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1 . 彩色棉与白色棉相比,在纺织过程中减少了印染工序,减少了环境污染。基因型BB的植株结白色棉,基因型为Bb、b的植株结粉红色棉,基因型为bb的植株结深红色棉。育种工作者将一正常纯合白色棉植株经诱变后,可能发生如下甲、乙变异类型,从而获得彩色棉。回答下列问题:

(1)棉的粉红色和深红色与酶的作用有关,这体现了基因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经过①过程的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_____(填“是”或“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2)由图可知,甲的变异类型是_____,B和b的根本区别是_____
(3)若用秋水仙素适时处理甲,则可获得基因型为_____的四倍体,该四倍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4)已知基因B/b所在染色体都缺失的植株不育(不结果),欲探究F1粉红色棉的产生是甲乙哪一种变异类型,则将粉红色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并统计可育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果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该变异类型为甲;如果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该变异类型为乙。
2024-06-0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郑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质检三生物试题
2 . 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CSS基因编码序列第391位的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所致。下图1所示是该遗传病的一个家族系谱图,图2是CSS突变基因表达示意图(▼表示突变位点)。对图1中5~10号个体与该病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该CSS突变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明显缩短
C.完成翻译过程时mRNA与RNA聚合酶的结合发生在核糖体中
D.若7号与一个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正常和一个患病的概率是3/8
3 . 细胞外收缩注射系统(eCISs)是一种类似注射器的大分子复合物。某研究团队将其改造为能够靶向结合人类细胞的分子注射装置,其结构及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受体的合成与细胞内游离核糖体无关
B.图中eCISs尾部纤维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提高了物质运输的靶向性
C.科研工作者对eCISs进行改造开发出适用于人类细胞的蛋白质传递方法,其成功的关键是对eCISs尾部纤维的改造
D.由图可知eCISs可应用于癌症治疗、害虫防治的研究
2024-05-29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教研室提供)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5月保温试题生物试卷
4 . 下图1是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HhXBY)的细胞分裂图,图2中①~⑤为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1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II前期,含有Y染色体
B.图1细胞对应图2中的②细胞,其产生过程中一定发生过基因重组
C.①可能是图1细胞的子细胞,③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图2中的④⑤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不同
2023-12-29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5 . 血红蛋白由2条α肽链和2条β(或γ)肽链组成,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将导致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编码α肽链的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编码β肽链(由A基因控制)和γ肽链(由D基因控制)的基因均位于11号染色体上。人出生后,D基因的表达由开启变为关闭状态(机理如图1,DNMT为DNA甲基转移酶),而A基因开始表达。某家族患β地中海贫血(由A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情况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胎儿血红蛋白的肽链组成是_____;人出生后D基因关闭表达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基因突变。
(2)已知β地中海贫血是单基因遗传病。图2所示家族中重症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轻症患者的表型介于正常与重症之间的原因是_____
(3)图2家系中,Ⅱ1和Ⅱ2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Ⅱ3所产生的成熟精子中同时含有编码α肽链的基因和编码β肽链正常基因的概率是_____
(4)图2家系中出生了一位基因型为aa的轻症患儿,经基因检测发现其DNMT上第878位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分析该患儿的患病程度较重症患者轻的原因是_____
(5)上述实例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途径是_____
6 . 若T2噬菌体中双链DNA分子的某一处片段发生突变,则会使其丧失产生子代DNA的能力。甲、乙均为DNA某一位点发生突变的T2噬菌体,甲与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后有少量子代噬菌体产生。已知噬菌体成对侵染细菌时DNA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细菌提供的模板、原料和能量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
B.用噬菌体侵染含15N的大肠杆菌时,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遗传物质为DNA
C. T2噬菌体中DNA分子发生突变的片段可遗传给子代噬菌体
D.产生子代噬菌体的原因可能是甲、乙的DNA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
7 . 植物多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如图为玉米单倍体世代与二倍体世代构成的生活史模式图,其中二倍体世代更明显,具有更高的生产价值。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均为减数分裂,产生不同类型的玉米单倍体世代
B.大、小孢子母细胞类型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雌、雄花细胞染色体组成不同
C.a、b与受精作用是实现玉米稳定遗传的保障机制
D.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发生在a、b环节
8 . 野生型小麦(WT)易感染白粉病而倒伏,感病(抗病)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科研人员获得了三对等位基因同时突变的抗病小麦突变体1(产量明显降低)和抗病突变体2.研究发现WT和突变体1中均存在小麦增产基因TMT,但二者B(或b)基因特定序列的表观遗传修饰可限制基因TMT表达,且感病基因的突变会产生加速衰老等不良效应,使突变体1产量较WT明显降低。为了确定A/a、B/b和D/d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及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a、B/b和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B.图1中F2纯合体感病个体的比例为1/64
C.突变体2未扩增到B(b)基因片段的原因可能是突变导致与引物结合的序列缺失
D.突变体2中B(b)基因突变可能会破坏其表观遗传修饰从而使TMT基因减弱表达
9 . 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均为实验室常用的生物育种手段。已知玉米的抗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调控,为了得到抗虫玉米植株,某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后得到目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进行培育、筛选后得到突变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约占1/4,说明诱变引起的突变为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是由野生型某个基因发生一个碱基由G到A 的替换导致的,则野生型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碱基序列长度_________,碱基序列_________。(后两空填“相同”或“不同”)
(2)该实验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cry)转入野生型玉米细胞得到转化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植株X,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1、2代表染色体,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为标记基因。已知该品种玉米染色体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①忽略抗虫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区别,仅根据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除图1中的转化细胞种类外,请在图2中画出还可能得到的其他种类的转化细胞________

②研究表明,标记基因的产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为了得到抗虫性状稳定遗传且不含标记基因产物的优良植株,可将植株X 进行自交从而获得预期目的的植株。为达到该目的,是否可以将cry基因和AmpR基因用同一个 Ti 质粒进行转运? 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
10 . 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卵原细胞(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分裂产生卵细胞,与精子(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受精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
B.该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中的染色体含32P的有6条,含31P的有8条
D.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