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3 道试题
1 . 尿黑酸尿症为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该病患者经过基因测序,发现每个致病基因上存在2个突变位点,第1个位点的C突变为 T,第2个位点的T突变为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例证明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
B.该致病基因在男性患者中的基因频率和在女性患者中的不同
C.上述突变改变了 DNA 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D.该患者体细胞中最多可存在8个突变位点
2 . 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卵原细胞(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分裂产生卵细胞,与精子(DNA双链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受精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
B.该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中的染色体含32P的有6条,含31P的有8条
D.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
3 . 下表表示某医院住院患者2020—2023年某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以及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年2020202120222023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0.1400.190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06.1110.9025.50
A.细菌染色体上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高频性
B.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C.医院频繁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导致该种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
D.医院适时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能促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
4 . 金鱼的尾型种类较多,均为野生单尾红鲫的突变体,在生产实践中,主要有双尾、三尾两种变异类型。已知金鱼的尾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将双尾金鱼与单尾红鲫杂交,子代中单尾红鲫的比例为94%;将单尾红鲫与三尾金鱼杂交,子代均表现为单尾。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双尾、三尾均是单尾基因发生显性突变的结果,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B.单尾、双尾和三尾为相对性状,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单尾对双尾和三尾为显性,双尾对三尾为显性
D.分别与双尾、三尾金鱼杂交的单尾红鲫中杂合子比例不同,前者的比例为12%
5 . 某植物的雄性不育(以下简称不育)性状受细胞核基因D控制,矮秆性状受细胞核基因M控制。科研人员利用不育植株甲与矮秆植株乙杂交,培育了基因D与M紧密连锁的品种丙,丙与高秆品种杂交,后代中矮秆个体全为不育,高秆个体全为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因此在杂交育种时,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2)让甲植株与乙植株杂交,具体的操作过程是______;杂交后代总是分离出50%可育株和50%不育株,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3)将丙植株与高秆品种杂交时,后代中偶尔会出现矮秆可育植株和高秆不育植株,推测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_
(4)将可育基因S导入丙幼胚细胞,发育的植株表现为矮秆雄性可育,某研究小组推测S基因导入植株后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能存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请设计实验探究S基因所在位置(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

实验思路:让导入S基因的植株进行自交,并统计自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关系。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
6 . 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在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它们在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这个种群就称为某种生物的一个亚种。现让一个亚种甲在一个隔离的小岛上进化,然后迁移到一个已被同种另一个亚种乙占有的岛屿上,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亚种甲、乙由于进一步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则会形成新的物种
B.由于所在岛屿生活环境的影响,亚种乙定向变异出利于其进化的特征
C.若亚种甲和乙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则可判断二者为同一物种
D.经过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突变,小岛上的亚种甲一定能形成新物种
7 . 科研人员发现,体积巨大且拥有超多细胞的大象体内几乎没有癌细胞的出现。通过对大象核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大象体内的p53基因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多达20份的拷贝数,而这种基因表达的p53蛋白能够修复因复制而出现损伤的核DNA,或在核DNA损伤严重时参与启动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题意可推测,大象的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B.大象的p53基因能参与启动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C.p53基因表达的p53蛋白主要在细胞质发挥作用
D.癌症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2024-04-10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香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8 .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SMN1的致病性突变包括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以及微小突变两种类型。未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的拷贝数可通过PCR测定,而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不能通过PCR扩增得到。SMN1在人群中的拷贝数为0~4个,SMN1拷贝数为0个会导致SMA,基因型表示为“0+0”型;SMN1拷贝数只有1个为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表示为“1+0”型;两条5号染色体上各携带1个SMN1基因型为“1+1”型;2个SMN1位于同一条5号染色体上的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为“2+0”型;携带3~4个拷贝者基因型分别为“2+1”型和“2+2”型。微小突变(表示为1d)是指基因中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变化。与SMA有关的部分基因型中SMN1的种类、拷贝数及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MN1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所属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而微小突变所属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B.SMA患者的2条5号染色体上均没有正常的SMN1基因,而非SMA患者2条5号染色体上各含有1个正常的SMN1基因
C.若一个父母皆正常的SMA患者经检测为两条5号染色体SMN1基因某段长序列都发生了缺失,则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1+0”型
D.若一对夫妇基因型分别为“2+0”型和“1+1d”型,则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4
9 .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突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Hbs)引起,它们的某片段如图甲。现对一胎儿进行基因检测,主要原理:限制酶MstⅡ处理扩增后的DNA,加热使酶切片段解旋后用荧光标记的 CTGACTCCT 序列与其杂交,最后电泳分离。图乙为电泳后荧光出现的三种可能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胎儿DNA 样品后,扩增DNA 需要添加特定的引物
B.若该胎儿检测结果为图乙一b,则其为镰状细胞贫血患者
C.荧光标记序列越长,图乙-c中两个 DNA 条带间的距离越大
D.用限制酶MstⅡ处理 DNA不充分,可能把正常人误判为携带者
10 . 一对同卵双胞胎一人正常,另一人患有乳腺癌。研究发现,这对同卵双胞胎的BRCA1基因序列虽然相同,但是乳腺癌患者的BRCA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研究表明,该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甲基化程度较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甲基化的部位可能位于启动子
B.BRCA1蛋白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BRCA1基因可能属于原癌基因
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升高
2024-04-07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六)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