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1 . 2018年1月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足以证明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
B.实验鼠B不患病可能与移植的脂肪组织有关
C.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D.在抗原刺激下,小鼠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2024-01-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
2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是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辅助性T细胞表面存在识别并结合HIV 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B.HIV 侵染初期,机体中的T细胞产生抗HIV 抗体清除大部分HIV
C.HIV 侵染后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经药物治疗的 HIV产妇因其乳汁中病毒含量低,最好选择母乳喂养
3 . B7是细胞表面一种黏附分子,肿瘤细胞表面缺乏B7分子。科研人员将B7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显著增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主要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肿瘤细胞表面缺乏B7分子是其逃逸免疫监视的一种途径
C.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的过程与B7分子无关
D.过量表达移植器官的B7分子有利于减弱排异反应
4 . CAR-T疗法通过改造T细胞,使其膜上具有结合肿瘤特定抗原的受体,实现对血液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但CAR-T细胞无法进入肿瘤组织内部,对实体瘤治疗效果不佳。
(1)CAR-T细胞通过_______肿瘤细胞的抗原,从而清除肿瘤细胞。CAR-T疗法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实体瘤组织的核心区缺氧,某种厌氧型细菌可定植在肿瘤的核心区。研究人员对该细菌进行改造获得工程菌,用于提高CAR-T的靶向性。

①由图1可知,工程菌定植在肿瘤的核心区并释放靶标分子,该分子可以________,将CAR-T细胞招募到肿瘤周围,使其发挥免疫功能。
②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叠加时显示为黄色荧光。科研人员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CAR-T细胞,再将其与肿瘤细胞、靶标分子共同培养,在显微镜下检测荧光分布情况。结果显示________,说明靶标分子发挥功能。
(3)为检验上述方法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对三组小鼠进行了不同的注射处理(见图2),其中实验组为________。结果表明工程菌能提高CAR-T的治疗效果,判断依据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向图3所示小鼠的左侧肿瘤内单次注射工程菌,并静脉注射CAR-T细胞。两周后发现双侧肿瘤生长均受到抑制,但左侧肿瘤的治疗效果更明显。请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解释_________
5 . 提取肿瘤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安装能特异性识别肿瘤靶点并能激活T细胞的嵌合受体(CAR)后成为“CAR-T细胞”,再将该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可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其治疗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R-T细胞疗法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B.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CAR-T细胞疗法既能有效治疗肿瘤又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D.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需要B细胞的参与
6 . 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 8%的序列来自病毒,据推算,这是我们的 灵长类祖先在数百万年前遭受病毒感染留下的“后遗症”。
(1)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通常会发生变化,而成为______,细胞毒性 T 细胞识别这些变化信号,在_____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成______和记忆T 细胞,前者可以 _____靶细胞。偶然的情况下,当病毒感染的是生殖细胞,插入细胞基因组的病毒基因会传给子代,即成为“内源性病毒”(ERV)。 研究发现,ERV 中的一些基因(如抑制素基因)可使细胞具有抵抗其他病毒侵染的能力。
(2)为探究抑制素对人体细胞抗病毒能力的作用,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选取易感细 胞作为受体细胞,分别转入不携带基因的空载体、抑制素基因、RDR-env 基因(表达产 物可抗 RDR 病毒),检测细胞的抗 RDR 病毒能力。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结果表明______
   
(3)研究人员选取另一种细胞——胎盘干细胞(抑制素表达量高)进行实验。实验组将一段特定 RNA 片段转入胎盘干细胞,通过特异性结合抑制素 mRNA 使其降解,从而下调抑制素的表达;对照组应转入______,检测两组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细胞变得易感染。在实验组处理的基础上再______,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可进行进一步验证。
(4)图 2 是抑制素协助人细胞抵抗RDR 病毒的可能分子机制,请用文字进行描述。
   
机制1:______
机制 2:抑制素基因转录翻译成抑制素,在胞内与 ASCT2 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一起转移至细胞膜,阻止RDR 病毒进入细胞。
7 . 研究发现,辣椒素受体—TRPV1通道与关节炎引起的慢性炎症痛有密切关系,枸杞多糖(LBP)能缓解这种疼痛,科学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
(1)辣椒素受体分布于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在化学物质、机械和热刺激下通道打开,Ca2+或Na+内流,导致神经产生___________,传至__________产生痛觉。
(2)福尔马林(FM)是常用致痛剂,致痛表现集中在两个时间段,注射后0~5分钟,是FM直接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起的,注射后15~25分钟,是刺激后释放到组织液中的炎症因子(可导致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的。将若干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处理如下表。记录各组小鼠因疼痛发生的缩足行为,结果如图1。

分组

0~7天连续灌胃

第7天灌胃实验后右后足底皮下注射

适量LBP

适量1%FM

等量生理盐水

等量1%FM

等量生理盐水

等量生理盐水

比较___________两组结果,可知FM能引起疼痛。与乙组实验结果相比,甲组___________,由此推测LBP仅对___________引起的疼痛存在缓解作用。
(3)炎症因子IL-6作用的分子机制如图2所示。

IL-6通过___________和促进含有TRPV1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导致细胞膜上TRPV1蛋白量增加,从而增加了细胞对外界刺激(疼痛)的___________
(4)研究者推测LBP通过抑制IL-6的释放发挥药效,为了验证这一观点,选择下列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A.离体神经元
B.胶质细胞(一种能释放IL-6的细胞)
C.辣椒素(TRPV1的激活剂)

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
第一组A和B共同培养测定A中Ca2+浓度检测③
第二组加入C同上同上
请完成上述实验设计: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则能还明IPP通过地制IL-6的释放发挥药效。
(5)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为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一种思路:___________
2023-12-1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可通过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形成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肿瘤抗原,并将其暴露于细胞膜上
B.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C.通过注射抗PD-L1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T细胞活化
D.每个细胞毒性T细胞都可以识别带有特定抗原的肿瘤细胞
9 . 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易引发女性宫颈癌。目前上市的HPV疫苗大部分是以HPV的衣壳蛋白制备的。我国自主研制的HPV疫苗是首个由发展中国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获世卫组织认可的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主要通过体液免疫清除侵染的HPV
B.HPV侵入人体可能引起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C.HPV疫苗能诱导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D.给适龄女性注射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
10 . 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医学工作者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相同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向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向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药物A能直接杀死hMPV,具有对该病的治疗作用
B.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对hMPV的特异性识别
C.药物A也能提高抗体的数量,抗体与hMPV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细胞毒T细胞可直接结合病毒并对其进行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