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1 . 相互易位是一种非同源染色体互相交换部分等长的染色体片段的现象。如图所示,一个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在联会时会出现特征性的十字形图像,随着分裂的进行,十字形的配对同源染色体逐渐打开成为圆形或8字形,说明配对同源染色体的4个着丝粒是随机移向两极的。已知某种植物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片段有重复或缺失会引起配子不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易位通常发生于间期
B.a中存在4条染色体和4个DNA
C.a可出现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b、c出现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
D.该易位杂合体减数分裂时,只有8字形分离产生的配子才是可育的配子
2024-05-20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 生物学(八)
2 . 研究发现单基因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死亡是女性无法生育的原因之一。图甲为某不孕女性家族系谱图, 图乙为家族成员一对基因的模板链部分测序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该病的致病机理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C.Ⅱ-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D.Ⅱ-5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3 . 西瓜(2n=22)为二倍体生物,现利用稳定遗传的红瓤(R)小籽(e)西瓜品种甲与黄瓤(r)大籽(E)西瓜品种乙进行育种,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的试剂可以用低温处理代替,通过②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的基因型为RRrEee
B.③过程所用的试剂为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能促进细胞分裂和芽的分化
C.杂种植株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经①过程中的试剂处理后,所得植株不一定为纯合子
D.图中F1相互授粉所得F2的基因型可能有9种或3种
4 . 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核污水排海是不可饶恕的反人类罪行,带给海洋生物灭顶之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生物富集现象,放射性物质最终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物富集现象也具有全球性,不仅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任何国家都可能受其影响
C.核污水放射性物质中的3H曾经被科学家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18O用于研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D.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引起生物基因突变,这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
5 . 2022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由Svante   Paabo获得,以表彰其在mRNA疫苗领域的贡献。未经修饰的mRNA疫苗容易引起炎症反应甚至休克,Svante   Paabo证明用假尿苷代替尿苷修饰mRNA可减弱免疫激活能力,且编码蛋白质的能力是未经修饰mRNA疫苗的1000倍,目前mRNA疫苗均采用脂质纳米颗粒制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mRNA被修饰过程属于基因突变
B.炎症反应是机体自动防御反应,但可能会引发组织损伤
C.mRNA疫苗均采用脂质纳米颗粒制剂,因此mRNA疫苗通过被动运输进入抗原呈递细胞
D.mRNA疫苗被摄入后利用抗原呈递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相应的抗原
6 . 下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4号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其双亲均携带一个单碱基对替换导致的乙病基因且突变位点不同。对家庭部分成员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进行测序,非模板链测序结果见下表。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家庭成员1245
测序结果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
C.4号控制乙病的基因测序结果为
D.1号和2号生一个不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3/4
7 . 某家族中存在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分别为A/a、B/b,该家族的系谱图如下。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基因A/a、B/b后进行电泳,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个体

电泳结果/碱基对

200

1150

1350

1750

1650

I-1

+

+

+

-

+

I-2

+

+

+

-

+

I-3

+

+

+

+

+

I-4

+

+

+

+

-

Ⅱ-5

-

-

+



Ⅱ-8




+

-

注:“+”表示检测到该基因或片段,“-”表示未检测到该基因或片段,空白表示未进行检测。
A.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B.甲病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后产生的
C.基因型与I-2相同的女性与Ⅱ-8结婚,生育的孩子均表现正常
D.Ⅱ-6和Ⅱ-7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18
8 . 造血干细胞内BCR基因和AB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融合基因后,表达的BCR-ABL蛋白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使某种蛋白质(简称CP)磷酸化而被激活,最终造成白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引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主要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异常造血干细胞发生变异的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B.激活CP依赖于ATP中具有较高转移势能的末端磷酸基团
C.融合基因通过控制BCR-ABL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mRNA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结合后开始指导BCR-ABL蛋白相关肽链的合成
9 . 图1为两个患腓骨肌萎缩症与鱼鳞病的家族示意图,两种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可分别用A/a、B/b表示,图2为I1、I2和Ⅱ5中与腓骨肌萎缩症相关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后的电泳图,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腓骨肌萎缩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碱基的替换
B.I代男性不一定携带鱼鳞病的致病基因,I代女性一定携带鱼鳞病的致病基因
C.若Ⅲ12为女孩,患腓骨肌萎缩症的概率为1/4,一定携带鱼鳞病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患病
D.若Ⅱ7不含鱼鳞病致病基因,则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Ⅱ9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5/6
2024-05-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 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生物学 A卷+答案
10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根据靶基因序列设计向导sgRNA,精确引导核酸酶Cas9切割与sgRNA配对的DNA,相关酶在修复断裂DNA的过程中会改变连接部位的碱基序列。科研人员通过删除编码PD-1蛋白基因的2、3、4片段造成蛋白质的功能缺失,制作PD-1基因敲除鼠的流程如图1所示。将体外转录获得的Cas9mRNA和sgRNA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了12只基因编辑小鼠。利用PCR鉴定小鼠的基因型,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P1和P2是PCR的引物。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敲除2、3、4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B.敲除前,根据敲除的位置需要设计3个sgRNA
C.图2中,4和12个体杂交的子代均为敲除纯合子
D.图2中,3、5、7个体的体内均能检测到PD-1
2024-05-1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份三模拉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