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泡菜的腌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毛霉、曲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
B.家庭制作果醋时,发酵液表面产生的菌膜由乳酸菌形成
C.家庭制作酸奶时,加入少量抗生素可以避免杂菌污染
D.制作果酒过程中,定时拧松瓶盖为酵母菌发酵提供O2
2 . 我国早在9000年前就可以运用发酵技术获得产品,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可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发酵液pH等措施降低杂菌使果酒变质的概率
B.利用酵母菌进行传统酿酒过程中,需一直保持无氧的条件
C.泡菜坛装八成满可以防止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产生的CO2使发酵液溢出
D.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由曲霉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引起
3 . 发酵能让食物改头换面,拥有全新的模样和味道。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遍布民间,称为传统发酵技术。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使用酿制葡萄酒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___。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葡萄酒制作成果醋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做酸菜鱼的“酸汤”是通过天然发酵而成的,参与该发酵过程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酸汤发酵初期,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增加,亚硝酸盐在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等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_____。出坛后的酸汤,若不及时食用,一段时间后会在其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这是____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繁殖引起的,与进行酸汤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相比,该微生物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
(3)腐乳是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蛋白酶可以使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为_____________
4 .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酸奶、果酒、果醋、泡菜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饮食多元化的需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酸奶与制作泡菜控制发酵的气体条件是一致的
B.酿果酒时无需对葡萄严格消毒,原因是缺氧、酸性的发酵液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C.变酸的酒表面和制作泡菜的坛内都会有白膜出现,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家庭制作的泡菜因早期亚硝酸盐含量高而不宜过早食用,需等到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后食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泡菜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制作泡菜过程中,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________,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6-26更新 | 2259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传统发酵技术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制作果醋、腐乳、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氧气的是___
(2)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一开始持续通入空气,使酵母菌数量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然后再封闭,短时间内使酒精___(填“增产”“减产”或“不产生”)。
(3)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__,对人体无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_____
(4)泡菜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喜欢食用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如图是制作泡菜及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泡菜的制作离不开_____,该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
②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可以估测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7 . 在制作发酵食品的学生实践中,控制发酵条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A.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
B.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
C.葡萄果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可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
D.果酒与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18~30 ℃,泡菜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30~35 ℃
8 . 传统泡菜的制作流程如下:新鲜的蔬菜经过清洁、整理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增加酵母菌种的数量
B.温度过高、腌制时间过短、食盐用量过低都可能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C.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都持续减少
D.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种间竞争越来越强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9 . 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泡菜时,乳酸菌繁殖会导致坛内长出一层菌膜
B.前6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
C.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D.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10 . 联系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酿造葡萄酒时,在葡萄榨汁前,葡萄要先进行_____再除去枝梗,可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若用如图装置制作葡萄酒,要先用_____对装置进行消毒,再装入葡萄汁,将发酵装置放在18~25 ℃环境中,每天拧开_____多次,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气体。装置中d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_____
(3)若要利用步骤(2)产生的酒精制作果醋,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往瓶中加入_____,拧开_____通入无菌_____,然后将装置放在30~35 ℃的环境发酵。
(4)家庭制作腐乳时,腐乳独特的风味主要与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有关。
(5)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坛子、蔬菜并未进行严格灭菌,但是发酵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杂菌大量繁殖的原因是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