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等美好景象周而复始,勾起词人对“往事”的无限回忆。
B.“故国不堪回首”,在表达无穷悔恨的同时,隐含着词人收复故国的雄心。
C.“雕阑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相对照,抒写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慨叹。
D.最后两句自问自答,将“愁”喻为“一江春水”,贴切,形象,余味不尽。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子

寓澄江,喜魏叔皋至

【南宋】张炎

想西湖,段桥疏树。梅花多是风雨。如今见说闲云散,烟水少逢鸥鹭。归未许,又款竹谁家,远思愁徐庾。重游倦旅。纵认得乡山,长江滚滚,隔浦正延伫。

垂杨渡,握手荒城旧侣,不知来自何处。春窗剪韭青灯夜,疑与梦中相语。阑屡拊。甚转眼流光,短发真堪数。从教醉舞。试借地看花,挥毫赋雪,孤艇且休去。


【注】①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末元初著名词人。②款竹谁家: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欣然前往。而主人听闻,洒扫庭除,等待子猷到来。③徐庾:南朝陈徐陵和北周庾信的并称。
1.从字数上看,本词属于________(限填2个字),上阕中词人以鸥鹭自喻,写出其________(限填2个字)之境况。
2.有人评价本词:“悲喜交加,喜中寓悲。”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1-05-20更新 | 2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三高考及选考科目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B.颔联意思是,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C.颈联描写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D.尾联是说,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都终归成了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2.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

杨蟠

试上蓬菜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坐浪头。


【注】①裴如晦,作者友人,历官至翰林学士,时任润州知州。②牙旗:旗杆上饰以象牙的旌旗。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和友人裴如晦一起登上仙岛蓬莱,看到了云天苍茫的旷远之景。
B.颔联写诗人举目四望,只见海上群山点点,对轩而出,江水中分,绕槛而流。
C.颈联写舟中远眺,天宇下楼台横立在北固山上,深夜时分,扬州城灯火辉煌。
D.尾联写夜晚回船,空中明月高照,江中行船破浪,船中人似乎坐在浪头之上。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手法,借飞鸟欲往长云漠漠的胜地而发愁,来反衬诗人登山后的激动心情。
B.本诗精于炼字。“出”字化静为动,写出山的灵气;“绕”字运用比拟,描摹出江流的萦回。
C.作者选取了“长云”“海山”“江水”“灯火”等意象,写景气象雄阔,意境清幽冷寂。
D.尾联“坐浪头”含意丰富,既写出了裴如晦坐镇润州的英威,又表达了诗人对他政绩的期待。
2020-12-13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新春

陆游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

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注】①白头吟,汉乐府调名,据说是一位女子因丈夫变心而作,后世多用于表达女子被弃。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人已迟暮,且身患疾病;新春十日,阴雨连绵。
B.三句紧承上文“老境”,写枯蔓缀满疏篱;四句承接连日阴雨,写青苔长满破壁。
C.五六句,写诗人因忧虑国事而流下热泪,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雄心依然炽烈。
D.七八句,写诗人不愿像小儿女般通过写《白头吟》这类诗表达对年华逝去的伤感。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情景交融,用“疏篱枯蔓”“坏壁绿苔”衬托诗人因贫困而颓丧的心情。
B.主人公虽然年老患病仍不改壮志,一个心忧天下的爱国志士形象跃然纸上。
C.写景语言华丽清新,用词不落俗套;抒情语言悲壮慷慨,更易引发读者共鸣。
D.尾联引用了“白头吟”的典故,运用了反问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020-12-1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5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怀

唐代   江为①

迢迢江汉路,秋色又堪惊。半夜闻鸿雁,多年别弟兄。

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欲寄东归信,裴回②无限情。


【注】①江为:公元950年前后在世,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曾避乱外地。②裴回:徘徊,彷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征途漫漫,江汉路远,再加上秋色渐浓,不禁令人心惊,呼应标题。
B.颔联写诗人在半夜听到天空传来鸿雁声声,对家乡弟兄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写景由上到下,视听结合,秋风散云,微雨洗菊,天空高远,菊花明艳。
D.尾联抒情自然,说打算寄信亲人说自己东归,彷徨中涌起思家的无限情思。
E.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秋天羁旅在外的惆怅、思乡的无奈,以及壮志难酬的感伤。
2.本诗是如何表现(艺术手法)诗人的羁旅愁怀的?请加以分析。
2020-12-0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是一首送别诗,一、二句写离别时的景,景中寓情。三、四句运用_____的手法,写朋友离别后的情景,表现了_______的情感。
8 . 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沙湖晚归

朱德润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潍红蓼花。


注:①蓼:开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的草本植物。
1.诗题“沙湖晚归”,诗句哪些地方暗示了“晚归”?说说你的发现。
2.全诗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沙湖傍晚的景色,说说你发现了哪些角度、哪些层次。
9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
2020-09-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语文试题(三)
10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 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②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③兼天涌:波浪滔天。④接地阴:风云盖地。⑤催刀尺:指赶裁新衣。⑥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1.首联叙写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
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2020-09-1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语文试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