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菌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中药渣富含纤维素,如图所示,某研究小组欲从中药渣肥堆中筛选分解纤维素的菌株,以期为纤维素酶制剂的研制提供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纤维素分解菌的关键是____;因此,在配制培养基后,需对A和B培养基进行____灭菌。
(2)往往需要利用A培养基进行多次培养,目的是____。利用B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____
(3)若要验证B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则需要设计一组对照组,对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实验结果是:接种48h后,实验组B培养基上的微生物在____(答出3点)等方面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4)刚果红透明圈直径和纤维素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能量越____(填“强”或“弱”)。
2024-02-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23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一轮复习检测联考卷生物试题
2 . 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以用多种方法测定。有些是简洁的测定方法,如测定培养液的浊度,因为培养液的浊度通常与细胞密度成正比。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或间接地计算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细胞的数目,如稀释涂布平板法就是一种常见的测定培养基中活细胞密度的方法。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时,需要将培养物用_____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到平板上,一段时间后,统计平板上的_____
(3)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微生物数目比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到的数量_____(填“多”或“少”),其原因是____
(4)一般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不宜过多,原因是_____
2024-02-1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教学指导卷生物试题
3 . 曾经有报道称,小型饮水机中的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为验证这一报道的真实性,某校科研小组随机选取学校内正在使用的小型饮水机展开研究。
(1)水样采集;先用75%的酒精对饮水机的冷热出水口及采样人员手部进行擦拭处理,这一做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将出水口打开各流出约50mL水后,用经灭菌处理的锥形瓶分别从出水口取样100mL。
(2)水样稀释:科研小组认为所取水样可直接培养,无需进行梯度稀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制作平板:用移液枪吸取0.1mL水样,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用涂布器将水样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每个水样制作3个平板。将上述各组平板及1个空白平板倒置放于恒温箱中进行培养,放置空白平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待__________________后,对涂抹水样的平板中的菌落计数,取三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4)该科研小组分别从水样温度、饮水机水位、饮水机位置三个条件开展了对比研究,下表为他们的实验结果。

水样温度

菌落数

饮水机水位

菌落数

饮水机位置

菌落数

开水98℃

0

100%水位

65

靠窗阳台处饮水机

8

热水60℃

35

50%水位

165

室内中间饮水机

32

温水25℃

189

10%水位

328

门口角落饮水机

289

①在实验设计时,控制无关变量非常关键,在研究某一条件对水样污染情况影响时,饮水机的其他条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据该科研小组的实验结果,对学校饮水机的使用及饮水习惯提出两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4 . 厨余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厨余垃圾变成绿色有机肥,可有效实现厨余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某实验小组欲从厨余垃圾中筛选能高效降解淀粉的细菌,实验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对培养皿、烧杯等玻璃仪器常用_________法进行灭菌。在接种前,需要对厨余垃圾浸出液进行_________处理。根据X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推测该接种方法是________
(2)在配制X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时,加入的唯一碳源是淀粉,目的是___________。培养、加入碘液后,部分菌落周围出现清晰区,图中能最高效降解淀粉的细菌是__________(填编号)。与X培养基相比,Y培养基在成分组成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淀粉分解菌的X、Y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4)若厨余垃圾中混入了抗生素,将不利于其生物降解,为了筛选出对抗生素有抗性、能高效降解淀粉的细菌,在上图所示的基础上,对实验操作的优化方案是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待测药物在琼脂平板中扩散使其周围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的透明圈叫做抑菌圈。抑菌圈研究法中经常使用牛津杯法和打孔法,牛津杯法是将已灭菌的牛津杯置于平板中,打孔法是用已灭菌的打孔器在平板上打孔。某研究小组的实验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为了使培养基呈固态,需要加入____________。为了防止外来杂菌污染,常常采取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预加菌液倾注倒平板是向已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中注入一定量的菌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倒平板的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操作者,还会___________,温度过低又会导致___________
(3)将一定的待测药物接种于牛津杯或小孔中,置于4℃条件下处理2h,目的是___________。两种方法的示意图如下,通过比较抑菌圈,发现打孔法误差较小,原因是牛津杯法药物从表面向四周呈球形扩散,培养基越厚,培养基表面和底部药物的浓度差异越明显,导致___________,对测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一些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中,灭菌、消毒、防腐等是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常用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华火腿制作过程中盐腌等防腐措施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B.微生物发酵培养基中均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
C.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发酵装置清洗消毒后无需严格的高压蒸汽灭菌
D.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产物对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控制作用
7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发酵乳糖产生乳酸.其产酸力是乳酸菌的重要特性。研究表明产酸力与菌株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相关,该酶基因位于质粒上,乳糖代谢由质粒控制。通过诱变可以获得乳糖代谢障碍突变体。突变的部位和数量影响对乳糖的利用能力。研究人员以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B-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或亚硝基胍进行诱变选育获得高产酸的乳酸菌。
乳酸菌乳糖发酵能力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脱脂乳液体培养基),通过凝乳速度快慢来判断,凝乳速度越快,发酵乳糖能力越强;二、接种于含ONPG(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的平面培养基上,培养基中出现β-半乳糖苷酶,会显黄色。
1.下列关于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B-3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原核生物B.属于厌氧微生物
C.控制性状的基因均位于DNA上D.β-半乳糖苷酶是其胞内酶
2.下列关于利用紫外线进行人工诱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变异频率,诱变前需要对出发菌株进行涂布分离
B.在紫外灯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验菌种与紫外灯距离越大,诱变所需时间越短
C.人工诱变引起菌种发生定向变异,故可快速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
D.诱变引发突变的基因数量可通过提取菌种的DNA借助PCR技术进行分析
3.下列关于诱变育种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灭菌后调整培养基pH至中性偏碱
B.对菌种产酸能力的测定还可利用添加了CaCO3的固体平面培养基
C.含ONPG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D.对培养基的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有条件的可采用干热灭菌法效果更佳
4.为确定实验所用紫外线强度与处理时间,需先进行紫外线处理与菌种死亡率的关系的预实验。下列关于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用的培养基需要添加亚硝基胍B.需设置不同紫外线强度的处理组
C.各组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均应相同D.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算菌种的致死率
5.对所获得的高产酸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是菌株应用于发酵工程前的必须过程。下列关于菌株遗传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突变基因的质粒拷贝数改变是引起产酸能力改变的原因之一
B.实验过程需要对菌种进行多次传代培养
C.含ONPG的培养基上菌落直径与黄色圈直径比值小说明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强或数量多
D.培养时需在摇床上进行振荡培养,以确保培养液中有较高的溶解氧
8 . 染料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研究发现,活性污泥中能筛选出对蓝色的2BLN染料废水具有高效脱色能力的菌株,它们通过降解具生物毒性的分散蓝2BLN而降低废水危害。图1表示目标菌株GN-1的筛选和脱色试验流程,图2表示GN-1菌株接种量对脱色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

(1)图1所示的菌落①至④中,目标菌株GN-1应从菌落______中挑取。(编号选填)
(2)无菌技术是防止纯种微生物被其他微生物污染,且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以下过程需要使用无菌技术的是______。
A.接种B.富集培养C.分离、纯化D.脱色试验
(3)根据图2所示结果,综合考虑脱色效果(6d脱色率达90%以上为合格)和经济效益,GN-1菌株的最佳接种量为______。
A.1%B.5%C.10%
D.15%E.20%
(4)随着染料初始浓度的持续增加,GN-1菌株的脱色能力可能怎样变化 __________?阐述分析过程__________
2022-12-24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9 . 紫草富含一种红色的次生代谢产物——紫草宁,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科研人员利用紫草新生的营养芽进行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再使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胞悬浮培养,以获得更多的紫草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紫草新生的营养芽进行彻底灭菌后可作为外植体
B.愈伤组织是由不同结构和功能的一团薄壁细胞组成
C.为获得愈伤组织,培养时需要加入细胞融合诱导剂
D.在进行细胞悬浮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入无菌空气
10 . 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列关于酒精的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是(       
A.脂肪鉴定实验中,染色后滴加1~2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95%的酒精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
C.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用75%的酒精对外植体和操作者双手进行消毒
D.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95%的冷酒精溶液溶解DN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