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53 道试题
1 . 安徽省淮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当地政府为响应环保政策,将煤矿沉陷区修复为人工湖泊生态系统。下图为某人工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对应能量值,单位为J/(km2·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总初级生产量(B)是总呼吸量(F)的两倍,说明该湖泊群落正在演替中
B.鲤鱼与鲢鱼种间竞争导致生态位分化,不利于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C.不考虑人工投入,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B+C+D+E
D.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者只有浮游动物、鲤鱼、鲢鱼和乌鳢
2024-05-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
(4)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2024-05-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3 . 近年来,部分农村应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发展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共生系统,获得了良好效益。如下图表示某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稻田昆虫、底栖动物、河蟹等动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最高营养级是第____________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在“藻类→浮游动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随着_______________流向分解者。
(4)将杂草全部清除,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2024-05-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036

0.035

0.036

0.34

A.表中的自养生物是戊
B.丙和丁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C.甲和乙、丙和丁的营养级相同
D.这五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2024-05-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据研究表明入侵植物可以通过3种途径影响食物网:①入侵植物通过非营养作用造成食物网中各级消费者的种群密度和行为活动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②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会进入新的消费者从而转变流通路径形成新的食物网;③入侵植物能够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进入土著食物网。下图灰色部分表示入侵前土著食物网的物种组成,空心部分表示植物入侵后食物网的物种组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三种途径中的对应关系是①-Ⅲ、②-Ⅱ、③-Ⅰ
B.途径I中入侵植物的加入不会引起土著消费者C生态位的变化
C.相较于途径I,途径Ⅱ的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更大
D.林下入侵植物葱芥能够利用根系向土壤中分泌植物毒素芥子油苷,该物质通过抑制丛枝菌根中真菌的生长来影响到土著植物的生长繁殖,从而改变森林群落的组成。这属于通过途径Ⅲ影响食物网
2024-05-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生物群落中自上而下的营养级存在生物量的制约关系,生态学家通过改变高营养级消费者的生物量实现了水质的生物治理。下列有关湖泊生物治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营养级的生物量是指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
B.人为操纵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利用率
C.在“藻类→浮游动物→鱼类”三个营养级的湖泊中,减少鱼类数量,将使浮游动物生物量增大,从而降低藻类的生物量
D.在“藻类→浮游动物→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个营养级的湖泊中,可通过增加三级消费者的数量来降低水体中矿质营养物质的水平
2024-05-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有多种,每一种生物可以占有多个营养级
B.生态系统需要由系统外不断输入能量,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只能调节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
D.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
2024-05-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协作体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8 . 某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中有滨蟹、玉黍螺和墨角藻(一种海藻)等生物,三者的捕食关系为:墨角藻→玉黍螺→滨蟹。为研究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某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该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墨角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
(2)生态系统中位于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为了研究信息传递的这一功能,科研人员制作了a、b、c三个培养箱(水流可通过),每个培养箱内放置两块平板,平板上长有墨角藻供玉黍螺取食。对三个培养箱分别进行图1所示处理,若干天后计数并统计平板上墨角藻的存留率。

①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该科研人员后续又增加了一组d,处理方法是___,其作用是___
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其目的是___
(3)上述实验统计得到的墨角藻存留率如图2。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2024-05-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9 . 下列关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的比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B.海洋的净初级生产总量很低,但净次级生产总量相当于陆地的3倍多
C.植食陆地动物利用植物的效率大大低于海洋植食动物利用藻类的效率
D.核污水的排放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对陆地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2024-05-0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1)上图甲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局部,图乙中A表示鼠的摄入量,请问C表示____________。从短期来看,鼠的能量去向,除了图中所示,还应该有____________。在图甲中,猫头鹰从鼠和蛇获取的能量从比例关系由1∶1调整为1∶3,如果能量传递效率是10%,猫头鹰每增重1kg,所需庄稼的能量约是改变前的______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下表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中几个营养级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5kJ⋅a-1)。

营养级

同化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



68.5

7.0

17.0

45.5

第二营养级

17.0

7.0


1.0


4.5

第三营养级

3.5

1.0

2.5

微量不计



据表分析,第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kJ⋅a-1。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2)上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碳循环,甲在碳循环中的名称是______,甲在生态系统中代表______(填组成成分)。图中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回到非生物环境的过程有______(填序号),这些过程中碳元素以______形式进行。
(3)有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叫作“载体植物系统”,由载体植物、天敌昆虫和替代猎物构成,该系统是一种天敌饲养和释放系统。替代猎物在载体植物上繁衍,可作为天敌昆虫的食物,以维持天敌昆虫的数量。载体植物系统可有效弥补传统天敌防治方法的不足。为研究茶园中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等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选取茶树植株健康、长势一致的茶园,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茶园内种植适量蚕豆苗,然后在每株蚕豆苗上接入5头蚕豆蚜成虫,3天后按2.5头/m2的比例在甲、乙两个茶园中释放南方小花蝽,丙组茶园不做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__是该茶园载体植物系统中的天敌昆虫。
②3周后调查各组茶园内茶蚜等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并作出比较,正常情况下甲、乙、丙三组中,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关系大小应该为____________
③同样是生物防治,实验中乙组属于传统天敌防治,甲组的载体植物系统防治效果比乙组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0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