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菌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 .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下列关于无菌操作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
B.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操作时,需在酒精灯附近进行
C.灼烧、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消毒法等都属于无菌技术
D.吸管、培养皿等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可用干热灭菌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2 .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有关无菌操作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超净台处于紫外灯打开状态时,人必须离开
B.高压蒸汽灭菌时,只要压力达到设定要求,锅内就可达到相应温度
C.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D.干热灭菌时干热灭菌箱要保持无氧
3 . 低密度聚乙烯(LDPE)因具有延展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制造业,而LDPE(呈乳白色)不易被降解,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通过微生物降解LDPE是绿色环保的新途径。以下为筛选LDPE降解菌(LDPE17菌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塑料膜埋藏地采集样品后,需用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____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上述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培养基无菌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在培养基进行划线分离时,需要注意__________(答两点)。
(3)若要检测土样中的细菌含量,应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先将1mL土壤溶液稀释100倍,然后选取4个经灭菌处理的平板,每个平板上分别涂布0.1mL稀释液。经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66、61、56和5,则可计算得出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若需对获得的菌种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4 . 厨余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厨余垃圾变成绿色有机肥,可有效实现厨余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某实验小组欲从厨余垃圾中筛选能高效降解淀粉的细菌,实验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对培养皿、烧杯等玻璃仪器常用_________法进行灭菌。在接种前,需要对厨余垃圾浸出液进行_________处理。根据X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推测该接种方法是________
(2)在配制X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时,加入的唯一碳源是淀粉,目的是___________。培养、加入碘液后,部分菌落周围出现清晰区,图中能最高效降解淀粉的细菌是__________(填编号)。与X培养基相比,Y培养基在成分组成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淀粉分解菌的X、Y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4)若厨余垃圾中混入了抗生素,将不利于其生物降解,为了筛选出对抗生素有抗性、能高效降解淀粉的细菌,在上图所示的基础上,对实验操作的优化方案是____________
5 . 待测药物在琼脂平板中扩散使其周围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的透明圈叫做抑菌圈。抑菌圈研究法中经常使用牛津杯法和打孔法,牛津杯法是将已灭菌的牛津杯置于平板中,打孔法是用已灭菌的打孔器在平板上打孔。某研究小组的实验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为了使培养基呈固态,需要加入____________。为了防止外来杂菌污染,常常采取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预加菌液倾注倒平板是向已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中注入一定量的菌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倒平板的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操作者,还会___________,温度过低又会导致___________
(3)将一定的待测药物接种于牛津杯或小孔中,置于4℃条件下处理2h,目的是___________。两种方法的示意图如下,通过比较抑菌圈,发现打孔法误差较小,原因是牛津杯法药物从表面向四周呈球形扩散,培养基越厚,培养基表面和底部药物的浓度差异越明显,导致___________,对测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一些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中,灭菌、消毒、防腐等是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常用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华火腿制作过程中盐腌等防腐措施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B.微生物发酵培养基中均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
C.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发酵装置清洗消毒后无需严格的高压蒸汽灭菌
D.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产物对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控制作用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③对于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消毒④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都进行灭菌⑤培养基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⑥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⑦接种环应采用火焰灼烧的方式灭菌
A.①③B.②④C.⑤⑦D.④⑥
8 . 小明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得出如下结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立即开启锅盖,拿出培养基和工具待用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9 . 常乳是母牛泌乳期一周后直到泌乳停止前一周这个时间段内分泌的乳汁。奶牛自身乳房和乳头中可能含有的细菌,加上挤乳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污染,常乳中会有一定量的细菌存在。研究小组要检测一份常乳样品中细菌的总量(不考虑菌种),检测流程如下图,每个平板上接种菌液量为0.1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倒平板时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细缝,不要完全打开,防止杂菌污染
B.上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基要营养全面,适合各种细菌生长
C.也可以通过连续划线的方法接种,通过菌落数计算样品中的细菌总数
D.若三个平板上的菌落平均数为59,则每毫升样品中细菌总数为5.9×107
10 .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碳源

细胞干重(g/L)

S产量(g/L)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废液

2.30

0.18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制备的培养基和所用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最好选择的灭菌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S产量(g/L);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_
(4)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