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过程,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不全是植物
B.丙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缺少
C.甲、乙、丙、丁间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图中应添加从“大气CO2”到“丁”的箭头
2 . 济南大明湖生态系统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上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呼吸作用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B.若大明湖受Hg污染,则甲种群个体内Hg的浓度大于乙种群个体
C.人为增加乙种群个体的数量,短时间内丙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D.影响不同深度甲种群数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3 . 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单位:×10²kJ·m²·a¹);请据图回答问题:
   
表乙

项目

Pg

Pn

R

X

870.7

369.4

501.3

Y

211.5

20.1

191.4

Z

141.0

61.9

79.1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化石燃料等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若图甲中的“→”仅表示含碳有机物的流动方向,则过程有_____________(填图甲中序号)
(3)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B指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 , ①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过程。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正在由风沙肆虐的沙丘演替为美丽的森林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₂量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₂量。
(4)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10²kJ。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023-08-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图甲为北方某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或生产活动;图乙为该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P、A、B、C、D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图甲中成分P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
C.图乙中冬季CO2浓度变化主要的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减少,⑥过程增加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开发新能源是解决温室效应的良好举措
5 . 下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它通过生理过程________(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
(5)图三中有较多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其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是图一中所不包含的生物成分。通过对三幅图的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和能量是通过________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6 . 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请据图回答:

(1)细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鼠和狼分别属于________消费者;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2)经调查,第一年狼的种群数量为N0,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是原来2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2次以后,狼的种群数量为______N0
(3)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种演替类型称为______
(4)下表是生态系统中第一、二、三营养级的能量(单位为102KJ/m2•a)。

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现存生物中的能量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A

15.91

2.31

13.23

B

871.27

312.58

501.58

C

142.20

51.65

79.13

从表中的数据,可判断第一、二营养级分别为_________(填大写字母)。
7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某种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有A→B→D、A→C、A→D三条食物链
B.图1中的D处于图2中的③、④营养级
C.若图1生态系统存在富集现象,则丁中富集物含量最高
D.图2中的金字塔可以表示能量金字塔,但不能表示生物量金字塔
8 . 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1所示;某同学绘制的碳循环模型如图2,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 的甲、丁
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肥料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田鱼属于第二、三营养级,田鱼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D.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过程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部分过程,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物质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都是以_______作为结构基础的。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可用图中的______代表,图中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有______(用文字加箭头描述)。
(2)图中,乙、丙、丁之间碳以_______的形式传递,图中缺少的环节是_______(用文字加箭头描述)。
(3)从灌木阶段演替到该森林阶段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应大于______
10 . 西北某山区由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为寻求有效的环保之路,科研人员在该地区进行相关研究,将某区域平分为两组,一组实施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另一组仍为原有利用模式。十年后,对两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测定,获得图一所示结果。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组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两个地区中___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图一中代表未作处理组生物量的是___________(选填“S1”或“S2”)。
(2)该地区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演替。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利用率。
(3)据图二分析,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碳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要认识该阳坡群落,首先要分析___________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0.124

0.125

0.148

丁香

0.124

1

0.734

0.761

油松

0.125

0.734

1

0.884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2022-08-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