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8 道试题
1 . 致育因子又称F因子,是游离在大肠杆菌细胞质中的一种环状DNA,能指导性菌毛的合成,性菌毛形成连接相邻大肠杆菌间的通道。含致育因子的大肠杆菌(F+)借助通道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不含致育因子的大肠杆菌(F),继而完成细胞的暂时沟通和遗传物质转移,(F)转化为(F+),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转化为F+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B.F+中的F因子仅有一条DNA链进入F
C.完成转化过程的F获取了F+中的大多数性状
D.F转化为F+的转化过程需要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和解旋酶参与
2 . 2019年3月28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取出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受精后一段时间,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从而导致女性不孕,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研究发现,“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种细胞连接蛋白(PANX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且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
B.“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发病率相等
C.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
D.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3 . 科学家发现家猪(2n=38)群体中有一种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变异。如图所示,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易位纯合公猪与多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异常导致的
B.易位纯合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7条染色体
C.易位杂合于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
D.易位杂合子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
4 . 甲、乙为某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模式图(T、t是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丙为该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细胞中含有四个四分体
B.乙图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C.甲、乙图中细胞分别处于丙图中的b、c时期
D.丙图b、c时期的细胞中可能发生T、t的分离
2022-05-24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章 遗传信息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B卷单元达标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北师大版必修2
5 . 2023年8月24日,日本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因核污水中含大量放射性核元素而引发全球关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核污水入海会污染海洋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B.放射性核元素易导致细胞损伤和癌变,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C.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可能会被生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导致生物富集现象
D.核污水进入海洋后,由于海洋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6 . 有研究发现,吸烟男性的精子活力下降,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某DNA分子中的胞嘧啶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后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基因甲基化能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因素可能会引起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
2024-01-2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章 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综合卷)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必修2)
7 . 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重症监护室病人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治疗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效果一直不佳。为了调查恶性肿瘤患者体内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者对8种抗生素进行了药敏试验,记录各种抗生素在2015~2018年间的耐药性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铜绿假单胞菌对6大类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

2015年(72株)

2016年(83株)

2017年(92株)

2018年(121株)

头孢菌素类

头孢唑肟

13.9

14.4

16.3

22.0

阿奇霉素

88.0

89.0

89.0

90.0

大环内脂类

庆大霉素

19.9

25.3

29.9

32.6

氨基糖苷类

妥布霉素

10.6

13.6

16.6

19.9

环丙沙星

12.6

16.7

22.6

22.5

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

17.4

22.1

23.3

25.8

β-内酰胺抗生素

哌拉西林

25.6

25.9

29.9

30.8

青霉素类

阿洛西林

27.1

28.3

30.0

33.2

A.基因突变是细菌群体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
B.抗生素使用量增大可诱导细菌向耐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
C.该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基本为逐年递增,较有效的抗菌药物为妥布霉素
D.欲使细菌的耐药性处于较低水平,则需适当更换抗生素种类及使用剂量、次数等
8 . 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GUG,导致谷氨酸被替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序列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
B.患者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
C.该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中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目
D.该基因突变后,mRNA中的碱基数目没有改变
9 . 基因A的一个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质的mRNA中部产生了一个UGA终止密码子,该细胞内基因B的一个突变导致了一个tRNA上的单个核苷酸改变,改变后的tRNA将密码子UGA翻译为色氨酸(密码子为UGG),使得基因A翻译得到的蛋白质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基因B的这种突变“抑制”了基因A突变造成的缺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B的突变不会影响细胞内其他蛋白质的合成
B.基因B突变的实质是碱基替换
C.改变前后的tRNA转运的都是色氨酸
D.基因A突变未改变其转录的RNA的核苷酸数量
2021-03-25更新 | 67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6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B卷)-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2)
10 . 生物体的衰老原理的假说之一是自由基学说,下图为其机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由基的增多可能引起细胞衰老,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B.由图可知,过程②、①的作用效果属于正反馈调节
C.若过程③攻击的是酪氨酸酶,则会引起人患白化病
D.过程④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