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雪豹作为亚洲高山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和关键物种,不仅是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是反映当地生态环境的活指标。近年来,我国在雪豹分布区建立了138处自然保护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雪豹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目前,雪豹的种群数量正在恢复,该阶段雪豹种群的年龄结构应该为___________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雪豹最根本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雪豹的环境容纳量,原因是___________
(3)某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借助红外触发相机调查雪豹种群数量,具体做法是在其栖息地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雪豹一靠近,就会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该方法的简要操作流程是___________
2 . 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混杂地区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是珠三角河网区新时期面对的重要难题。研究人员以佛山大美公园为例,进行了生态修复实践,其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模式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____法调查该公园各种高等植物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法调查公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图中蜜源、食源草花植物群系和食源、宿主果树植物群系的层次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这样既方便人类生产管理,又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3)该公园中既有人工养殖的鱼、螺,又有野生的鸟类、蝴蝶等,这些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回答2点)。
(4)生态修复时栽种了多种植物,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所选植物都是适应当地环境的种类,主要遵循的____又为当地居民增加了优良的休闲娱乐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的____价值。
3 . 鼠兔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一种植食性动物,善于挖洞,可以将深层的土壤转移到表层。鼠兔是小型肉食动物和猛禽的捕食对象。有人认为鼠兔会大量取食植物,导致草场退化,应该予以捕杀;也有人认为鼠兔是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随意人工捕杀。研究人员选取了自然生态较好的两个相似地块,做了相应研究,实验结果如图。

(1)在生态系统中,高原鼠兔等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_____________,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也具有重要作用。
(2)由图可知,处理后的对照组比实验组植物种类数更多,从种间关系考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鼠兔主要取食毛茛科植物(阳生植物),牦牛主要取食更高大的莎草科植物。据此推测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会随着放牧强度的适当增加而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适量的鼠兔对植物的多样性是有利的,现用标记重捕法适时监测鼠兔的数量。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兔,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兔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兔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鼠兔的种群密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只/公顷(答案取整数)。
2024-02-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4 . 由于气候变化,2020年某地遭遇了25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蝗灾。为治理蝗灾,人们探究了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多种因素。图甲是在35℃下沙漠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影响的曲线:图乙是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沙漠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蝗虫产卵数量常用样方法,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直接决定蝗虫种群密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若调查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数量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加,理由为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天气越干旱,沙漠蝗虫数量越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沙漠蝗虫所在的一条食物链为;植物(24500)→沙漠蝗虫(75)→沙云雀(5.5),相关数据表示同化量(单位:103J·hm-1·a-1),据数据分析可知沙漠蝗虫和沙云雀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植物释放的气味对蝗虫食物的选择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
2024-0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5 . 某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农田改造来的,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463XY
呼吸消耗量9624.53.8
未被利用29229.33.1
分解者分解122.1微量
(1)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类型属于___。该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的生物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2)用样方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择___(填“单”或“双”)子叶植物,取样常用的方法有___
(3)由上表数据可知,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包括植食性动物的遗体残骸和___两部分的能量。
2024-02-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6 . 布氏田鼠是草原上的一种小型食草哺乳动物,伯劳鸟是其天敌之一、鼠洞周围的芨芨草常被布氏田鼠简单切断其茎叶的基部,但田鼠并不以芨芨草为食。为探究布氏田鼠破坏芨芨草的原因,研究人员进行下列实验:在样地架网阻止伯劳鸟进入,测量芨芨草的体积并计算其一个月后的变化,以反映布氏田鼠的行为,结果如图。


(1)调查芨芨草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选择样方时应遵循________原则。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5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30只带有标记,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则其该牧场上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约为_____只/hm2
(2)通过调查________可以反映群落的物种组成,其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该草原群落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能否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若要调查该草原布氏田鼠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_________
(3)实现结果表明:架网时,有无布氏田鼠的样地芨芨草体积增加量相似;不架网时,与无布氏田鼠的样地相比,有布氏田鼠的样地芨芨草体积明显降低。由此说明__________。布氏田鼠的该行为是其对环境________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的破坏有助于其改善视野,躲避天敌,请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为草原鼠害防控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周边雨水较为充沛处形成了一片湿地,河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__________
2024-02-04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雪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极端冰雪环境中的微型单细胞绿藻,在气温较低时保持休眠,气温上升时复苏,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因产生类胡萝卜素呈红色,从而导致南极出现“绿雪”“西瓜红雪”的现象。夏季气温回升后,在南极温度相对较高的沿海地带,尤其是企鹅、海象、海豹等动物聚集区,雪藻呈爆发式生长,促进了南极地区的碳循环。 回答下列问题:
(1)对南极某区域雪藻的种群数量进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该方法需借助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进而估算该区域雪藻数量。
(2)雪藻是南极重要的生产者,推断夏季企鹅等动物聚集区雪藻爆发式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点)等。尽管雪藻的数量大量增长,但南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仍然很低,其原因是________
(3)雪藻大量增加能降低南极地区温室效应的原因是______,南极地区参与碳循环的生物成分包括_______
(4)瑞士雪藻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海拔区的藻类,其能够修养和滋养肌肤,并且有较强的抵御紫外线的能力,在以后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8 . 稻田害虫较多,常需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喷药防治。生态社团尝试利用鸭的杂食性,将种植水稻和养殖鸭相结合,探究对水稻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研究稻田群落,首先要分析其____
(2)调查稻田中圆田螺等水体底栖动物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
(3)据图分析,鸭的引入造成稻田群落动物中产生的新优势种是____(只考虑数量变化),而且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____。由此说明,鸭的引入改变了原稻田生物所占据的相对稳定的____,从而有利于水稻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4)稻田中的水稻收获后,因某种原因稻田生长出了各种杂草,乃至灌木等,这体现的群落演替的共同特点是____
2024-01-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

(1)该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类型群落演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在研究该种群增长速率的过程中,调查甲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物种甲、乙和丙中最可能是乔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能否确定图一中的第30年至第50年对应图二哪一段吗?如果能确定,请说明对应的时间段(用字母表示),如果不能确定,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苜蓿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害虫蓟马会影响苜蓿草的产量和品质。科研工作者研究了不同植物与苜蓿草间作比例对害虫蓟马、蓟马天敌小花蝽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

除虫菊与苜蓿草间作比例

红豆草与苜蓿草间作比例

1∶4

1∶3

1∶2

1∶4

1∶3

1∶2

蓟马密度(头/百枝条)

90

138

219

117

162

179

小花蝽密度(头/10复网)

8

3

2

7

5

2

(注:各组除虫菊面积均为2m×20m。间作比例为1∶4时,苜蓿草面积为8m×20m;间作比例为1∶3时,苜蓿草面积为6m×20m;间作比例为1∶2时,苜蓿草面积为4m×20m。)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苜蓿草田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________。苜蓿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苜蓿草等植物为蓟马和小花蝽等动物提供了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通过枝条法调查蓟马的种类和数量,主要操作有:①拍打枝条②选取样方③收集并统计蓟马种类和数量④计算百枝条虫量⑤每个样方随机选取等量的枝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选取样方要做到随机取样,目的是________
(3)据表分析,将除虫菊、红豆草等不同植物引入间作能有效防治蓟马危害,原因可能是:①间作能影响蓟马的生长发育,②________,从而降低蓟马密度。除虫菊、红豆草与苜蓿草的间作比例为________时,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最好,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上述防治蓟马危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