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利用MRS-溴甲酚绿培养基,从传统臭鳜鱼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乳酸菌,并研究其对多种微生物的抑菌能力。MRS-溴甲酚绿培养基的配方见下表,乳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出现溶钙圈,溴甲酚绿为pH显色剂,酸性显示黄色。科研人员分别将含有四种病原菌的培养基倒入A~D四个培养皿中,通过一定的方法使每个培养基上形成4个大小相同的小孔,标号为1~4。1号孔作为对照,2~4号孔中均加入100μL含有该株乳酸菌代谢产物的液体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静置培养24h,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MRS-溴甲酚绿培养基配方

物质

胰蛋白胨

葡萄糖

牛肉膏

碳酸钙

酵母粉

溴甲酚绿

番茄汁

琼脂

含量

10g/L

10g/L

10g/L

20g/L

10g/L

0.1g/L

200g/L

18g/L

A.分离筛选乳酸菌时,应选择具有溶钙圈的黄色菌落继续培养
B.应向1号孔中加入100μL无菌水作为对照
C.传统臭鳜鱼不容易变质与乳酸菌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增殖有关
D.该株乳酸菌代谢产物对四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但对丁香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2 . 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因乳糖酶缺乏,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CO2等,造成进食乳制品后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据统计,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患有此症,在乳制品中添加乳糖酶可以改善乳糖不耐受症患者的食用体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乳糖是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一种二糖,乳糖酶会催化乳汁中的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_____________。在活细胞中合成乳糖酶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2)为提高乳糖酶的产量,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图示实验过程筛选出生产乳糖酶的优良酵母菌菌株。

注:X-gal为乳糖酶的显色底物,乳糖酶可以将无色的X-gal分解成半乳糖和蓝色的溴靛蓝。
培养基。取少量奶酪配制成悬浮液,接种到a中。从功能上划分,a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把a置于合适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稀释后涂布于b固体培养基上,对涂布器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依次为____________。挑选单菌落接种到c中,c中的目标菌落应该呈____________色。
(3)酸奶是牛奶经过乳酸菌(主要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制成的。乳酸菌可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减轻某些人群的乳糖不耐受症状。抗生素在现代商牧业中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利用嗜热链球菌对抗生素的高敏感性,某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灭菌的滤纸圆片(直径8mm),分别浸润在不同处理的牛奶中一段时间后,放置在涂布了嗜热链球菌的平板上(如下图),在37℃下培养24h,测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牛奶处理方法

抑菌圈宽度/mm

1

含抗生素的消毒鲜牛奶

4.5

2

不含抗生素的消毒鲜牛奶

0

3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4.6

4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0

5

待测奶样

5.8

注:消毒方法为80℃水浴加热5min,然后冷却至37℃。
通过3、4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
通过1、3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
第5组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奶样_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2024-04-23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佩戴口罩是预防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使用过的口罩,如果没有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某科研团队欲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纤维)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团队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采集来自不同环境的等量土壤,编号为A、B、C、D。将同型号等量的一次性口罩经处理后埋入各组土壤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中口罩的腐烂程度。
②从口罩腐烂程度______的一组上采集细菌样品
(2)分离纯化目的菌时,培养基以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这样的培养基按功能划分,属于______培养基。
(3)若需进一步对土样中的细菌计数,图1中所示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是______,在3个平板上分别滴加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65、66和67则1g土壤中的活菌数约为______个,该方法所得的菌落分布情况是图2中的______(a或b)所示。计数的菌落数一般比实际活菌数偏低的原因是:______
2024-04-18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题
4 .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导和筛选能培育优良的发酵菌种。如图是赖氨酸依赖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导与筛选过程示意图,过程③是在过程②培养的基础上往培养基中添加了某种物质继续培养。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紫外线处理可使野生型菌株中出现营养缺陷菌株,从变异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异属于____
(2)从营养物质的成分角度分析,过程②所用培养基的特点是____。从物理状态的角度分析,该培养基为____培养基。
(3)过程③往培养基中添加的某种物质是____。图中菌落较____(填“大”或“小”)的菌株即为赖氨酸依赖营养缺陷型菌株,原因是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等。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2024-03-08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4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限量补充培养法可用于检测营养缺陷型菌株(如图)。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繁殖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精氨酸后,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繁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紫外线照射可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不定向突变
B.精氨酸缺陷型菌株缺乏合成精氨酸的能力
C.③步骤加入精氨酸后抑制了野生型菌株的生长
D.选择图乙中菌落B分离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6 . 高浓度的铵盐对海水养殖中的对虾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是制约其大规模养殖的环境因素之一,具有高降解能力的硝化细菌可有效净化水体中铵盐,降低对虾的死亡率。科研人员从当地对虾养殖池塘中筛选出对铵盐降解率高且稳定的硝化细菌菌株,将等量的三种候选菌甲、乙、丙分别接入等浓度的含铵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铵盐浓度,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结果如图2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M培养基上进行的是利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该过程中接种环需要灼烧5次
B.图1中将候选菌接入含铵盐培养液的目的是对硝化细菌扩大化培养,需要不断振荡
C.据图2分析,应选择候选菌甲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D.当配制选择培养基时,需要以铵盐为唯一氮源从而筛选出硝化细菌
7 . 如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NaNO3K2HPO4KClMgSO4·7H2OFeSO4(CH2O)H2O抗生素
含量3g1g0.5g0.01g0.05g30g1000mL0.1万单位
(1)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依功能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
(2)培养基配制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____。下列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____灭菌。
A.高压蒸汽
B.紫外灯照射
C.加入适量的广谱抗生素
D.过滤
(3)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应除去的物质有____,应加入的碳源是____
(4)图甲是细菌纯化培养结果,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用编号表示)。

(5)研究者在接种操作培养过程中,得到了一个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的平板,该接种方法是____;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
2024-02-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阶段测评卷(一) 微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
8 . 田间常施用的草铵膦(含碳有机物)农药,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科学家通过图1所示方法筛选出了可降解草铵膦的植物乳杆菌(ST-3),并研究了固定态(固定在多孔载体上)和培养液中游离态的ST-3的降解效果,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图1中②过程可使用无菌水,③④⑤过程应用以草铵膦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图1中配制好的培养基可放入干热灭菌箱内进行灭菌处理
C.由图2可知,固定态ST-3对土壤中草铵膦的降解效果优于游离态ST-3
D.固定态ST-3降解率高可能是因为载体避免ST-3直接接触高浓度草铵膦
9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3)题。
细菌之间的基因重组
细菌之间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基因的交流,从而增大对环境的适应。
第一种细菌的基因重组现象发现于1946年。微生物学家Lederberg筛选出两种突变细菌,A缺乏合成甲硫氨酸的能力,B缺乏合成苏氨酸的能力。A、B菌均有链霉素抗性和敏感性两种亚型。链霉素敏感细菌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不会死亡,但是没有增殖能力。Lederberg发现只有链霉素敏感A菌与链霉素抗性B菌混合后的产物,在不含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选择培养基上长出菌落。经研究发现,这种称为接合的现象需要细菌之间的直接接触,经由一种特殊通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入受体菌中实现基因重组(图1)。

第二种细菌的基因重组也是Lederberg发现的。他在装有DNA酶的培养液的U型管两侧分别培养合成代谢突变菌I及合成代谢突变菌Ⅱ,二者之间用只允许病毒和大分子物质透过的滤膜隔开(图2),经过抽吸后,将培养Ⅱ一侧的菌液涂布在无添加的基本培养基上,长出了野生型菌。这种现象显然不是接合的结果,在Ⅱ侧的菌液中发现的噬菌体P揭晓了答案。P能侵染细菌并将其DNA整合到细菌拟核DNA中,一定条件下合成子代噬菌体并裂解细菌。偶然情况下,P外壳错误包装宿主细菌的部分DNA片段,释放后再侵染其他细菌时,所携带的原细菌DNA片段与后者发生基因重组。这种借由病毒的细菌基因重组称为转导。
此外,Avery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细菌还能够通过直接吸收外界游离DNA片段来实现基因重组。多种基因重组方式令细菌具有更强的基因交流能力,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超级细菌感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医疗、畜牧养殖等产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1)图1实验中,Lederberg在筛选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菌时,使用的选择培养基除了基本营养物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两种突变细菌中,供体菌是__________(填“A”或“B”),在选择培养基中长出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①图2实验中,Lederberg能排除野生型菌的出现来源于接合或转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研究者利用野生菌(T+L+C+)作为供体菌,合成代谢突变菌做受体菌(TLC)。使用__________法在选择培养基上对受体菌转导情况进行计数,发现T+的菌落中,有47%同时也是L+,但只有2%同时也是C+。结合实验结果,针对野生菌中3个基因在DNA上的排列顺序,提出合理假设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验证假设,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
(3)利用本文信息,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阐明滥用抗生素引发超级细菌感染致病的原因:_________
2024-05-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三生物-2023-2024高三查漏补缺题 生物
10 . 丙草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活泉公园土壤中分离出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计数(如下图所示),以期为修复被丙草胺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B.将培养基pH调至酸性,有利于丙草胺降解菌的生长繁殖
C.通过计算得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约为1.7×109
D.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