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获得辣椒素的两条途径都反映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两条途径分别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D.脱毒苗的获得利用了芽尖分生区无病毒感染的特点
2 .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1963年美国化学家沃尔和瓦尼等首先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1979年,纽约的分子药理学家霍尔维茨发现紫杉醇的抗癌机理:紫杉醇能和微管蛋白聚合体相互作用,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从而阻碍了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该药于1990年进入Ⅲ期临床试验,1992年年底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对常规化疗无效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发现,紫杉醇对多种癌症都有一定的疗效。1995年,我国成为第二个生产紫杉醇及注射液的国家。
最初,用于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紫杉醇都是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从36棵60年树龄的大树的树皮中才能提取到大约1g紫杉醇,可治疗一个癌症患者。红豆杉树生长速度较慢,直径20cm的树需生长10年,而目前紫杉醇的年需要量达500kg。红豆杉属植物共有11个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和东北等地,目前已有不少地方进行人工栽培,不过,播种育苗和扦插繁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图中所示的方法来生产紫杉醇及其合成前体物是扩大紫杉醇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能否实现工业化,关键是要提高培养物产量和紫杉醇含量,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1)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阻碍了____的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图中所示生产紫杉醇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________技术。
(2)将接种了外植体的培养瓶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图中①过程____(需要/不需要)光照,形成愈伤组织后,____(需要/不需要)进行再分化培养成植物体。培养过程中主要添加________等植物激素,并通过调整植物激素的比例,调控培育过程。
(3)细胞悬浮培养时振荡的目的是____
(4)写出一个利用文中新技术获取紫杉醇的意义:____
2010·江苏无锡·一模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3 .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抗病毒的新品种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C.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宁,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实现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育种
2023-05-26更新 | 151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束顶病毒能够引起香蕉的严重病害,科研人员用感病植株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脱毒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茎尖预处理茎尖数量成活茎尖数脱毒茎尖数脱毒率(%)
未低温保存3230826.67
超低温保存60332060.61
A.用茎尖能够获得脱毒苗的原因是植物顶端分生区病毒少
B.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常添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
C.表中结果显示超低温保存茎尖可以提高脱毒率
D.可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来检测茎尖脱毒率
5 . 关于生物工程和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培养植物细胞可获取大量的细胞代谢产物
B.依据基因突变原理可用射线处理愈伤组织获得作物新品种
C.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也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和抗生素
D.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就是尿素分解菌
6 .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1963年美国化学家沃尔和瓦尼等首先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1979年,纽约的分子药理学家霍尔维茨发现紫杉醇的抗癌机理:紫杉醇能和微管蛋白聚合体相互作用,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从而阻碍了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该药于1990年进入Ⅲ期临床试验,1992年年底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对常规化疗无效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发现,紫杉醇对多种癌症都有一定的疗效。1995年,我国成为第二个生产紫杉醇及注射液的国家。
最初,用于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紫杉醇都是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从36棵60年树龄的大树的树皮中才能提取到大约1g紫杉醇,可治疗一个癌症患者。红豆杉树生长速度较慢,直径20cm的树需生长10年,而目前紫杉醇的年需要量达500kg。红豆杉属植物共有11个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和东北等地,目前已有不少地方进行人工栽培,不过,播种育苗和扦插繁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图中所示的方法来生产紫杉醇及其合成前体物是扩大紫杉醇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能否实现工业化,关键是要提高培养物产量和紫杉醇含量,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1)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阻碍了______的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图中所示生产紫杉醇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2)将接种了外植体的培养瓶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图中①过程________(需要/不需要)光照,形成愈伤组织后,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进行再分化培养成植物体。培养过程中主要添加______________等植物激素,并通过调整植物激素的比例,调控培育过程。
(3)②过程需要用到去除细胞壁的酶是_______,细胞悬浮培养时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的产量。研究人员构建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Bapt的超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红豆杉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过程①和②使用的酶均为DNA聚合酶
B.p1301载体上可能含有增强Bapt基因表达的序列
C.检测过程⑤是否成功可使用PCR技术
D.过程③构建超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5)写出一个利用文中新技术获取紫杉醇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7 . 常规种植的棉花(陆地棉)含有棉酚,棉酚主要分布在茎、叶、苞片、铃壳及种子里的许多黑色细小的腺体中。棉酚具有一定毒性,为培育棉酚含量低且品质好的棉花杂种植株,科研人员将某种棉酚含量低的野生棉(2n=2X=26)与品质好的陆地棉(2n=4X=52)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
(1)科研人员首先制备了野生棉和陆地棉的悬浮细胞,用_______________酶分别处理,各自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2)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野生棉原生质体,破坏部分染色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各种原生质体细胞的DNA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未经处理的野生棉、紫外线处理后的野生棉、陆地棉细胞的检测结果依次为图中_______________(选填图1中字母)。

(3)将紫外线处理后的野生棉原生质体与陆地棉原生质体用化学诱导剂_______________诱导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再生,成为完整细胞,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组织,经过_______________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4)科研人员选取再生植株及双亲的根尖进行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压片并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对_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
(5)用特定的方法对陆地棉和野生棉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2是用同样的方法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6进行扩增的结果。据图特定条带判断,再生植株1~6中确定为杂种植株的有_______________

(6)对杂种植株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筛选出低酚的杂种植物。
8 . 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的细胞
B.选择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核受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
C.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较多突变体
D.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
9 .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会因感染病毒而逐渐退化。马铃薯脱毒技术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下面关于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培育马铃薯脱毒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马铃薯的茎尖所含病毒很少,所以可不经消毒直接将顶芽接种在培养基上
B.茎尖的大小对脱毒效率有较大影响,茎尖越大,携带病毒的概率越大
C.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配比对马铃薯的茎尖培养影响很大
D.必须对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在确认试管苗不带病毒后,才可继续扩繁试管苗
2023-06-05更新 | 3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北京大兴精华学校高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10 . 茎尖超低温疗法是一种马铃薯脱毒方法。科学家以单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PVS(马铃薯S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茎尖超低温处理后,再生培养,选取培养18周的20棵植株进行检测以获得病毒保存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病毒感染类型

茎尖大小(mm)

病毒保存率(%)

PLRV

0. 5

0(0/20)

1. 5

35(7/20)

PVS

0. 5

100(20/20)

1. 5

100(20/20)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检测阳性样本量/检测总样本量
结合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超低温处理后的再生培养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可以利用PCR技术检测马铃薯植株中的病毒保存率
C.1. 5mm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0. 5mm的茎尖
D.应设置一组未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作对照组
2020-01-19更新 | 766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