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1 . 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同),并与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纯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性状,结果见表。
实验亲本F1F2
1P1×P3黑喙9/16黑喙,3/16花喙(黑黄相间),4/16黄喙
2P2×P3灰羽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1可判断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___定律,F2的花喙个体中纯合体占比为___
(2)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者对P1和P3的M/m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并对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和图2。由此推测M基因发生了碱基的___而突变为m,导致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___,最终使黑色素无法合成。

   

(3)实验2中F1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___,F2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___种。若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占比为___,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___
(4)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调查方案,判断基因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染色体交换)。
调查方案:___
结果分析:若___(写出表型和比例),则T/t和R/r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否则,T/t和R/r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2 . 植物多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如图为玉米单倍体世代与二倍体世代构成的生活史模式图,其中二倍体世代更明显,具有更高的生产价值。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均为减数分裂,产生不同类型的玉米单倍体世代
B.大、小孢子母细胞类型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雌、雄花细胞染色体组成不同
C.a、b与受精作用是实现玉米稳定遗传的保障机制
D.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发生在a、b环节
3 . 当端粒变得太短而不能保护染色体末端DNA时,染色体发生断裂、融合,形成桥状连接。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图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图③),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④和图⑤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
B.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
C.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上述过程可能会改变子细胞中的基因数目
4 . 卡铂为广谱抗肿瘤药,通过抑制DNA复制而起效。卡铂溶于水,溶液中的Cl-会促进其分解。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卡铂试剂、DNA复制抑制剂、卡铂试剂+DNA复制抑制剂均由5%葡萄糖溶液配置而成。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卡铂试剂有无、DNA复制抑制剂的有无
B.本实验可用生理盐水代替5%葡萄糖溶液来配制卡铂试剂
C.本实验预期结果为①与④组数据接近,②与③组数据接近
D.宫颈癌细胞培养时的气体环境是95%的氧气和5%二氧化碳
5 . 眼白化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眼睛因缺乏黑色素而呈现偏白的颜色,这种疾病可能引起视力问题。某眼白化病的家族系谱图如下,已知该家族系谱图中某位成员是因基因突变而患上该病的,相关基因为A/a。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因基因突变而患病的个体最可能是Ⅱ-7
B.Ⅲ-8不患病的原因是Ⅱ-6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了基因型为XA的配子
C.I-3和Ⅱ-5的基因型均是XAXa
D.正常情况下,I-3和I-4生育的后代均不会患病
6 .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的细胞中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图乙表示该生物体内合成黑色素的代谢过程。已知含有黑色素的个体表型为黑色,不含黑色素的个体表型都为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位于___。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图甲细胞经过间期的DNA复制后,基因型为AAaaBbbb,推测该细胞发生了___,基因B与b的本质区别为___
(2)若图乙中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个体表型为白色的基因型有___种,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自交,后代表型为黑色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
(3)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若干,某同学想确定基因C/c所在的染色体位置,选择上述个体进行自交,请预测结果与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交换):
①若___,则C/c基因位于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白色∶黑色=1∶1,则___
③若___,则___
2024-03-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四)
7 . 当人体细胞核DNA受损时,核中抑癌基因p53就会被激活,其产生的p53蛋白既可以阻止损伤DNA的复制,也可以启动修复酶系统促进DNA的自我修复,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核糖体
B.过程②与DNA复制的不同点之一是不存在A与T的配对
C.由图可知,p21基因也有抑癌基因的功能
D.过程①和②的发生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
2024-03-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四)
8 .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SMN1的致病性突变包括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以及微小突变两种类型。未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的拷贝数可通过PCR测定,而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不能通过PCR扩增得到。SMN1在人群中的拷贝数为0~4个,SMN1拷贝数为0个会导致SMA,基因型表示为“0+0”型;SMN1拷贝数只有1个为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表示为“1+0”型;两条5号染色体上各携带1个SMN1基因型为“1+1”型;2个SMN1位于同一条5号染色体上的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为“2+0”型;携带3~4个拷贝者基因型分别为“2+1”型和“2+2”型。微小突变(表示为1d)是指基因中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变化。与SMA有关的部分基因型中SMN1的种类、拷贝数及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MN1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所属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而微小突变所属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B.SMA患者的2条5号染色体上均没有正常的SMN1基因,而非SMA患者2条5号染色体上各含有1个正常的SMN1基因
C.若一个父母皆正常的SMA患者经检测为两条5号染色体SMN1基因某段长序列都发生了缺失,则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1+0”型
D.若一对夫妇基因型分别为“2+0”型和“1+1d”型,则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4
9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疾病,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由DMD基因的缺失、重复及基因突变所致,极少数病例是由于染色体结构重排破坏了DMD基因而引起的。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Ⅲ4的DMD基因碱基数不变,则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一定不变
B.DMD基因缺失、重复导致X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会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C.若该家族的DMD是基因突变所致,则人工流产胎儿Ⅲ3带有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确定Ⅲ4患者的染色体结构是否重排可通过观察X与Y染色体联会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2024-03-22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三次调研(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10 . 研究发现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如下图所示),S型细菌的DNA片段会与R型细菌表面的某些酶结合并被其切割。某些酶能使S型细菌DNA片段的双链打开,另一些酶能降解DNA片段中的一条链。未被降解的DNA单链可与R型细菌的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以此种方式进入细胞,并通过同源重组以置换的方式整合(形成杂合DNA区段)进入R型细菌的基因组内,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S基因即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
A.推测转化过程中有限制酶、解旋酶、DNA酶的共同参与
B.在感受态特异蛋白的作用下,R型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C.S基因能在R型细菌内正确表达是由于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D.刚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分裂一次后可产生R型和S型两种细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