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80 道试题
1 . 如图为一种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导轨调至水平。
B.测出挡光条的宽度d
C.将滑块移至图示位置,测出挡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
D.释放滑块,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E.用天平称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F.……
(重力加速度取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滑块从静止释放到运动至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____
(2)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3)若要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结论,则以上测得的物理量应该满足____________
2024-04-27更新 | 23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9人教版课后习题 必修2 第八章 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累积法          C.微元法            D.放大法
(2)图示情景正在探究的是_____
A.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B.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
C.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          D.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果是_____
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
B.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C.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D.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
2024-01-29更新 | 1026次组卷 | 76卷引用: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2 第1课时 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 同步练习
3 .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及其特点”,他的实验操作是:在小球A、B处于同一高度时,用小锤轻击弹性金属片使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

(1)他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球A、B_______(填“同时”或“先后”)落地。
(2)让A、B球恢复初始状态,用较大的力敲击弹性金属片,A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_______(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3)上述现象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_______运动。
(4)然后小明用图乙所示方法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由于没有记录抛出点,如图丙所示,数据处理时选择A点为坐标原点(0,0),结合实验中重锤方向确定坐标系,丙图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0.05m,g,则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2024-01-17更新 | 37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课时同步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1-12高一下·浙江·期中
名校
4 . 未来在一个未知星球上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悬点O正下方P点处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做平抛运动, 现对小球采用频闪数码相机连续拍摄,在有坐标纸的背景屏前拍下了小球在做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多张照片,经合成后照片如图乙所示,abcd为连续四次拍下的小球位置,已知照相机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10 s,照片大小如图中坐标所示,又知该照片的长度与实际背景屏的长度之比为1∶4,则:

(1)由以上信息,可知a________(填“是”或“不是”)小球的抛出点;
(2)由以上信息,可以推算出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2
(3)由以上信息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4)由以上信息可以算出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2023-12-21更新 | 344次组卷 | 107卷引用: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 同步练习
5 .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
(1)图1是用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________
A.球心        B.球的上端          C.球的下端
(2)(多选)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C.用光滑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D.y轴的方向根据重锤线确定
(3)图2是利用图1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A.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0          B.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        C.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

   

2023-11-22更新 | 219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第3节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提升练习
6 .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
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的图示;
F.比较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19更新 | 566次组卷 | 8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一轮复习全面巩固练习--第二章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7 .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决定因素和遵循的物理规律.以下是实验探究过程的一部分。

   

(1)如图甲所示,当磁体的N极向下运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若要探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必须知道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发现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电路稳定后,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向________偏转,若将线圈A抽出,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向________偏转。(均选填“左”或“右”)
(3)某同学按图丙所示电路完成探究实验,在完成实验后未断开开关,也未把A、B两线圈和铁芯分开放置,在拆除电路时突然被电击了一下,则被电击是在拆除________(选填“A”或“B”)线圈所在电路时发生的,分析可知,要避免电击发生,在拆除电路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断开开关”或“把A、B线圈分开放置”)。
8 . “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为了能较准确的研究平抛运动,每次须将小球从轨道______(填字母);
A.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B.不同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2)实验中,在调整斜槽时,必须使斜槽末端切线方向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为了使小球初速度每次都相同
B.为了使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每次都相等
C.为了使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方向水平
9 . 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质量为m1的木块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细绳一端固定在A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B。开始时细绳伸直,B离地面高度为h,由静止释放后,二者一起移动,B落地后(不反弹)A在水平桌面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最后静止在P点。改变B离地面的初始高度h,测出每次A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s和相应的h,记录的数据如右表。
   
实验次数12345
h/cm20.030.040.050.060.0
s/cm39.859.278.597.4116.2
(s-h)/cm19.829.238.547.4
56.2
(1)请在图的坐标系中描出上述数据对     应的点,并绘出相应的图线___________

   
(2)若B从离地高度为44cm处由静止释放,则此次A在水平桌面上移动的距离为______cm;
(3)设该图线的斜率为k,则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每次测量h时,测量的都是B物体上端到地面的距离,这样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2023-09-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章 第2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3节 珍惜大自然 检测—【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同步
10 . 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弹簧,如图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
(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