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 RNA,该病毒通过表面的 S 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 ACE2 受体结合实现入侵。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 检测、抗体检测三大类。研发和注射疫苗是预防主要手段。
(1)2019-nCoV 能通过 S 蛋白感染人的呼吸道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皮肤细胞, 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的核酸检测呈阴性,但抗体检测为阳性,请解释可能的 2 种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抗原检测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其中,待测液体加到样本垫的 A 端,B 处含有游离(不与垫子结合)的过量的与胶体金(聚集后呈红色)结合的抗体 1,C 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 2,抗体 1 和抗体 2 可与病毒表面同一抗原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D 处 垫子上固定有抗体 1 的抗体。若 C 处和 D 处都变红色,则为阳性。

(3)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这 种结合共发生
A.1 次B.2 次C.3 次D.4 次
(4)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出现 ,结果为阴性。
A.只有 A 处变红B.只有 B 处变红
C.只有 C 处变红D.只有 D 处变红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多种新冠疫苗。重组腺病毒疫苗的研发策略是:将 S 蛋白基因整合到复制缺陷腺病毒的 DNA 中,形成可表达 S 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该重组病毒侵染人体细胞后不在细胞内增殖但可进行基因表达。
(5)与直接注射 S 蛋白相比,该方法可以引起人体_____________免疫,效果更好。
(6)重组腺病毒疫苗研发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有
A.逆转录酶B.限制酶C.蛋白酶D.DNA 连接酶
2022-09-03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2 . 肿瘤细胞能被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和清除,但有时也能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发生免疫逃逸。图1为T淋巴细胞针对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部分示意图。图2表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T淋巴细胞的表面受体TCR不能直接识别肿瘤抗原,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协助。抗原呈递细胞通过______方式摄取抗原,抗原经加工后所形成的能被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TCR识别的物质X是______
(2)图1中,细胞a为______,物质Y可能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细胞毒性T细胞       ②辅助性T细胞       ③记忆T细胞       ④穿孔素       ⑤抗体       ⑥颗粒酶
(3)图2中,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启动T淋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引起免疫逃逸。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这种细胞死亡的方式称为细胞凋亡
B.这种细胞死亡的方式不受遗传物质控制
C.PD-L1与PD-1结合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EE、RE等囊泡的相互转换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4)结合图2信息,以下描述正确的有______。
A.PD-L1与细胞内的HIP1R结合后,可以靶向运送到溶酶体后降解
B.PD-L1与细胞内的HIP1R结合后,可以借助CMTM6分子又回到细胞表面
C.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量越高,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越容易发生
D.开发PD-L1抑制剂处理肿瘤细胞,能消除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E.用一定浓度的溶酶体抑制剂处理肿瘤细胞,能消除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2023-01-11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3 . 将实验小鼠放入攻击性极强小鼠的领地,被多次攻击后,实验小鼠会出现“社交挫败应激(SDS)”。科学家发现 SDS 会引起小鼠脑部 VTA 区某些神经元活性显著增强,PVN区与LH区也会产生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表征SDS程度的指标)会显著升高,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 图1是上述过程示意图。

(1)据图1分析, 小鼠体内参与SDS 调节的系统有                 
A.神经系统B.内分泌系统C.消化系统D.免疫系统

(2) 小鼠出现 SDS 现象, 激活 VTA 区释放 GABA(神经递质)的神经元,使突触后神经元受抑制。图2是该突触传递的过程。据图2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主动运输释放GABA
B.GABA被转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
C.突触后膜Na内流
D.突触后膜不发生电位反转

(3)结合已有知识分析与GABA 定向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        
A.细胞骨架B.线粒体C.高尔基体D.中心体

(4)小鼠出现 SDS 后,推测激素a的含量变化可能符合__________(编号选填)。

(5)图1中调控小鼠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量的相关激素有。上述激素之间相互作用以实现调节,请推测这样的调节方式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激素信号的逐级放大
B.有利于对靶细胞的精准调节
C.有利于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稳定
D.有利于不断增加对靶细胞的调节强度

(6)下列关于 SDS 小鼠免疫功能的推测正确的是
A.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细胞免疫
B.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为T淋巴细胞的代谢提供能量
C.相比对照组,SDS 小鼠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
D.相比对照组,SDS 小鼠更容易发生感染和肿瘤

睡眠主要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科学家发现,SDS 会改变小鼠睡眠,并对社交压力产生影响, 结果如图。

(7)据上图分析 SDS对睡眠的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判断,睡眠会__________(加剧/缓解)小鼠的 SDS 症状。综合上述信息,在下列示意图中构建 SDS 小鼠脑部 VTA、PVN和LH三个区域的调节关系__________________(用“→”和“+”、“一”表示)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为巨噬细胞,B为B淋巴细胞,a可为白细胞介素
B.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细胞F和细胞H
C.二次免疫时,图中细胞G全部来源于细胞H的分裂分化
D.若该同学感染的是病毒,则只有①②过程被活化,产生细胞C接触、裂解被感染的靶细胞
2022-10-20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4.3 B、T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同步精品讲义(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2019-01-30更新 | 1815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6 . 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不具有树枝状的突起,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时变为成熟树突状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树枝状的突起,具有激活T细胞的能力。下列关于树突状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均是未分化的细胞
B.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与吞噬细胞具有相似的功能
C.树突状细胞树枝状突起的形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变为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022-10-20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4.3 B、T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同步精品讲义(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
7 . 2020年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表示,目前该中心已经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苗的研发。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被注入人体后会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能与2019-nCoV结合的浆细胞
B.在MS培养基上进行2019-nCoV的大量增殖,并进行灭活处理制成疫苗
C.可提取2019-nCoV相关的抗原决定基因,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疫苗
D.直接从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中分离相应的效应B细胞培养,从培养基中分离疫苗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9 . 新冠病毒(COVID-19)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VID-19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通过_________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2)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COVID-19.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在抗击 COVID-19 过程中,发现中药制剂X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 X 的作用,以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注射一定量_______,实验组注射_________,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COVID-19。实验后,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的原理_________(相同/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2022-11-14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4.3 B、T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同步精品讲义(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
10 . 研究发现,睡眠会影响人体内一氧化氮(NO)的含量。NO存在于神经元、免疫细胞等 细胞中,是一种可向突触前膜逆向传递信息的气体分子。NO的含量不同会触发生物体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其主要机制如图所示。
   
(1)在下列①~⑥中,据图判断,NO所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NO 进入神经元的运输方式是___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① 激素 ② 神经递质 ③ 抗原分子④自由扩散 ⑤主动运输 ⑥协助扩散
(2)科学家最早在海马突触中发现,NO能促进前后两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这被认为是生物体学习与记忆的基础机制。据图判断,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的NO 运输途径是______(I/II/III)。
(3)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使NO的含量增加,从而影响人体的学习与记忆能力,严重时还可能使神经元凋亡。据图7及所学知识,阐述导致上述现象的生物学机制__________________
(4)NO含量异常还会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从而影响下列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免疫反应的是______。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
C.细胞毒性T细胞毒杀作用D.辅助性T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

研究发现,饮食不规律会使脂肪细胞内抗产热转录因子(ZFP423)的表达量升高。研究者对小鼠(夜行动物)开展实验:将脂肪细胞特异性缺失ZFP423 的小鼠(Zfp423-KO)和正常小鼠(Zfp423)置于30 ℃环境下,分别在白天(非活跃期)和夜晚(活跃期)喂食高脂食物,测得体重变化如图(a)所示。
   
(5)小鼠维持体温时能量消耗最小的温度为30 ℃。当环境温度低于该温度时,下列调节活动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是______。
A.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
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立毛肌舒张
(6)线粒体内膜蛋白UCP1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浓度差。研究发现,白天喂食小鼠的体内该蛋白水平降低,则小鼠产生的热量会___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① 增加 ② 减少 ③ 不变 ④ 无法判断
(7)据图(a)及所学知识,推测引起小鼠肥胖的原因,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8)12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摄入葡萄糖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结果如图(b)和(c)所示。据图及相关信息,简述长期 “吃夜宵”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原因_____________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