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①

杜甫②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③,不必取长途。

注:①江汉:地名。②杜甫:此诗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时所写。当时,五十六岁的杜甫北归无望,生计日蹙。③老马:源自《韩非子》中有“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


这首诗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2023-08-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两首诗均创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此时距杜甫去世大约只有两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极其恢宏的气象,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B.《登岳阳楼》中的“昔”今”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C.《泊岳阳城下》首联从大处着眼,写江国之大、山城之高,意境壮阔;颔联转写远景,以外界大而冷,衬托舟内窄小孤寒,意境凄寒。
D.《泊岳阳城下》借用典故,诗人以《庄子·逍遥游》中能变化、欲图南的鲲鹏自比,把情感推向最高潮并与前面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
2.两首诗歌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张炎

野色一桥分。活水流云直到门。落叶堆篱从不扫,开尊。醉里教儿诵楚文。

隔断马蹄痕。商鼎熏花独自闻。吟思更添清绝处,黄昏。月白枝寒雪满村。


【注】①张炎,爱国词人。祖籍甘肃天水,寓居临安(杭州),南宋亡后,流落以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开头所写“小桥、流水、行云、落叶”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描写颇有相似之处。
B.“楚文”,这里指屈原所作的楚辞,作者借“教儿诵楚辞”,来表明自己仰慕屈原之精神,愿意隐居在南方。
C.下片开头所言“隔断”“独自”,谈及自己远离尘世,这与上片“落叶堆篱从不扫”构成了呼应。
D.本词写作者由外而内,再到外,自昼而昏,营造了一个虽隐却内心不静的词人形象。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稳,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暂得停歇。
B.颔联写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静景,下句以声衬静,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气氛,引出下文诗人所感。
C.颈联含蓄蕴藉。诗人以酒浇愁,酒随泪溅,可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听浪思归,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D.尾联由个人身世之忧写到家国之愁。“欲问行朝近消息”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
2.颈联的“愁”字可谓本诗诗眼,作者为何而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屏迹(其三)

杜甫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注:公元762年春夏之交,杜甫经历了动乱漂泊,终于在浣花溪得一草堂,生活得以稳定而创作本诗。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无事可做,起床很晚,内心也没有营谋之忧,生活因而十分清闲,非常轻松。
B.面对孩子的失学和妻子的抱怨,诗人并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是世道艰难,无力为之。
C.人生一世,潦倒至此,唯有借酒浇愁,忘却尘世烦扰,长期不梳洗也不在乎。
D.全诗围绕“无营”二字展开,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杜诗遣词贴切传神,请以颔联为例简要赏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白沙驿

杜甫

水宿仍余照,人烟复此亭。

驿边沙旧白,湖外草新青。

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白沙驿”点明这是一首羁旅诗,从首句“水宿”来看杜甫此时当宿于船上。
B.傍晚时分,诗人于夕照中远眺,看到水边的白沙驿亭和岸边人家,飘零之意油然而生。
C.颔联描写色彩绚丽,“青”“白”二字既突出了景物特色,也反衬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D.尾联抒发情感,感慨这样的漂泊无休无止,仿佛快到南方的大海了,写出无尽的哀伤。
2.请简要赏析诗歌的第三联。
7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B.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C.“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D.作者写朋友到一个神仙之地任职,实际上是以诙谐的语气,表达出对朋友到另外一个蛮荒之地任职的鼓励之情。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9-20高一·浙江·阶段练习
8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注:①“岂不还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返照

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 ,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注]①高枕:杨雄《解嘲》:“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②③绝塞、南方:均指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运用互文手法写白帝城黄昏时雨过天晴。
B.诗题为“返照”,诗中仅第三句写返照,此诗只是拈二字为题,不是专咏“返照”。
C.石壁倒映江中,归云缭绕树间,诗中有画,此情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D.诗人年老多病,夔州天气不好之时,只有早点关门睡觉,高枕则无忧。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2.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