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1 . 图1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81。用某种限制酶对图1中部分个体的甲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甲病相关基因的酶切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病致病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
B.甲病致病基因是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所致
C.8号个体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若9号为正常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5/81
2 .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交换染色体片段,叫作相互易位。相互易位通常会导致减数分裂过程中先出现染色体的十字形图像,再形成圆形或8字形图像(如下图)。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片段有重复会引起配子发育异常,从而导致不良遗传效应,若配子中染色体片段无重复,则子代表型正常。除正常基因重组外,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B.随着分裂的进行,配对的四条染色体彼此分离后可能会两两随机移向两极
C.十字形联会的个体与正常个体生育子代,则子代中表型正常的个体占1/4
D.相互易位只能发生在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 . 果荚开裂并释放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途径。科研人员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果荚开裂区域细胞的细胞壁在____________等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导致果荚开裂。野生型拟南芥果荚成熟后会完全开裂,以便种子传播。
(2)研究者通过筛选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两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纯合体甲和乙。检测发现突变体甲的M酶活性丧失,推测编码M酶的M基因由于T-DNA插入其中,突变为m基因。M基因突变为m基因的过程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E酶活性丧失。另有一突变体丙的果荚开裂程度介于不开裂与完全开裂之间(中等开裂)。突变体乙、丙的果荚开裂程度分别由E/e、A/a基因控制。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乙×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9:3:4

甲×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2:1:1

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用A/a、E/e、M/m表示),乙和丙杂交实验的F2中不开裂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用A/a、E/e、M/m表示);
②乙和丙杂交实验F2中突变体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F2中中等开裂个体与不开裂个体杂交,杂交后代中中等开裂个体占___________
③如图为甲与丙杂交所得F1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基因M、m的位置已标出,在图中标出基因E/e、A/a可能的位置___________

   

④据上述信息,预测甲与乙杂交得到F1,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4)研究者检测了野生型及突变体丙体内E基因及M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图2数据推测突变体丙果荚开裂程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导致果荚开裂区域细胞的细胞壁降解不完全,开裂程度下降。
4 . 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某二倍体细胞分裂过程的相关曲线模型图,因无意导致建构图破损只留下部分图,关于曲线图的推测,错误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核DNA含量,则该同学构建了减数分裂图
B.若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则BC段一定不会表示后期
C.若纵坐标表示核DNA含量,则该同学构建的分裂过程中一定存在基因重组
D.若纵坐标表示染色体组数,则该同学构建的图一定出现了错误
5 .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显性

隐性

D:高茎

d:矮茎

Y:黄色

y:绿色

R:圆粒

r:皱粒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型
C.图甲、乙所示个体杂交的部分子代在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型比例为12:3:1,则不遵循遗传定律
2023-07-3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二倍体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图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图①和图②细胞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图③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
C.经图④形成的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各不相同
D.图①②④中每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
7 .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发生了改变。根据以下图及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A

G

A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赖氨酸

赖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U

C

A

G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对生物适应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一定是或并不是) 非益即害或非害即益的。
(2)图中Ⅰ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将氨基酸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是_______________,其上的_______________个碱基可以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叫作反密码子。
(3)除赖氨酸以外,图解中X是密码子表中哪一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小?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若图中X是甲硫氨酸,且②链(模板链)与⑤链(模板链)只有一个碱基不同,那么⑤链不同于②链上的那个碱基是_______________
2023-07-20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变式题21-23
8 . 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CSS基因编码序列第391位的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所致。下图1所示是该遗传病的一个家族系谱图,图2是CSS突变基因表达示意图(▼表示突变位点)。对图1中5~10号个体与该病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该CSS突变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明显缩短
C.完成翻译过程时mRNA与RNA聚合酶的结合发生在核糖体中
D.若7号与一个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正常和一个患病的概率是3/8
9 . 下图1是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HhXBY)的细胞分裂图,图2中①~⑤为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1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II前期,含有Y染色体
B.图1细胞对应图2中的②细胞,其产生过程中一定发生过基因重组
C.①可能是图1细胞的子细胞,③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图2中的④⑤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不同
2023-12-29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10 . 血红蛋白由2条α肽链和2条β(或γ)肽链组成,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将导致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编码α肽链的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编码β肽链(由A基因控制)和γ肽链(由D基因控制)的基因均位于11号染色体上。人出生后,D基因的表达由开启变为关闭状态(机理如图1,DNMT为DNA甲基转移酶),而A基因开始表达。某家族患β地中海贫血(由A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情况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胎儿血红蛋白的肽链组成是_____;人出生后D基因关闭表达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基因突变。
(2)已知β地中海贫血是单基因遗传病。图2所示家族中重症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轻症患者的表型介于正常与重症之间的原因是_____
(3)图2家系中,Ⅱ1和Ⅱ2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Ⅱ3所产生的成熟精子中同时含有编码α肽链的基因和编码β肽链正常基因的概率是_____
(4)图2家系中出生了一位基因型为aa的轻症患儿,经基因检测发现其DNMT上第878位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分析该患儿的患病程度较重症患者轻的原因是_____
(5)上述实例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途径是_____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