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1 . 已知雄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Z,雌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W。由于雄性具有生长期短、出丝率高等优点,因此养殖雄蚕可以增产。某科学家培育出了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如图1,其中a和b是Z染色体上的两个致死基因(不考虑互换),“+”是对应的野生型基因。图2是经过诱变得到的雌蚕。回答下列问题:

(1)据题目信息可知,a和b是_____(填“显性”或“隐性”)致死基因,若以图1中的家蚕为亲本,其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
(2)图2中雌蚕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
(3)让图2中含有a基因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子代中雌蚕:雄蚕=_____。若让图2中含有b基因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与上述结果_____(填“相同”或“不同”)。通过诱变和筛选获得图2中雌蚕的目的是_____
(4)在某次生产中,将多只图1中的雄蚕与多只图2中的雌蚕交配,得到M只F1,将F1与N只正常雌蚕进行自由交配,若M:N=3:7,则所得的F2中,雌蚕:雄蚕=_______,雄蚕中同时含有a和b基因的个体占比为_____
2024-04-17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2 .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表面有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质分子PD-1,该蛋白可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免疫刹车作用。科学家研制的PD-1抗体,可以解除免疫刹车作用,具有治疗多种类型肿瘤的潜力,是治疗一些晚期癌症的有效药物,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癌变是体内的正常细胞受到了____________的诱导发生了____________(填遗传变异的类型)而引起细胞周期失调,使得机体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无法正常行使。
(2)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T细胞PD-1通路持续激活,将会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T细胞增殖和分化。
(3)据图可知,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理论上可以使免疫刹车解除,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以通过研发______________来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
(4)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的组织细胞表面都含有PD-L1,若正常细胞与T细胞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被阻断,会引发机体患____________病。
(5)推测科学家研制的免疫抑制剂PD-1抗体的给药方式是________ (填“口服”或“注射”)。施用PD-1抗体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往往比正常人略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23-09-19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图中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有6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中同时出现基因A与a由基因重组导致
B.图中发生的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若不考虑其他变异,与图中细胞同时形成的另一个同时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D.若该细胞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将会出现不均等分裂
4 . 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图中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中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5 . 若T2噬菌体中双链DNA分子的某一处片段发生突变,则会使其丧失产生子代DNA的能力。甲、乙均为DNA某一位点发生突变的T2噬菌体,甲与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后有少量子代噬菌体产生。已知噬菌体成对侵染细菌时DNA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细菌提供的模板、原料和能量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
B.用噬菌体侵染含15N的大肠杆菌时,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遗传物质为DNA
C. T2噬菌体中DNA分子发生突变的片段可遗传给子代噬菌体
D.产生子代噬菌体的原因可能是甲、乙的DNA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
6 . 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均为实验室常用的生物育种手段。已知玉米的抗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调控,为了得到抗虫玉米植株,某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后得到目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进行培育、筛选后得到突变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约占1/4,说明诱变引起的突变为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是由野生型某个基因发生一个碱基由G到A 的替换导致的,则野生型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碱基序列长度_________,碱基序列_________。(后两空填“相同”或“不同”)
(2)该实验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cry)转入野生型玉米细胞得到转化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植株X,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1、2代表染色体,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为标记基因。已知该品种玉米染色体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①忽略抗虫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区别,仅根据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除图1中的转化细胞种类外,请在图2中画出还可能得到的其他种类的转化细胞________

②研究表明,标记基因的产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为了得到抗虫性状稳定遗传且不含标记基因产物的优良植株,可将植株X 进行自交从而获得预期目的的植株。为达到该目的,是否可以将cry基因和AmpR基因用同一个 Ti 质粒进行转运? 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
7 . 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卵原细胞(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分裂产生卵细胞,与精子(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受精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
B.该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中的染色体含32P的有6条,含31P的有8条
D.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
8 . 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一般于30岁后发病,该疾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基本相同。图1为甲、乙两个家族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图中的第Ⅲ代个体均未年满30岁,其余个体均已年满30岁,通过基因检测得知Ⅱ3为杂合子。图2所示为亨廷顿舞蹈症的部分发病机理。

(1)亨廷顿舞蹈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Ⅱ3患病最可能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
(2)Ⅲ1携带亨廷顿舞蹈症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若两个家族第Ⅱ代中仅Ⅱ3个体有红绿色盲基因,则Ⅲ2与Ⅲ4婚配,所生的孩子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图2①过程需要______识别并结合启动子,在体外对正常HD基因和异常HD基因分别进行扩增时,引物的序列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分析图2可知,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异常Htt蛋白无法被______(填细胞器)清除,积累在细胞中,抑制了组蛋白的乙酰化,影响相关基因的______情况,进而造成神经细胞凋亡。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两条亨廷顿舞蹈症的治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26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七)
9 . 某男性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图2~图5分别表示该男性产生的几种精细胞的基因型。不考虑除图示外的其他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2精细胞的出现是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交换的结果
B.图3精细胞中因基因突变产生的a基因可能与A基因的碱基数目不同
C.图4、图5精细胞的出现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产生图3精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
2024-03-26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一)
10 .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突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Hbs)引起,它们的某片段如图甲。现对一胎儿进行基因检测,主要原理:限制酶MstⅡ处理扩增后的DNA,加热使酶切片段解旋后用荧光标记的 CTGACTCCT 序列与其杂交,最后电泳分离。图乙为电泳后荧光出现的三种可能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胎儿DNA 样品后,扩增DNA 需要添加特定的引物
B.若该胎儿检测结果为图乙一b,则其为镰状细胞贫血患者
C.荧光标记序列越长,图乙-c中两个 DNA 条带间的距离越大
D.用限制酶MstⅡ处理 DNA不充分,可能把正常人误判为携带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