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菌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碳源细胞干重(g/L)S产量(g/L)
葡萄糖3.120.15
淀粉0.010.00
制糖废液2.300.18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______;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_
(4)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5)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其意义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
2022-06-09更新 | 14430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青霉菌处在葡萄糖浓度不足的环境中时,会通过分泌青霉素杀死细菌,以保证自身生存所需的能量供应。目前已实现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关于该生产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酵液中的碳源不宜使用葡萄糖
B.可用深层通气液体发酵技术提高产量
C.选育出的高产菌株经扩大培养后才可接种到发酵罐中
D.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发酵罐不需严格灭菌
2022-06-23更新 | 8688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_______。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
2020-07-08更新 | 17565次组卷 | 6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某种物质A(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A.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A的细菌菌株。图中③将M中的菌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取0.1mL涂布到平板上,初步估测摇瓶M中1mL菌液中细菌数为2.4x108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时,淤泥及盛有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乙中需要加琼脂和物质A等,实验需设平行重复实验,无需另外设置空白对照
C.③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时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平板上
D.若乙平板上菌落数平均为240个,则接种的菌液的稀释倍数为105
2024-03-01更新 | 1992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发酵酸豆奶的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已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下图是酸豆奶的生产工艺流程,利用大豆与奶粉混合,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豆奶,不但具有动、植物蛋白的双重营养,还能有效缓解牛奶资源的匮乏。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在两者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有利于发酵的进行
B.巴氏消毒在杀死大部分微生物的同时不破坏营养成分
C.发酵过程早期需密封,后期需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
D.一定范围内,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酸度会逐渐增加
6 . 瘤胃是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的特殊的器官,其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会死亡。已知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对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盛有水或者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巴氏消毒法进行除菌处理
B.为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甲、乙、丙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营养成分
C.通过向乙和丁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和计数
D.在甲、乙、丙、丁的培养基表面加入一层无菌石蜡能有效获得目标菌落
7 . 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供给植物营养。科研人员进行了土壤中根瘤菌的分离和纯化培养,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土壤样品的获取过程既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又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④选择的纯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应该包括各种营养物质
C.根据步骤④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可判断土壤中含有不同固氮能力的根瘤菌
D.若步骤④平板上统计根瘤菌菌落数平均为150个,则每克土壤含根瘤菌约1.5×108
8 .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及其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煮沸灭菌等
B.若需要调节pH,则应该在对培养基进行湿热灭菌后进行调节
C.家庭制作腐乳时,豆腐块就是毛霉、曲霉、酵母等的培养基
D.固体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琼脂等营养物质
9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煮沸消毒法可以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
B.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C.吸管和培养皿通常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D.接种环、试管口通过灼烧灭菌法进行灭菌
10 . 如图为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尿素分解菌的过程。酚红在碱性环境中呈红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培养基都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B.图中所用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C.④过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接种工具是涂布器
D.可用酚红染料鉴定,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红色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