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元遗山集

赵翼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注]①元遗山,即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金元之际的著名诗人。金时官至尚书右司员外郎,金亡不仕,致力辑存金代文献。②楚弓,喻指金代文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阅读元好问著作后的感想和评价,肯定了《元遗山集》成就。
B.诗人认为元好问曾经经历金元两朝易代之变,最终汇集两朝文献于一身。
C.颔联用典,写元好问虽未在元朝做官,但未能不食“周粟”,有损品节。
D.《元遗山集》中有借写故都的荒凉景象来打发亡国之悲的诗句,真切动人。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尾联分析作者的创作观。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箫吟

(宋)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始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
B.“长行”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人倩影,但见遍地芳草,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
C.“恁时”三句,描写眼前美景,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D.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生动形象,把点点离愁化作可感之物,颇有空灵之美。
2.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07-08更新 | 11128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钢城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刘商

兄弟飘零自长年,见君眉白转相怜。

清扬似玉须勤学,富贵由人不在天。

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

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


[注]①刘商,徐州彭城县(今江苏铜山县)人。②两河:京杭运河、淮河的合称。③漳滨:漳水边。汉刘桢“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但诗人对兄弟的真情切意洋溢在字里行间。
B.离别之际“见君眉白”,细节格外触动心弦,很自然地引出颔联内容。
C.颈联第二句写两河烽火相连,将离别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更添悲凉。
D.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处境与复杂心境:漂泊在外,卧病在床,精神颓丧。
2.送别之际,诗人心情复杂,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对刘南史的情感态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上枢密韩公诗二首(其二)

李清照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①韩公:南宋绍兴三年,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奉表出使金国。②二京:指北宋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路。③连昌宫:唐宫殿。④花萼楼:唐玄宗时期的花萼相辉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皇华”出自《诗经》,意谓极大的光华,后以“皇华”作为使者或出使的典故,在此指“韩公”。
B.在这首赠与韩公的诗里,诗人首先想象了韩公出使金国,受到旧都百姓夹道欢迎的情景。
C.颈联写皇帝对百姓的怜悯和上天顾念苍生,意在表明恢复宋朝江山社稷本就是众望所归。
D.颔联中写连昌宫和宫内桃花,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自谢的凄凉景象。
2.“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如何表现?请加以分析。
2020-05-04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寒假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述怀一首(节选) 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注]此诗是杜甫被俘将近一年后,从长安出逃至凤翔时所作。杜甫被俘前家人寄居在鄜州三川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来抒写战乱年代的忧悲,心情反复折转,感情至为真挚沉痛。
B.开头两句既交代战乱不休、国家残破的大背景,又点明作者与家人长久隔绝的事实。
C.诗人从沦陷的长安脱身逃至凤翔后,寄信询问家人的信息,心中充满了忧念与悲慨。
D.诗人知道鄜州也与其他地方一样遭遇了战祸,家中惨遭杀戮,到了鸡犬不留的地步。
2.明代文学家王嗣奭说此诗写苦情“字字俱堪堕泪”,诗歌是怎样写出苦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19-20高一·浙江·阶段练习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

唐代: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注]这首诗是763年秋杜甫流亡梓州时所作。是年,安史之乱结束。九日,即重阳日。郪(qī)县属梓州,在今四川。
1.清人仇兆鳌说“白发、黄花,本属常景,只添数字,语意便新”,颔联最有表现力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梓州,“自叹两度重九也”。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2020-04-01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语文 005(第三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