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列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异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人才的渴求;《归园田居(其一)》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B.《短歌行》为四言古诗,两字一顿,古朴凝重,感情强烈;《归园田居(其一)》为五言古诗,充满田园气息,风格清新自然。
C.《短歌行》运用了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归园田居(其)》则运用了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短歌行》中的比喻以明喻为主,《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比喻全是暗喻。
D.《短歌行》抒情委婉含蓄,诗人的情感隐含在比喻和典故中;《归园田居(其一)》所用词语感情色彩比较明显,所抒之情非常明白。
2 .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委婉劝诫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3 . 下列对《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是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词人书信往来的丈夫;二是“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托出了愁苦之深。
4 . 阅读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未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D.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追寻隐士生活。
2.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2021-04-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因徐知道据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二月,听说严武再度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于是决定重返成都。“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被封为郑国公。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成都尹,故称“黄阁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诗人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的所见之状以及所虑之事。
B.颈联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对朋友的真诚信赖。
C.尾联“行路难”语意双关,“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因苦后的无限感慨。
D.诗人将情绪与感慨融合,将瞻望与回顾同叙,更显出了思想情感的深厚。
2.本诗颔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4-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李白(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①天宝三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三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浮云而思游子,是诗家常用的比兴手法,以云彩飘浮比喻游子漂泊。
B.诗人说三更半夜难以入眠,几次梦到李白,可见作者与李白情谊之深。
C.李白魂魄在将离开杜甫梦境时,诉说了江湖险恶之境和舟覆落水之忧。
D.诗人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落魄失意的李白形象,其形可见。
2.请对“冠盖满京华……寂寞身后事”句主要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2021-04-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4月冲刺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许浑

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水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注】①一说该诗作者为杜牧。此处采信罗时进的观点,认为该诗为许浑所作。②许浑:晚唐时期江南诗人,寓居湘岳。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百姓流离。③衔芦:口含芦草,以防低飞时被箭射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大雁既是诗人所咏的对象,也是诗人言志抒怀的载体。
B.诗歌首联写大雁离别故乡,伴云而飞,傍水而宿,不远万里飞往南方。
C.诗歌颈联描写大雁南飞的状态,或翩翩展翅,或临风成行,生动传神。
D.全诗运用了象征、借代等手法,看似写雁,实则写己,写人,写时事。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欧阳修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风而“花影频移动”以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生动而又含蓄。
B.“腾腾”乃悠闲慵懒之状,这与头发堆于枕边、被子未叠的情形相吻合。
C.词的末句表明主人公直到太阳西斜还在春睡,“惊”显其蓦然醒来之态。
D.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有很强的立体感。
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孤寂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诗歌的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2-25更新 | 620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这里泛指名贵的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动作、姿态),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颈联的“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2.诗中有一联与《<琵琶行>并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异曲同工,试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