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2 . 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空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严密。
2021-09-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①觉:醒来。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诗人早起后的所见所闻,看到晨光初照,屋室通明,听到衙门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里写小狗儿因为大地变得潮湿而爬到台阶上去睡觉,小鸟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本句对犬、鸟的传神刻画,紧扣了“早”字主旨。
C.“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这两句照应诗题。近来乡梦撩人愁思,于是作者借酒浇愁,不料饮酒过量,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本句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2021-04-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送张五諥归宣城

王维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


【注】①张五諥,王维挚友,天宝年间自京辞官归乡,本诗作于此时。②淼淼,水势浩大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张五”与《送元二使安西》的元二都是送别对象在家族中的排行。
B.“五湖千万里”一句将空间拉大,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张湮此行的遥远与困难。
C.“况复五湖西”在首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路途遥远,突出了诗人的不舍和惆长。
D.此次送别时间是春天,颈联中诗人借美好的春景从反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2.古代诗歌强调情感表达含蓄,请分析诗歌最后一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2020-07-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3.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