已知家蚕的血液有黄色和白色两种,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蚁蚕阶段的体色有黑蚁与赤蚁两种,由等位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等位基因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黄血和白血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这两对相对性状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
(2)实验一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实验二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种。
(3)实验二F1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实验二F1中黑蚁白血雄蚕中的纯合子占比为_____,若实验二F1中的黑蚁黄血蚕自由交配,F2中的赤蚁白血雌蚕占比为_____
2024-05-2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非选择题必刷题30道-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10 . 鹦鹉的性别决定为ZW型,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图。让一只绿色雌性鹦鹉(甲)先后与乙、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亲代

子代

甲(绿)×乙(黄)

黄色、白色

绿色、蓝色

甲(绿×丙(蓝)

绿色、蓝色

绿色、蓝色

(1)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_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黄色个体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杂交实验一中,子代雌性中黄色和白色之比为_________
(4)如果选择杂交实验一的子代中的黄色雌鹦鹉和绿色雄鹦鹉杂交,后代中出现白色鹦鹉的概率为_________
(5)若白色雌鹦鹉和绿色雄鹦鹉杂交,F1代中白色鹦鹉占1/4,则亲本绿色雄鹦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