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1 . 精原细胞中发生臂内倒位(如图)将导致染色体桥和断片的形成,已知有缺失或重复的染色单体产生的配子不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臂内倒位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B.断片由于不含着丝点,分裂末期将游离于主核之外
C.染色体桥断裂后只能形成一条正常染色体
D.发生该现象的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将有一半以上不可育
2 .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有性生殖得到的子代体细胞一定含同源染色体
B.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C.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拼接一定是基因重组
D.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2024-02-04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研究人员观察并统计了不同浓度锶(Sr2+)溶液处理48h后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细胞数/观察统计的细胞总数×100%)、出现微核细胞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占统计细胞总数的比例,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计算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需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
B.Sr2+可诱导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染色体断裂,进而形成微核细胞
C.Sr2+能抑制细胞分裂,且Sr2+的浓度与其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D.剪取根尖放入卡诺氏液浸泡后用75%酒精冲洗,以延长根尖保存时间
4 . 甲、乙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丙为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细胞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B.甲、乙两细胞中都含4条染色体,甲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
C.①与②是染色体片段互换形成的,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
D.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发生在丙图中的BC段
5 .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W染色体除雌性决定作用外未发现其他基因。蚕卵的圆形和椭圆形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该性状的遗传存在母性效应,即子代总是表现母本基因型决定的性状。正常蚕幼虫体表不透明,由显性基因Os控制,油蚕幼虫体表透明,由隐性基因os控制。请回答问题:

(1)图1杂交实验中,的基因型有_____种,对中的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图2杂交实验中,的基因型为_____
(2)雄蚕由于食桑量少、出丝率高、丝质优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为了在幼蚕阶段就能区分蚕的性别,实现蚕农只饲养雄蚕的愿望,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研究。
①家蚕有斑纹和无斑纹由2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利用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具体过程如图3。

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有_____中染色体异常的有斑纹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图中的_____杂交,留下体色表现为_____的子代幼蚕饲养。
②M、N是位于家蚕Z染色体上不同位点的两个基因,其突变基因m、n为致死基因,m和n纯合时均表现为胚胎期致死。研究人员利用普通无斑纹雄蚕培育出雄蚕甲,用甲与普通无斑纹雌蚕杂交,后代中只有雄蚕幼虫能存活。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标注出M、m、N、n基因的相对位置。__________________

③研究表明,os基因能遮蔽m基因的致死效应。研究人员将基因os和基因A移接到W染色体上,培育出基因型为的有斑纹雌蚕乙,甲和乙共同组成了家蚕平衡致死体系。甲和乙杂交可以实现该体系自稳,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用遗传图解进行作答(写到即可)。_______________
2024-01-26更新 | 6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6 . 对某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大部分细胞核型正常,有少数细胞含47条染色体,其中6号染色体有3条,且2条成环状,染色体成环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核型异常最可能是其母亲减数分裂产生了异常配子导致
B.该患者出现核型异常细胞是因为发生了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变异
C.染色体核型异常细胞中含有的端粒数目比正常细胞多2个
D.含环状染色体的细胞数目越多且环越大对患者危害越大
7 . 细胞分裂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变异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
B.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因染色单体端粒丢失而导致子细胞基因型不同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片段断裂后的换位、重接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异常会导致所有配子异常
8 . 控制家蚕卵色的基因(w+控制黑色、w控制白色,w+相对于w为显性)位于10号染色体上,l1、l1+和l2、l2+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且l1、l2纯合致死,其中家蚕B的基因型可写作ww。雄蚕食量小、产丝量大,为培育平衡致死系用于繁育雄蚕以提高经济效益,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雌蚕A细胞中W染色体上易位的片段来源有____;与正常蚕相比,雌蚕A的染色体数目____
(2)雌蚕A与雄蚕B杂交产生的后代只有一种染色体组成,这说明含____染色体的配子是不育的;C与D杂交,选择____色的受精卵培养才能获得平衡致死系雌蚕E;E与F杂交,后代出现平衡致死系雄蚕G的概率是____
(3)在生产实践中,利用平衡致死系雄蚕与正常雌蚕杂交无需筛选就可直接获得雄蚕,其原因是____,偶尔也可能会产生少量雌蚕,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4)为了持续产生雄蚕G用于生产,应选择图中____与G进行杂交。
(5)本研究中,诱变获得易位黑色雌蚕(A)的主要目的是____
2024-01-06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迎考生物试题
9 .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首次将隐性的白眼基因定位到了X染色体独有片段上,后续科学家们对该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果蝇眼色杂交实验中最初偶然发现的白眼基因来源于______。摩尔根在该研究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研究证实该白眼性状的遗传特点有______
A.白眼果蝇中,雌性多于雄性
B.雄性白眼果蝇的白眼基因通常只能来自母本
C.白眼性状的遗传常表现为隔代遗传现象
D.雌性白眼果蝇的后代有50%的果蝇为白眼
(2)果蝇的红眼为野生型,眼色存在多种突变体,其中杏眼(wa)和白眼(w)是两种隐性突变体,且wa和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点,对应的野生型基因均用(+)表示。wa和w基因控制的性状存在位置效应,当两对基因均为杂合子时,若2个突变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而另外一条染色体两位点正常时表现为野生型;当2个突变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时表现为突变型。实验小组让纯合的杏眼雌果蝇和纯合的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雌雄果蝇均为杏眼,F1的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F2中出现了约1/1000的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请在图中标注F1杏眼雌果蝇中相关基因的位置______,F2(不考虑偶然出现的红眼雄果蝇)的性状及其比例是______。F2中出现了约1/1000的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原因是______
(3)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个16A片段,其有影响果蝇眼睛形状的基因。雌果蝇16A片段与眼形的关系见下表。分析可知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于______变异导致的,其中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16A片段

小眼数

眼形

基因组成

779

正常眼

XbXb

356

棒眼

XBXb

68

棒眼(更明显)

XBXB

注:1.表示16A片段。2.果蝇眼睛为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已知一个平衡群体中XB基因频率为20%,则该种群中棒眼(更明显)个体的比例是______
2023-12-29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二倍体高等雄性哺乳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b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B可能是由b突变而来
B.正常情况下该时期细胞中只存在一条X染色体或一条Y染色体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①染色体上缺失了一个含A基因的片段
D.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上的DNA总数和普通体细胞相同
2023-12-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