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赤霉素(GA)在调控水稻株高中起着重要作用,已知其受体为GID,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GRL基因对水稻株高存在影响,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某水稻GRL基因缺失突变体表现为株高和穗颈长度均高于野生型,易倒伏且穗颈易折断,从而造成水稻减产。为研究GRL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机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实验一:通过检测发现,野生型和GRL基因缺失突变体的GA含量基本相同。
实验二:对野生型水稻幼苗施用适宜浓度GA后,检测结果显示该野生型水稻幼苗的GRL基因表达量变化与对照组一致。
实验三: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GID基因缺失突变体(严重矮化)和GRL基因缺失突变体(高茎)的纯合子,将二者杂交,F1表型正常,F1自交产生的F2中,株高正常植株∶高茎植株∶严重矮化植株=9∶3∶4。
实验四:对野生型和GRL基因缺失突变体的GID基因和SLR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
(2)实验二的对照组为____。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量会受相应激素浓度诱导而变化,从实验二的结果可推测____
(3)实验三的F2出现9∶3∶4的性状分离比,说明GID基因与GRL基因的位置关系为____。若将F1与GID基因缺失突变体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
(4)结合图1和实验四的结果,可推测GRL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机制是____
2024-06-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预测生物学试题
2 . 镁(Mg)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镁是构成________的重要成分,水稻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还包括_______
(2)为探究镁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将正常培养38天的水稻分别转移到无镁培养液(-Mg2+)和正常培养液(+Mg2+)中培养15天,对光合作用指标进行连续跟踪检测,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相对值、Vc max(最大羧化速率,碳固定指标)和An(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推测前10天An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10天后,An显著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镁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将正常培养38天的水稻在缺镁和正常培养液中培养12天后,每3h检测一次Vcmax的变化,持续跟踪48h,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为了验证缺镁前期对光反应的影响,还需要检测的指标有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4)已知叶绿体中镁含量存在与Vc max相似的变化,且与叶绿体镁转运蛋白MGT3相关。为验证缺镁处理能够动态抑制MGT3基因的表达,设计实验如下表。请补全表中的检测指标______和图3中的实验结果。
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检测指标
对照组缺镁培养的水稻植株缺镁培养液持续48h检测水稻叶片中的__________
实验组正常培养液

(5)研究发现,RUBP羧化酶的活性依赖于Mg2+,根据上述研究内容解释短期缺镁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机制_____
3 . 资料一:神经干由许多粗细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阈值)不同。将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表面作记录,则所观察到的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有所不同。前者是神经干内许多神经纤维活动的总和,称之为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资料二:将蛙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分别放入任氏液(类似组织液)和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浸泡后,置于神经标本屏蔽盒内,每隔5min给予一次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记录动作电位,连续观察60min。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单个的神经纤维相比,以强度由小到大的电刺激作用于神经干,可推测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化情况是___。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
(2)本实验中,对照组用任氏液浸泡的目的是___。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及数据是可靠的,判断依据是,对照组神经干在实验条件下连续刺激1h,仍可出现动作电位且其幅值___
(3)在刺激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10%葡萄糖能引起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升高,可能是由于___,使复合动作电位增大(答出一点即可)。
(4)相同实验条件下,用20%、40%葡萄糖浸泡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影响机理可能是:由于20%、40%葡萄糖是高渗溶液,使___,因而使轴突内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而这种变化一方面使能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___,另一方面又会使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___
4 . 藜麦是植物界唯一的全蛋白谷物,亚精胺(Sp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低分子含氮碱,可以调节植物生长,某实验小组以2个藜麦品种为材料,研究Spd对盐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CK:蒸馏水;T0:250mmol/LNaCl;T1:250mmol/LNaCl+0.1mmol/LSpd
A.若藜麦种子长期淹于水中则会腐烂,这与细胞质基质产生的酒精有关
B.青海1号比青海3号的呼吸速率低,青海1号可能更利于积累有机物
C.实验中T0组的呼吸速率较低,可能与盐胁迫对细胞造成的渗透压影响有关
D.实验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Spd可增强NaCl对藜麦种子呼吸速率的抑制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PSⅡ是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蛋白复合体,能吸收光能并将水分解,是光反应中光能吸收和转化的关键因素。为研究PSⅡ在光能吸收和转化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取某植物幼苗若干,均分成5组,分别用相同强度的红光(R)、黄光(Y)、蓝光(B)、紫外光(UV)等单光质和白光(W)五种LED光源照射30天后,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光合色素的含量,以及Fv/Fm值和Fv'/Fm'值,结果如下:


注:Fv/Fm值表示PSⅡ吸收光能转化光能的最大效率
Fv'/Fm'值表示PSⅡ吸收光能后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
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检测光合色素含量时,用__________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PSⅡ利用自身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O___________,并释放两个电子,用于___________的合成。
(2)采用LED光源处理植物幼苗而不用普通光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1可知,与白光对照组(W组)相比,___________光能够显著提高幼苗中叶绿素的含量。
(3)据图2可知,与W组相比,经过四种单光质处理后,___________光更有利于该植物合成有机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吸收的光能只有3条去路: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和热。与W组相比,在黄光(Y)条件下,Fv/Fm值较大,但Fv//Fm'值却较小,植物将以___________形式耗散掉多余的光能,否则强光将对植物产生伤害。
2024-02-29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6 . 尾悬吊(后肢悬空)的大鼠常被用作骨骼肌萎缩研究的实验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不悬吊;乙组悬吊;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4周后结果显示:与甲组相比,乙组大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B.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
C.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经反射弧调控骨骼肌收缩
D.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
7 . 土壤酶活性可反映土壤中各生物化学过程的动向和强度,某研究所研究了不同沼液含量对花生的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中脱氢酶和脲酶(一种能催化尿素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的酶)的活性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CK表示施一定量不加沼液的清水,BS15、BS30、BS45和BS100表示施分别含沼液15%、30%、45%和100%的等量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符合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2)脲酶可衡量土壤质量,脱氢酶是胞内氧化还原酶,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氧化能力的指标。由图可知,能提高土壤质量且微生物氧化能力高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沼液pH高于土壤pH,绝大多数土壤微生物适宜在中性环境中生存繁殖,据此分析花生开花期时BS100组脲酶活性低于BS45组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欲设计实验探究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请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材料:脲酶提取液,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其他需要的材料)。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机体产热_______
(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

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

退热

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退热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热

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6-16更新 | 8093次组卷 | 21卷引用:押第22题 稳态与调节模块-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