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胰岛素抵抗(IR)是指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常伴有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并易导致代谢性脂肪肝。
(1)高脂饮食可引起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肝和_____将葡萄糖转变为甘油三酯,引发肥胖,进而易诱发人体产生IR。
(2)Akt是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Akt磷酸化受阻会导致IR。为研究荔枝核皂苷对IR的影响,研究人员用荔枝核皂苷对Akt磷酸化受阻的IR模型鼠进行灌胃,测得模型鼠的血糖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mRNA相对量增加。据此推测,荔枝核皂苷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_____。若要进一步确定荔枝核皂苷是通过改善IR,而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需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检测_____
(3)研究发现,代谢性脂肪肝患者体内细胞因子IL增多,诱导不能表达CX蛋白的T细胞(CX-T细胞)内CX蛋白高表达而成为CX+T细胞,并且检测发现脂肪肝代谢产生高浓度的乙酸分子。因此,有人推测CX-T细胞需分化为CX+T细胞并在乙酸诱导下才能攻击肝细胞,引起肝细胞损伤、死亡。为验证上述推测,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
实验材料及用具:CX-T细胞、细胞因子IL、乙酸、细胞培养皿、肝细胞等。
2 . “凤凰虫”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昆虫,其H基因编码的抗菌肽HI-3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癌作用。科研人员开展了利用酵母菌生产抗菌肽HI-3的一系列研究。
(1)利用PCR技术从“凤凰虫”基因组中扩增H基因时发现,引物长度越短,扩增得到的DNA片段种类越________(填“单一”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
(2)已知H基因编码链序列:5'- GGATCCTCTAGA∙∙∙∙∙∙TCGAGATGCTGCTG -3',PCR扩增H基因时,结合到编码链上的引物序列是________(要求:按照5'→3'方向写出5'端的前8个碱基)。
(3)由于抗菌肽HI-3会损伤酵母细胞,组成型表达(持续表达)H基因的酵母菌最大种群数量偏低,限制了最终产量。科研人员通过构建诱导型启动子来降低抗菌肽HI-3对酵母菌的伤害。在酵母菌基因组DNA中插入P基因(指导合成P蛋白)和S基因(指导合成S蛋白),使质粒上H基因的表达受红光控制。红光调控H基因表达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S蛋白与启动子Jub结合后会抑制________发挥作用,导致H基因无法转录;红光下,P蛋白能够________,解除S蛋白的抑制作用,从而启动H基因的表达。
(4)发酵后菌体和产物分离是发酵工艺的基本环节。定位于细胞表面的F蛋白可使酵母细胞彼此结合,进而沉淀在发酵罐底部。科研人员引入蓝光激活系统,在酵母菌基因组中插入了两个均能合成E蛋白的基因(E1、E2),使F基因的表达受到蓝光控制,如下图所示。

图中E2基因持续性表达少量的E蛋白时,酵母细胞具有接受蓝光刺激的能力;蓝光照射后,F基因的表达被激活,原因是________
2024-05-27更新 | 5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变式题24-25
3 . 图是制备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①和②过程可获得多种杂交瘤细胞
B.若②过程采用电融合技术,能击穿B淋巴细胞核膜促使核的融合
C.③过程中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D.若④过程抗体检测得结果为阴性,则应重新制备杂交瘤细胞
4 .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者利用纯系品种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一:用白花父本和白花母本杂交,F1全为白花植株,F1自交,F2共有319株,其中白花植株259株;实验二:用白花父本和红花母本杂交,F1全为白花植株,F1自交,F2共有361株,其中白花271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实验一可知,红花、白花这对相对性状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让两组实验F2中的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中红花植株所占比例为5/37
C.让实验二中的F2白花植株随机交配,后代中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9
D.让两个杂交组合中的F1杂交,后代中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为5:1
5 . 研究表明: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
B.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微重力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2024-05-25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变式题6-10
6 .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赤松茸接种在用秸秆加工成的栽培基料上,推测其属于分解者
B.该模式遵循了循环原理,减少了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C.该模式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D.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7 . 1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是由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所致。为研究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

(1)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受到信号分子________(至少答两种)的调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中的糖尿病大鼠所患糖尿病的类型为________(填“1型”或“2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运动后大鼠脂肪组织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GLUT4蛋白基因(控制转运葡萄糖的载体—GLUT4的合成)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运动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机理是________
2024-05-24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变式题21-23
2024·山东日照·二模
8 . 科学家在玉米中发现了一种单基因突变品系甲,甲品系玉米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严重干瘪且无发芽能力的籽粒。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将突变体甲自交,得到子代中籽粒正常与干瘪的比例约为3:1,子代随机授粉,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有人认为:玉米的籽粒正常是由A基因控制的。研究者将克隆得到的A基因转化到F1中,获得了转入单个A基因的转基因玉米(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详)。让该转基因玉米自交,若子代中籽粒干瘪占1/4,这一结果是否支持上述观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经实验确认A基因控制籽粒正常,为进一步确定A基因在玉米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借助位置已知的M/m基因进行分析。用基因型为mm且籽粒正常的纯合子P与基因型为MM的甲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用M、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F1植株果穗上籽粒干瘪(F2)胚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种类型。统计籽粒干瘪(F2)的数量,发现类型①最多、类型②很少、类型③极少。依据上述统计结果,基因A、a与M、m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用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出现极少数的类型③的原因是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籽粒干瘪是由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的。经DNA序列分析得到了A基因和a基因编码链(非模板链)的结构如图。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后使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

2024-05-24更新 | 3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变式题21-23
9 . 植物气孔导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科研人员以某高等绿色植物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气孔导度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

处理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

光合速率

白光

1

1

1

蓝光

1.71

0.57

1.42

红光

0.64

0.78

0.85

(1)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能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是其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________。叶绿体将捕获的光能转化为________中的化学能,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2)由实验结果可知,不同光质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情况是_______。相对于红光处理组,蓝光处理组的胞间CO2浓度较低,据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研究人员对获得的该高等绿色植物的突变体A进行研究发现,在弱光条件下,突变体A的气孔导度高于野生型,但突变体A的光合速率与野生型基本相同,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2024-05-24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变式题21-23
10 . 甲、乙两种轮虫主要分布于淡水水域,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为研究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密度信号对轮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轮虫分布区域相同且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二者生态位相同
B.五组轮虫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其中的9.12个/mL为对照组的K值
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轮虫甲的密度信号能够抑制轮虫乙的种群数量增长
D.轮虫乙的密度信号可抑制同种轮虫种群增长,且该作用与其密度呈正相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