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I.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
(1)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只/hm2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比实际值可能会偏_____
II.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2)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此时_____
III.现有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的血细胞计数板。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5)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个。
2024-01-2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2 . 湖北麻城老米酒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营养丰富、保健养生而著称。回答下列问题:
(1)老米酒是以糯米为原料,经糖化、酒化等过程发酵而来的。糯米需经糖化后才能被酿酒酵母转化成酒精,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为监测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可定期取样,用______________或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
(2)老米酒中的原儿茶酸(PCA)具有良好抗菌、抗氧化、抗炎症等作用。生成PCA的关键酶是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为进一步研究ECH的结构,研究人员拟将Ech基因载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内进行表达,以获得大量的ECH蛋白。

①图1所示的引物1~4中,利用PCR获得Ech基因时应选择的两种引物是______________   
②Ech基因和表达载体的限制酶切位点如图1、图2所示,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见表1。为使Ech基因与载体连接并正确表达,在设计PCR引物时需在①所选两种引物的5'端分别增加限制酶___________的酶切位点,据此分析,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应分别为___________(按5'→3'方向)。

EcoR I

EcoRV

Mbo I



Not I

HindIll

sac I



③可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能在该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大肠杆菌是否一定含有Ech基因?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2023-12-0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效生产酒精的优良酵母菌菌种需具备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特性,酿酒酵母产酒精能力强,但没有合成淀粉酶的能力;糖化酵母能合成淀粉酶,但酒精发酵能力弱。科研人员进行了图甲所示的酵母菌种改良实验,并对获得的杂种酵母菌进行不同基质的发酵测试,检测结果图乙所示。

      

1.下列关于菌种改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获得两种酵母菌的原生质体
B.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的无菌水来终止PEG的作用
C.培养基X是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来筛选出杂种酵母
D.若对目标酵母进行耐酒精的筛选,可在含较高酒精浓度的培养基中多次继代培养
2.下列关于杂种酵母菌在不同基质中的发酵测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先摇匀,再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后检测
B.实验结果表明,杂种酵母菌对蔗糖和淀粉均有较高的利用效率
C.营养条件如温度,溶解氧等是影响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动态变化因素
D.检测过程只要及时补充培养液,就能使酵母菌保持持续增长
4 . I、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区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目将增加。

      
(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a-b段时间该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原因是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表的模拟实验:
组别实验处理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1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圈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2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棒
对照组
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_____。对照组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_____,若_____,则假说成立。
(4)下图甲表示藏羚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_
②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乙图中_____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
③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__
④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_____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_____
II、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载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吸管吸取少许稀释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

(5)在实验中,该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的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室进行计数,并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次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3处错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6)若该实验需要测定酵母菌的活细胞数,则按照上述纠正后的操作测定,得到的测定值跟实际值相比会_____,如何处理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活细胞数呢?_____
(7)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8)如果观察到上图所示a、b、c、d、e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后约有酵母菌_____个;对于压在中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_____。若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
(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_________(前/后)滴加样液。
(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______个(写出计算过程)。
(4)根据图乙可知,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_____(高于/低于)a批次。t₁时,两批次培养的a、b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竞争的强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a=b”或“a<b”)。t2时两批次发酵液营养物质剩余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t2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___(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__(填“多”或“少”)。
(6)图丙中,该昆虫种群数量在前5年呈__________型曲线增长,在第__________年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第__________年时种群的数量降至最低。
   
2023-10-15更新 | 5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人民中学、南通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一占地面积约为4km2的果园由于管理不善,已荒废许久,果园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田鼠、蛇和麻雀等动物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废弃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构成了一个___。用样方法调查该废弃果园中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要做到___。兴趣小组对该废弃果园中麻雀的种群数量也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80只,第二次捕获60只,其中有标记的20只,麻雀的种群密度大约是___只/,若部分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有同学从该废弃果园中采集土样并筛选菌种,进行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以下为该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连续7天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滴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找出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2个错误并改正:______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该同学重新进行了实验,测得的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时间(天)

1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32

762

824

819

821

820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40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6个。若观察时发现所有中方格中酵母菌分布均匀,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万个/mL。
(4)如图为兴趣小组获得的该废弃果园中田鼠的年龄结构,据图可知田鼠种群的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___,若大量诱杀雄鼠,则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将会转变为___型。
2023-03-21更新 | 59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晥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1)据图可知,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d表示____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
(3)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夏季,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___________诱捕池塘上空的飞蛾作为鱼类的补充食物。
(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群落水平阐述其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对水体中某种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将样液稀100倍,再采用_______进行计数。实验用具规格和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1L样液中,该微生物的数量是__________个。为了计数活的酵母菌数量,计数前先将台盼蓝与样液1 : 2混合计数以区分细胞死活,相当于稀释_______倍。
      
(6)若该立体池塘生态系统长时间无人管理,使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回答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的问题:
(1)检测人员将1mL水样稀释103倍后,用______法检测每毫升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将______放在计数室上,滴加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计数室如下图所示,若N4中方格内的大肠杆菌分布如图所示,则1mL水样含有大肠杆菌______个。

(2)用标记重捕法调查5公顷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和第二次捕获的野兔数量之积为1200,第二次捕获的野兔中带标记的有24只,在捕获过程中,研究人员偶然会看到草原上有脱落的标记物,则此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_只/公顷。
(3)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__法。统计物种数量时,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_______法。
9 .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 10mL 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 长曲线。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 100 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 图乙曲线 a、b 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
(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 片_______(前/后) 滴加样液。
(3)图甲中双边线内 16 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 24 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 __________个(写出计算过程)。
(4)根据图乙可知, b 批次的接种量可能_________(高于/低于) a 批次。 t1 时, 两批次 培养的 a、b 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竞争的强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填“a >b”“a=b”或“a<b”)。t2时两批次发酵液营养物质剩余量较少的是____ ,判断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 t2 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 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为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细胞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取样计数?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2)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细胞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

(3)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应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在计数前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统计。
(4)若某同学用长和宽为1mm,深度为0.1mm的血细胞计数板,为监测酵母菌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染液染色,用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5个中方格中无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_____,才能达到每毫升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2022-01-09更新 | 917次组卷 | 2卷引用:1.2种群的数量变化(拓展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