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山区推行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农作物可以直接利用营养物质中的有机物
B.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了循环的生态学基本原理
C.该农业模式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是单向流动的
2024-02-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调查某小型湖泊发现,其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传给下一营养级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20.0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Y

5.0

肉食性动物

6.3

0.5

6.5

0.7

11.0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所作标记导致露斯塔野鲮鱼更容易被捕获,则种群密度估算结果会__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不变”)
(2)在“藻类→罗氏沼虾→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链中,罗氏沼虾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__________流向分解者。
(3)图1a~e五点中;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有__________,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点。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据图2分析选择的藻类应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5)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若所用计数工具一个计数室的体积为0.1mm3,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中方格中的结果如图,请计算10ml培养液中约含有藻细胞__________个。

(6)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该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据表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J/cm2·a,X是指__________的能量,数据Y为__________J/cm2·a。
2024-02-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北京第24届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和廉洁”,处处体现出环保理念。下列分析的正确是(       
A.“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厕所”将排泄物发酵成优质有机肥料,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B.利用秸秆、玉米渣等可再生资源制成可降解餐具,解决了废弃物污染的问题
C.利用赛区资源建立的融于自然的冬奥“山林场馆”,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D.首次使用氢燃料火炬闪烁着“绿色冬奥”的火光,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
2024-02-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如图是我国南方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杂草、蘑菇所固定的能量总和是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建立该生态系统目的是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再生并提高系统内能量传递效率
C.人工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弃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需利用微生物A产生的相关酶水解并转化成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牧场内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体重田鼠的数量统计表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被捕获过一次的田鼠被再次捕获的几率会降低,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偏_______________。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由表1可知,该调查区域中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_____,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3)为有效控制田鼠种群数量,常采取减少其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有学者认为,通过捕杀体重>90g的田鼠也可有效控制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数量,你觉得这个建议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该牧场内有一条“植物→田鼠→鼬”的食物链,研究人员对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单位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35×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①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
②田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J(hm2·a)。
③表2数据表明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和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是由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决定的
C.铅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碳等元素的循环过程相同
D.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着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7 .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有规律地结合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下图为自然生态系统部分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组分1、2、和3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能
B.原核生物可以作为组分1、2、3的成分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量总是等于输出量
D.若2和3分别代表消费者和分解者,则组分1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022-02-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11高三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
8 .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用蛆的排泄物作为有机肥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系统仍可以正常运转
2021-12-17更新 | 154次组卷 | 8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盐城高二下期期终考试生物卷
9 . 立体种养已成为新型农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技术手段。如稻-萍-鸭立体种养系统,该种养系统以萍喂鸭,鸭食稻虫,鸭粪促稻生长,从而实现动植物合理配置,且稻田养萍解决了鸭子的健康食源问题。下列对该立体种养模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稻-萍-鸭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实现了水稻和鸭之间的能量循环流动
C.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
D.水稻吸收鸭粪便中的有机物
10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过程
B.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C.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D.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