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
(2)若要调查该地区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
(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5)已知该地区附近存在一湖泊,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型、浮叶型、漂浮型及沉水型等四大类,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该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现象,影响湖泊中植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6)湖泊中的不同生物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因此其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
2023-12-1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撂荒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研究人员以A地弃耕玉米田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撂荒2年后A地形成以沙芦草等低矮喜阳耐旱植物为优势种的草本群落。4年后,一些适合生长在中生、湿生环境,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逐渐成为优势种而喜阳小型草本不再是优势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A地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
(2)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与撂荒初期相比,4年后A地土壤含水量__________;喜阳小型草本不再是优势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与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竞争________时处于劣势。
(3)要研究A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一般用____________法,按照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种群数量。
(4)同为黄土高原撂荒的B地,近30年来优势种始终是一些喜阳的草本植物,A、B两地群落变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__________ (填“光照”“水分”或“温度”)条件不同。
3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探究实践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都适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B.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选择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的对象
C.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4 . 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保持稳定不变
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C.草原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相对简单,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D.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
2023-12-08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定期禁渔可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大力种植速生桉树能提高群落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
C.“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率比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高
D.“绿水青山”在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价值大于旅游观赏等方面的价值
6 . 调查是科学探究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运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可以采用样方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物种的相对数量
C.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
D.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处理插条
7 . 要研究不同区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调查时要充分利用土壤动物的特性
B.为减小误差应做到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致
C.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时可以用非常多、较多等表示
D.为减小误差,对“不知名”的动物应不予计数
8 . 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圃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动物名称不同土壤深度的动物数量(个)
0~5cm5~10cm10~15cm
蚂蚁 3
鼠妇61
马陆4

待鉴定1 2
种类数合计(类)322
个体数合计(个)1142
关于兴趣小组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在花圃中随机选取多个样点,分别用取样器取出土壤
B.取样时需拨开表层落叶,将取样器按入土中至取样器底部与土壤表面齐平
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趋热等特点进行采集,并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D.受有机质分布及运动受限程度等情况影响,土壤小动物多分布于浅层土壤处
9 .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小组将该草原划分为三个区域,五年间分别进行不同放牧强度承载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区域划分

禁止放牧

轻度放牧

重度放牧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141

16.5

13.8

植物净光合作用量

495

758

327

植株平均高度/cm

22.52

18.89

16.65

A.轻度放牧时,植物间的竞争强度最高,增加了草原物种丰富度
B.重度放牧后,该草原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出现明显下降
C.放牧强度改变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能与牲畜的取食习性有关
D.调查该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
10 . 板栗是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 3~4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 1m 左右。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板栗与茶树的高度、根系深度不同,体现了林场群落的分层现象
B.若要调查某方形板栗林里板栗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板栗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D.林场中板栗和茶树等植物和其他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