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人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44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0 -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教材中实验方法或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和建构种群增长模型都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
B.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研究激素时将公鸡的睾丸摘除都采用了“减法原理”来控制因变量
D.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均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
2024-05-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3 . 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____。从______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2)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有条纹(显性)无条纹(隐性)合计
存活个体数178211389
空壳数332279611
合计5104901 000
在这1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______(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
4 . 研究人员对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生境内的物种数、鸟类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阔叶林狼尾草荒地白茅农田鱼塘互花米草
物种数108767975825351
多样性(相对值)3.4883.1853.2933.1843.0302.6792.857
均匀度(相对值)0.7450.7360.7540.7380.6880.6750.727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鸟类多样性最低的生境是____,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①图1表示互花米草生境中的食物关系,其中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种,泥螺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
②若斑嘴鸭摄食泥螺和克氏鳌虾的比例为3:1,则斑嘴鸭每增加10kJ的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食物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生物量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1000kJ。
(3)互花米草最初引进该生境时,一段时期内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3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种群的数量将达到_____N₀。
(4)为探究不同盐度对芦苇和互花米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者设了3个盐度梯度:淡水(0)、中盐度(15‰)和高盐度(30‰)。实验结果如图2,分析图示可得出结论: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研人员就干旱和涝渍胁迫对入侵物种水花生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HD:高度干旱

HW:高度涝渍

MD:中度干旱

MW:中度涝渍

LD:低度干旱

LW:低度涝渍

CK:参照组


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在一定时间内都会量“J”形增长
B.宜选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的种群密度来判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随干旱程度和涝渍程度的增大,对水花生生长抑制能力均在增强
D.除水分条件外,水花生种群数量变化还受气温、阳光及其它生物的影响
2024-03-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6 . 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动物种群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绘制了以下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B.甲种群在t5时的K值等于在t3时的K值
C.据曲线变化推测,两者的种间关系不是捕食
D.甲、乙种群数量均减少的时间段是t3~t4
7 .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较小,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科研人员对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该区域,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其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
(2)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甲鼠兔,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数值偏___(填“大”或“小”)。
(3)由图2可知,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______,甲鼠兔种群数量在第______年年末达到最小值。
(5)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则可能对草地造成危害,要进行防治最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只以下。根据所学知识,提出1条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
8 .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科学探究方法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模型建构——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
B.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林德曼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
D.高斯通过草履虫培养实验建立了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
9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的个体数。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填“多”或“少”)。
10 .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t2时段,食物等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
B.图示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在t3之后,改变了甲种群的丰富度
D.乙种群迁入后,改变了此群落的丰富度
2023-08-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