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诸多实践证明,后浪正在告慰前浪。中国新时代的青年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们是时代的脊梁,能堪当大任,也能让世界刮目相看。

党和人民对新时代的青年有很多殷切的期待,希望广大青年能够成为先锋分子——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征程,每一代青年。微光汇聚,正是青春蓬勃的中国力量,每个拼搏的你,构成了青春中国的缩影。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每个拼搏的你”中的“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次借的那本《玩偶之家》,如果你看完了,就还过来吧。
B.又见到曾被他俩羞辱的小明,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羞愧。
C.你对学生始终存一颗火热的心,你手里就永远会有一杯不凉的茶。
D.到底是你去还是他去?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你该做个决定了吧?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请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窦娥冤(节选)》中的窦娥的性格特点。
2024-04-0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不过扇子起初并不是用来纳凉的, ①      。古代皇帝、后妃及达官贵人出行时,多以成双的仪仗扇来表示高贵的社会地位。古代文人墨客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手握一把扇子,用以显示自己高雅,有品位。

谐音,       ②      。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在房间里挂一幅大的扇面画,或开一面扇形窗,祈祷善心,善行永驻,吉祥安康。扇子还是儒雅智慧的象征。诸葛亮手执鹅毛扇,运筹帷幄。纪晓岚摇扇吟诗作对,口吐莲花。

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      ③        。汉代宫廷女诗人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时,写下了《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筒中,恩情中道绝。诗人以扇作喻,道出了被弃女子的悲惨命运。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诗人将团扇与失宠女子联系在一起,委婉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怨愤和惆怅。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扇联是古代对联的一种。以下两幅扇联,是根据《红楼梦》人物形象的特性创作的,请分别写出符合特性的人物名字。
(1)媚上欺下威加二府,刁钻狡黠声鸣一时——(     )
(2)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
2023-08-1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1)请写出三个不带“笑”字而表示笑的词语。(不限于本段文字。)
(2)能否将上文画线句中的“林黛玉”和“宝玉”两人互换?请从语言的角度入手分析。
2023-08-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雪芹确实是用百花来比喻他笔下的这些少女的,这一点的证据太多了。如不相信,去看群芳开夜宴这一回书,那就加倍清楚。群芳开夜宴正是诸芳尽所指的那些人,而每个人所掣得的酒令牙筹,都标记有一枝名花作为标志。点花名虽是一种酒令,但雪芹安排的是各人所得之花各自切合她的性情风范的——这不是象征,那什么才是呢?

是以海棠者,也;桃花者,袭人也;杏花者,探春也:牡丹者,也;老梅者,也;荼蘼者,麝月也……这么些名花,一起来写,须用哪一条线串起来才成其为文呢?这线儿,就是宝玉一人——所以群花因为他祝寿而会集一堂,他的从小起的一个别号就叫绛洞花王

1.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人物,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湘云       ②宝钗       ③李纨
B.①湘云       ②李纨       ③宝钗
C.①宝钗       ②湘云       ③李纨
D.①宝钗       ②李纨       ③湘云
2.下列选项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B.将几层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横木做成“三福云”。
C.“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
D.我们常说的“乐极生悲”真是句至理名言。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跌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1.解释下面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
(1)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       孔道:
(2)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       俨然:
2.文中画横线句可以改写成:“这人家只有爷孙二人和一只黄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结合两处画波浪线句子内容,简析“过渡人”与“管渡船的”的心理。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叙事学把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分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等等。虽然中国古代,但小说家意识到用人物不同的话语方式,来表达他们不同的关系、不同的语境。《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王熙凤找丫头小红替她向平儿传话,小红随后向王熙凤报告平儿的回话。这一段,我认为是。小红不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人物,这一段全书中并没有特别显著的作用。作家有意地把一件很复杂的事,交给一个对这些事情陌生的小丫头来转述,其目的主要不是表现小红的机灵。要是挑剔的话,小红在很短的时间,以这段涉及到许多她不可能清楚的主子们之间关系的话不差分毫,有点超乎情理。我们只好理解为作家是以此显示出小说人物语言可以怎样转述多重曲折的事体和关系,间接引语可以玩出多少花样来,这是小说作品中隐藏的中国古代小说诗学,值得很好地揣摩。所以,我说这是曹雪芹有意识的实验是有根据的。他在第一回就鄙薄佳人才子等书里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那个意思很明显,就是强调小说语言不同于诗歌和散文的语言,小说的叙述语言不同于小说的人物语言。,不但要符合一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的身份,还要清晰地转述四五门子的话,这个难度很大。曹雪芹如果没有认真思考人物语言表达方式问题,怎么可能写出这一段话来!

1.《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下列选项中人物语言与人物配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
B.“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王熙凤
C.“还是单送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的?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薛宝钗
D.“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贾探春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__________,__________。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A.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B.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C.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D.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2.宝玉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沁芳”,就连贾政都“点头默许”。“沁芳”二字好在哪里?从中可以看出宝玉有怎样的精神?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8 .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节选自《红楼梦》第40回)

1.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这段曹雪芹写“笑”,却能用工巧的文字写尽“欢愉之辞”。请问本选段的工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就本选段工巧之处的某一方面写一段100字内的文学短评。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就是以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甚至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

1.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
③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
④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
A.④③②①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
2.学校话剧社准备在艺术节表演《红楼梦》,拟在《红楼梦》剧中编入能体现“差序格局”典型场景的几出戏。下列是编剧李华打算选编的场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雨村判案B.元春省亲C.香菱学诗D.探春理家
3.学校戏剧节排演《红楼梦》,请你为林黛玉的扮演者租借一套戏服。租借处只剩大红、纯白、淡绿的三套,你会选择哪一套?请选择并说明理由,要求:阐释色彩内涵,解说黛玉形象或经历。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在红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毫无疑问,众多的专家学者及业余爱好者,在这部小说上花费大量的心血,花费大量的时间,花费大量的笔墨,写出许多研究论著。其论著之丰富,真可谓______①______。其实《红楼梦》是值得的。因为它是一部凝结着天才作家毕生心血的杰作,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所以这部小说当得起如此密集的关注和如此精深的研究。这不是某个人的______②______,它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

我们知道作者没有写完,这部作品又经过很多次改编,所以就留下很多难以弥补的缺憾,在作品里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真乃至于有错的现象,在情节和字句上尽管有不少破绽,但是_______③_____,这无损于《红楼梦》卓越的艺术成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填写下面关于《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1)“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____________的判词。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描述的红楼人物是____________
(3)《红楼梦》中贾府的四位小姐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作者在她们的姓名中巧妙嵌入对其命运的慨叹,即“____________”。
2023-06-11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