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67 道试题
1 . 甲品种番茄(2N)的染色体上有多种控制优良性状的核基因,但细胞质中存在雄性不育基因。科研工作者试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雄性可育新品种,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细胞杂交所得到的杂种植物属于二倍体
B.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甲、乙原生质体的融合
C.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的培养基的成分是相同的
D.培育的杂种植株具有甲、乙的全部优良性状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 . 我国科学家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某植物细胞,再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使赖氨酸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下图所示是相关培育过程,质粒的其他部位和目的基因内部均无XbaⅠ、SacⅠ、HindIII的识别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好用Sac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T-DNA和含目的基因的DNA
B.农杆菌转化法是不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的受精卵或体细胞
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需添加卡那霉素以便筛选转基因植株
D.图中的重组质粒分子被XbaⅠ限制酶切割后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3 . 下图a~d分别是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a细胞中亮斑是正在螺旋化的染色体
B.图b细胞正在发生染色体的解螺旋
C.图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已经分裂
D.图d细胞中存在48个姐妹染色单体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4 . 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m ì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 (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衡水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5 . 无缝克隆技术是依靠同源序列碱基间的配对能使载体和目的基因较为紧密地连在一起,实现 DNA 片段无缝连接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及过程如下图 1 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①过程通过______方法获得线性化质粒,引物A和B要依据_______序列进行设计。
(2)从冰箱拿出②过程所需试剂,放在_______上缓慢融化,在离心管中加入各种反应成分后,需进行______操作,使反应液集中于离心管底部。
(3)用In-Fusion酶沿5'→3'方向水解DNA,能形成_______。该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7℃,而过程③选择的温度为50℃,目的是降低酶活性,_______
(4)与传统的酶切再连法相比,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的优点有       
A.避免限制酶切割对质粒功能区的破坏
B.不会引入多余碱基
C.可把目的基因插入质粒的任何位点
D.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

(5)不对称PCR 常用于制备DNA探针。其原理是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对数量不相等的引物,在PCR 反应的早期10-15 个循环中,扩增产物主要是双链DNA,当数量较少的限制性引物耗尽后,数量较多的非限制性引物将引导合成大量目标DNA 单链。

   

①若A链为所需的DNA分子探针,则非限制性引物应选用上图2中引物_______;如果体系中原有模板 DNA 的数量为m,最初10次循环产物为双链,后20次循环产物为单链,则最终获得的单链探针数为______。因为 DNA 单链与双链的分子量不同,可通过______将单链探针 DNA 分离出来。
②为精确控制产物生成量,科学家尝试设计了较长的非限制性引物与较短的限制性引物,在进行一定的循环次数后,适当提高复性温度以避免残留限制性引物与模板结合。高复性温度条件下限制性引物不能结合模板链的原因是_______
昨日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6 . 为探究 CO₂浓度倍增对于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某农科院在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和表格(其中表为Q光强度下的测定值)。

组别

处理(Q光强度)

表观(净)光合速率/(μmolCO₂·m⁻2 ⋅S⁻¹))

相对气孔

开度/%

水分利

用效率

a

对照

大气

CO₂浓度

12

100

1.78

b

干旱

7.5

62

1.81

c

对照

CO₂浓度倍增

15

83

3.10

d.

干旱

9.5

47

3.25

(1)该研究的可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光会影响_______的合成,如果没有光照,黄瓜叶片会发黄。干旱胁迫也会导致叶肉细胞中类囊体结构破坏,使光反应减弱,供给碳反应的_________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过程减弱。
(2)在实验过程中, CO₂浓度倍增会使表观光合速率增大,由此推测黄瓜幼苗光饱和点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每经过一轮卡尔文循环,会有___份三碳糖产物离开卡尔文循环。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当a组表观(净)光合速率为12(μmolCO₂⋅m⁻²⋅S⁻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表观光合速率降低,由表可知,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进而直接影响卡尔文循环中的_________速率。
(4)在干旱条件下,黄瓜幼苗的气孔每隔十分钟会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周期性的开闭气孔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还发现,适当干旱处理会增大黄瓜根部细胞的_________,从而抵抗细胞失水。
7 . 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上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子叶有紫色的和白色的。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组别

亲本的处理方法

后代子叶的性状及数量

紫色子叶(株)

白色子叶(株)

实验一

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409

0

实验二

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0

405

实验三

先除去甲植株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

套上纸袋,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

369

0

实验四

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297

99

如果用A代表显性遗传因子,a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分析回答:
(1)在该植物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甲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丙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
(2)实验三后代的紫色子叶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实验步骤中去雄后套袋的目的是_
(3)实验四后代的297株紫色子叶植株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____株。
(4)若先除去丙植株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_____
(5)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到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乐陵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①表示将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变明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也增多
B.若需放大观察图②中的c细胞,则只需向左方移动装片即可
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下观察的,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视野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个
9 .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歌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听歌和唱歌都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______,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______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______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CO2(5%CO2和95%O2),检测肺通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进行“前测一训练一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2。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______(答出2点);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7日内更新 | 111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新课标高考生物真题吉林卷
10 . 1928年,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进行著名的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紧接着艾弗里团队在体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随后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助手蔡斯完成了另一个有说服力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格里菲斯通过图1的四组实验结果得出什么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中,__________两组(填序号)对照可以证明S型活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3)图3实验能检测到放射性是因为利用了______________法。图中的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是__________(填“DNA”或“蛋白质”)。
(4)图3实验中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过后还要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①如果保温时间过短,被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侵染到细菌体内,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__________
②如果保温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__________,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