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的一天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星期一清早,天气暖和,无雨。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六点钟就敞开了诊所的门。他是一位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每天总起得很早。他上穿一件花衬衫,颈部扣着一只金扣儿;下穿一条长裤,裤腰扎一根松紧带儿。他腰板硬实,身材细瘦,目光不轻易东张西望,像个聋子似的。他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只还在石青模子上装着的假牙,又把一束工具放在桌上,像展览似的由大到小摆好。

把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后,他把磨床拉向弹簧椅,坐下来磨假牙。他好像没有考虑他在做的事情,手脚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即使不使用磨床也一刻不停地蹬着踏板。

八点过后,他停了一会儿,从窗口望了望天空,看见两只兀鹫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他一面想着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继续干他的活计。他的十一岁的儿子的反常的叫声把他从专心致志的神态中惊醒。

“爸爸!”

“干吗?”

“镇长问你能不能给他拔个牙?”

“告诉他,我不在。”他正在磨一只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着眼睛察看着。他儿子的声音又从小小的接待室里传来:“他说你在家,他听见你说话了。”

牙科医生继续察看着那颗金牙,直到把活儿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后才说:“好多了。”

他又踏动了磨床。接着从一个小纸盒里取出一个安着几颗牙齿的牙桥,开始磨金套。那纸盒里盛着等着他做的活儿。

“爸爸!”

“什么事?”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说你要是不给他拔牙,他就让你吃子弹。”

他停下蹬踏板的脚,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哼!”他说,“让他进来对我开枪好了。”

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大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

镇长出现在门口。镇长已经把左脸刮光,右脸却有五天未刮了,看去又肿又疼。牙科医生从他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里看出,他准有许多个夜晚疼得不曾合眼了。他用手指把抽屉关上,温和地说:

“请坐吧。”

“早晨好!”镇长说。“早晨好。”牙科医生说。

当用具在沸水里消毒的时候,镇长把脑袋靠在了椅枕垫上,觉得好多了。他闻到一股冰冷的气息。这是一间简陋的诊室:一把旧木椅,一台脚踏磨床和一个装着圆形瓷把手的玻璃橱。椅子对面的窗上挂着一幅一人高的布窗帘,当听到牙科医生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镇长脚后跟蹬地,张开了嘴。

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把他的脸扳向亮处。察看过损坏的臼齿后,用手谨慎地按了按下颌。

“你不能打麻药了。”

“为什么?”

“因为牙床化脓了。”

镇长望了望他的眼睛。“好吧。”他说,露出一丝苦笑。

牙科医生没有说话。他把煮用具的浅口锅端到手术台上,用凉了的镊子把用具夹出来,动作还是不慌不忙。然后用脚尖把痰盂挪过来,又在脸盆里洗了手。做这一切时,他一眼也不看坐在椅子上的镇长。但是镇长却紧紧地用眼睛盯着他。

那是一颗下牙床上的智齿。牙科医生叉开双腿,用热乎乎的拔牙钳夹住臼齿。镇长双手抓着椅子的扶手,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脚上,觉得腰部一阵透心凉,但是他没有叹气。牙科医生只是扭动着手腕。他没有怨恨,更准确地说,他是怀着一种酸楚的心情说:

“中尉,你在这儿杀了二十个人了。”

镇长感到下牙骨上发出一阵咯吱声,他的双眼顿时涌满了泪水。但是直到确知牙齿拔下来他才舒了一口气。这时,他透过朦胧泪眼看见了拔下来的牙。在痛苦之中,他觉得那颗牙齿是那么古怪,他怎么也不理解那五个夜晚会使他受到那般折磨。他把身子俯向痰盂,嘴里喘着粗气,身上渗出了汗水。他解开了军衣扣,又伸手到裤兜里摸手帕。牙科医生递给他一块干净布。

“擦擦眼泪吧。”他说。镇长擦了擦眼。他的痛苦减轻了。牙科医生洗手的时候,他看见了残破的天花板和一个落满灰尘,挂着蜘蛛卵和死昆虫的蜘蛛网。牙科医生一面擦手一面走回来。“你要记住,”他说,“回去要用盐水漱口。”

镇长站起来,没精打采地行了个军礼,大步向门口走去,军服的扣子也没扣。“给我记上账吧。”他说。

“给你还是给镇公所?”

镇长没有看他,关上门,在铁栅栏外面说:“都一样!”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有删改)


【注】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百年孤独》。其作品以描写混战动荡条件下的平民生活见长。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为“普通的一天”,选取的材料也是拔牙这样的日常小事,小中见大,折射出了社会环境的恶劣。
B.镇长的出现,牙科医生儿子的反常叫声和医生的“我不在”使情节陡起波澜,但最终牙医还是摄于镇长的威胁而为他治疗。
C.文章描写“两只兀鹫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既交代了故事发生时的天气特点,也烘托出战乱特有的压抑氛围。
D.小说采用顺叙方式,用语简洁,不慌不忙,但却暗流汹涌,悬念迭生,展示了作者非凡的叙事才华和富有张力的语言水平。
2.小说如何刻画牙科医生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作者虽然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但本文却没有任何魔幻色彩,而是浓浓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请结合小说文本谈谈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指向。
2023-02-06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梅梅端来一盘甜点心和两个小咸面包,这还是她从我妈妈那里学来的。时钟敲过九点。在店铺后面,梅梅坐在我对面,味同嚼蜡地吃着。缅怀过去,梅梅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和惆怅之情。在柜台上那盏昏暗的油灯下,她显得憔悴多了,苍老多了。很明显,那天晚上梅梅特别怀念当年的生活,似乎这些年来她的年龄一直静止不动,时间也根本没有流逝,直到那天晚上回首往事,时间才又流动起来,她也才开始经历姗姗来迟的衰老。

梅梅直着腰坐在那里,神色凄然。她谈起上世纪末大战以前我们家绚丽多彩的田园生活。她回忆起我妈妈。“她跟你长得一模一样。”梅梅说。而我真的相信她。我坐在梅梅对面,听她说话的口气,有时挺有把握,有时又含含糊糊,似乎在她的回忆中有许多是不可信的传闻。她说,战争期间我父母背井离乡,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马孔多落下脚来。为逃避兵祸,他们到处寻找一个又兴旺又静谧的安身之处,听人家说这一带有钱可赚,就找到这里。那时候,这儿还是个正在形成的村落,只有几户逃难的人家。他们竭力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恪守宗教习俗,努力饲养牲口。对我父母来说,马孔多是应许之地,是和平之乡,是金羊毛【注】。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就动手重建家园。没过几年,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梅梅不厌其详地追忆这些细节,谈到各种荒诞不经的事情,恨不得让它们都重演一遍,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为此她很伤心。她说:“一路上,倒也没遭什么罪,从没缺吃少喝。”就连那几头牲口也在蚊帐里睡觉。这倒不是因为爸爸是个疯子,或是有钱没处花,而是因为妈妈是个大慈大悲的人,特别讲究人道。她认为,在上帝看来,保护人不受蚊虫袭击和保护牲口不受蚊虫袭击,同样都是天大的好事。不管走到哪儿,我父母总是带着一大堆稀奇古怪、碍手碍脚的东西。箱子里装着祖辈的衣服,这些老人早在我父母出生以前就去世了,他们的尸骨即使掘地几十来也未见得能找到。盒子里的炊具早就没人用了,是我父母的远房亲戚传下来的。甚至还有一个装满圣像的箱子。每到一处,他们就用这些圣像搭起一座家用的神坛。

梅梅回忆往事,不胜凄怆。看起来,她似乎把时光的流逝看成是个人的损失。她那被回忆揉碎的心灵在想:倘若时光静止不动,她岂不是还在路上游逛吗?长途跋涉对我父母来说固然是一次惩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像过节一样。

她说,打那以后,事事就都不遂心了。上世纪末,疲惫不堪的一家来到刚刚出现的荒村——马孔多,对刚刚遭到战争破坏的往昔美好生活还恋恋不舍。梅梅想起了刚到这儿时我妈妈的情况。她偏着身子骑在一头骡子上,挺着个大肚子,面色焦黄,两只脚肿得沾不了地。我爸爸心里恐怕也不太满意,可他还是不顾风险浪恶,预备要在这儿扎下根来,等着妈妈临盆。在跋涉途中,孩子在妈妈腹内逐渐长大。然而越是临近分娩,死神离妈妈也越近。

灯光照出梅梅的侧影。她那印第安人特有的粗犷神情,像马鬃或马尾一样波密平直的头发,让她看上去就像一尊正襟危坐的神像。坐在店铺后面这间热气腾腾的小屋子里,她的面色发青,好似幽灵,说起话来,恰如神在讲述自己如何饱经人间沧桑。我过去从没有和她接近过。可是这天晚上,她突然如此诚挚地向我表露出亲切的感情,我感到一种比血缘关系更牢固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一起了。

梅梅暂时不说话了,一片愁云悄悄地遮住了她脸上的光彩。我明白了,为什么梅梅想起我们家先前的生活,显得那么留恋。如今,生活起了变化,日子好过多了,马孔多变成了喧闹的集镇。钱多得花不了,每逢周六晚上,人们都可以在镇上大肆挥霍一气。然而,梅梅对美好的昔日还是感到恋恋不舍。外面在大肆挥霍金钱,而在店铺后面,梅梅依然过着枯燥乏味、不为人知的生活、白天守着柜台。

“小买卖做得怎么样?”我问。

梅梅笑了笑。这是凄凉的惨笑,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现在情绪不佳,而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她笑得很笨,似乎平时难得一笑,连怎么正常笑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就那样。”说着,她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随即又沉默了,真叫人捉摸不透。我想我该走了,把盘子递给梅梅。只见她站起身来,把盘子撂在柜台上。从柜台那儿她瞧了我一眼,又重复了一句:“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刚才我坐在背灯影的地方,灯光从背后照过来,脸模糊不清。梅梅在谈话的时候,准是没看清楚。她走过来,又坐下了。

她又追忆起妈妈刚到马孔多的那几天。妈妈一下骡子,就坐到一把摇椅上,一连三个月没动窝儿,饭也懒得吃。她感到死亡正从脚底板朝上蔓延。分娩的那天到了,临产的阵痛使她陡然振作起来。她自己站起身,然后由别人挽着她走完从走廊到卧室这二十步路。从摇椅到床边的这段路途,她经受了几个月长途跋涉中没有过的痛苦、折磨和刑罚。但是,在了却一生中最后一个心愿前,她终于去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梅梅说,妈妈一死,爸爸完全绝望了。他记得一本书上讲到过,亲人去世了,应该种一株茉莉,这样就能夜夜想起她。于是他在庭院靠墙根的地方种了一株茉莉。

有几次,我觉得梅梅说着就要掉眼泪,可最后,她还是忍住了。她又笑了笑,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温柔的表情。她身子朝前一倾,似乎已经在心中理清了这笔痛苦的孽债,并且发现在美好的回忆中,总还是得大于失吧。她又笑了,脸上又现出原来那种宽厚、调皮的亲切劲儿。

(节选自《枯枝败叶》,有删改)


【注】金羊毛:希腊神话中一只会飞的公羊克律索马罗斯身上的毛,不仅象征着财富,更象征着对幸福的追求。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到梅梅“味同嚼蜡地吃着”,写出了梅梅对味道很足的甜点和面包不感兴趣,意在表现她对现在生活的厌倦。
B.结尾写梅梅“说着就要掉眼泪”“她还是忍住了”“又笑了”说明她沉浸在过去美好的回忆中,她的内心无法释怀。
C.马孔多的发展源自先辈建设“应许之地、和平之乡”的梦想,但是时代变了,条件变了,马孔多也有了变化。
D.小说通过“我”和梅梅的回忆,主要叙述了战争期间梅梅的父母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定居马孔多的艰难历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签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两次提到梅梅说“我”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这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的作用。
B.小说用“凄然”“凄恰”“一片愁云”等词写出了梅梅对过去生活的眷恋、惆怅,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之情。
C.“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带在抽屉里”一句,运用比拟的手法、化虚为实表现了梅梅的情态,表现了她内心的苦闷与悲凉。
D.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把“我”作为小说中的叙述人,这引起梅梅对“我”的母亲和过去生活的回忆。
3.请简要概括“我”的父母的性格特点。
4.小说中提到“马孔多”这个小镇状况的内容只有寥寥数语,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它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果戈大叔

【喀麦隆】巴贝·蒙戈

①果戈大叔住公路边,和我家房子对门。若想到他那儿去玩,我总是先跨出门槛,然后闭上双眼,再伸出双手,照直朝对面摸过去。到第一道路沟要走几步,过第二道路沟又得走几步,我记得清清楚楚。就这样,一直走到他的小屋跟前。这时,果戈大叔总是张开双臂,在那儿等着拥抱我,而我便一头扑进他怀抱。每当此时,我们俩便高兴得笑起来。

②果戈大叔小屋里总堆满了甘蔗、菠萝、木瓜等——一句话,人间天堂的果实应有尽有。而我呢,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果戈大叔靠经营一座不很大的植物园为生。他很会种各种农作物,园中水果和蔬菜都长得非常繁茂,除留下一些他自己食用以外,其余都拿到市场上出售。果戈大叔熟知一年四季的特点,并根据节令安排活路。在旱季,他下河捕鱼;第一场雨后,便耕耘播种;到了冬季,便整修屋顶,砌院墙……所有活路他都干得轻松自如。他炯炯有神的眼睛,彬彬有礼的风度,体态勾称的身躯……在我心目中,果戈大叔简直是善良和幸福的化身。

③但当我得知果戈大叔竟成了一名杀人犯时,我万分惊讶,又极为沮丧!……这个嗜血成性的恶魔,残忍凶恶的刽子手!天哪,这个坏蛋的脸上平时蒙上了一层多么虚伪的面纱啊!而我,竟像对生身父亲一样地信赖着他!

④控告果戈大叔的是他的邻居米纳尔。米纳尔家那间小屋的位置,正好便于他观察邻居夜间的一切可疑行迹。但我们足智多谋的村长曼加并不会只根据一个证人的控告来对自己的下属治罪,同时,处理此类罪行已超越他的职权范围。只有巫师敏卡曼才有权审理这类案件。而他本人住在离我们村十英里之外的地方,以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著称。于是,果戈大叔被戴上镣铐,由乡警押解上路了。

⑤他们走时,是个新月初升的夜晚,而当他们返回村里时,则是个清晨,满天朝霞宛如一名青春少女那样光彩照人……

⑥一阵达姆鼓的隆隆声传递了他们回来的消息,全村人都涌向村长住处。审讯随即开始,首先,村长让乡警塔姆布拉汇报。

⑦塔姆布拉说,他们走了五天五夜才到巫师那里。一路上,果戈大叔没吃饭,也没睡觉。而塔姆布拉则认为,他有充分理由这样对待罪犯。一个嗜血成性的家伙是无须吃饭和休息的。的确,果戈大叔明显消瘦了下去。但是,塔姆布拉是不会上当的,他一眼就看穿这是果戈大叔在要耍花招,想在乡警面前表明自己是无辜的!塔姆布拉可不会那么轻易上当!

⑧巫师敏卡曼日光锐敏,而且铁面无情,他立即迫使杀人犯喝下“讲实话饮料”,这样可以使饮者大肆呕吐,而巫师则可从中发现那五脏六腑中的秽物。当罪犯被迫供认有九十九人被他杀害时,巫师真是愤怒到了极点。

⑨“如果不是巫师如此德高位尊和涵养极高的话,”塔姆布拉振振有词地结束自己的汇报,“那他非活活烧死这个坏蛋不可!杀人犯就该被活活烧死!应该绑住他的脚指头吊起来,放到烈日下去晒,给身上洒辣椒面儿,再用皮鞭抽,直到他断气为止!……”

⑩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那一双双充满憎恨的目光,几乎要刺穿这个瘫倒在院子中间的似人非人的可怜虫。最后,村长打破沉默,他要奄奄一息的罪犯证实塔姆布拉的汇报,若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可做进一步说明。可谁知,魔鬼又来帮果戈大叔的忙了,他不仅有胆量抬起头,而且竟公然反驳起铁面无情的乡警来了。果戈大叔一口咬定,他是无辜的,而巫师错判了,他从来不曾有过害人的念头,也从未害过人,折磨他真是冤枉,如此等等。

⑪这真是弥天大谎!谁会去相信这无耻的谎言!这时,怨声四起,人头骚动。为什么村长还允许这条毒蛇开口呢?难道他对巫师的判决还怀疑吗?这时,米纳尔又站出来讲话了,他声嘶力竭地讲出了其他人想说的话:巫师的判决不容改变!若我们每一次都对祖先制定的法律表示怀疑,那我们将堕落到何等地步呢?至于我米纳尔,再也不愿与这个杀人犯为邻了。不,这不仅仅是个住得远近的问题。一想到世上还有果戈这样的人,我就胆战心惊。即便住得再远,他也会杀人的!

人群里响起了一片赞叹声,越来越高,经久不息。村长借此机会,赶忙和几位酋长商议。当大家重新安静下来后,他从座位上站起来,

姆巴姆的乡亲们!他环视了一下人群,不慌不忙地说,复仇之酒要趁热饮,公正之酒得放凉喝。我们都是愿意主持正义的。大家先回去好好睡一觉,等太阳升起时再到这儿来。正义一定会胜利的!

⑭我整整一夜都没合眼。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村长的院子。这时,果戈大叔已被绞死在院中大树上,尸体慢慢晃动着,树下聚满乡亲。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情景啊!

⑮我忘掉了一切,拼命朝家奔去,但那幅可怕的情景始终跟我形影不离。不,这些无中生有的捏造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的!我觉得果戈大叔绝不会是杀人凶手!“他是像耶稣那样被处死的!”我一边这样想,一边失声痛哭。我哭呀,哭呀,哭了很久很久……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下来。直到七个月后,米纳尔深受良心谴责,才当着全村乡亲,承认了世界上最卑劣的行为:是他诬陷了果戈大叔,买通了乡警塔姆布拉充当假证人。他之所以这样干,为的是整死他的那个邻居,因为他实在太嫉妒果戈大叔的财产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家房子邻近果戈大叔家,“我”常到他那儿玩,很受他欢迎,由此可见果戈大叔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B.果戈大叔靠经营一座植物园为生,他擅长农作物种植,勤劳能干,自食其力,过着宽裕安和,轻松自在的日子
C.巫师逼果戈大叔喝下“讲实话饮料”,让他供认杀死九十九人的罪行,这些荒诞情节折射出当地社会习俗的愚昧,
D.米纳尔后来当众承认自己诬陷并整死果戈大叔的原因,这样的结尾旨在揭示“一切罪恶都源于嫉妒心”这一主题思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连用多个感叹句,突出表达了“我”得知果戈大叔成为杀人犯的消息后的无比惊讶、错愕、沮丧、愤怒、痛恨等复杂微妙的心理。
B.第⑤段中“新月初升”和“满天朝霞”这样寥寥数字看似随意点染的景色描写,巧妙地反衬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黑暗、丑陋和恐怖。
C.“人群里响起了一片赞叹声,越来越高,经久不息”这一处场面描写烘托了米纳尔讲话具有蛊惑人心的力量,主要意图是突出巫师在群众中的威望。
D.第⑬段中村长曼加的“我们都是愿意主持正义的”“正义一定会胜利的”这些话语,充满反讽色彩,恰恰反衬出曼加之流的邪恶、荒谬。
3.小说采用“我”的视角来叙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通读文本,请简要分析。
4.在“我”心目中“简直是善良和幸福的化身”的果戈大叔,为什么最后竟被处以死刑?小说如此构思,有怎样的创作意图?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那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后激动地大声喊道,真的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瘦子在吻完后开始说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喂,让我把你看个够!你还是那么帅,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正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呆若木鸡,但他马上满脸笑容,笑得脸都歪了。他的脸好像被火烫着了似的。他的身子好像在缩小,腰也弯了,好像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仿佛也在缩小,皱起了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了。纳法奈尔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只握了握他的三个指头,深深地鞠了一躬,媚笑着:嘿!嘿!嘿!他的妻子也满脸堆笑。纳法奈尔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胖子和瘦子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车站上不期而遇,双方都充满了惊喜,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B.瘦子一开始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根本不容胖子有插嘴的机会,表现出他直爽外向的性格以及对胖子现状的关心。
C.这篇小说通过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世俗图。
D.这篇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是深刻、严肃的,作品中虽然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人感觉并不轻松。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只有地点,人物只有大概的轮廓,暗示了故事不是在特定人物身上才发生的,这样写更强调了故事的普遍性、广泛性。
B.小说写纳法奈尔的形象,从侧面表现瘦子的形象(或投射其心理状态),反映权力崇拜思想已经深入了下一代的可悲现实。
C.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小说重要意象。
D.这篇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对他前后的态度变化采取了夸张的对比的写法,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3.小说后来提到胖子已是三等文官,身份非凡,这个情节在前文其实已有伏笔,请找出前文的伏笔。
4.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请就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探究。
2022-07-20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情

(美)霍桑

一座小屋二楼的客厅里,陈设朴素。两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共坐炉旁,各自怀有相同的哀伤。

她俩不久前才成为两兄弟的新娘,哥哥是老水手,弟弟初次出海。可是接连两天噩耗不断,一个丧生于加拿大海战,另一个葬身于大西洋的暴风雨。丧亲之痛引起普遍同情,来新寡的妯娌俩家中吊唁的客人络绎不绝。两位未亡人虽对朋友们的好意深为感激,却还是巴不得他们走开。两人都觉得,不论多大的伤痛,都能在对方的心中找到慰藉。于是她们默默流泪,沉浸于悲痛之中。但一个小时后,其中个性温和安详,却并不脆弱的那位,开始顺从天命,率先恢复被打乱的生活秩序,动手在炉前摆好餐桌,端来简单的饭菜,握住弟妹的手。

亲爱的妹妹,今天你一口东西还没吃呢。她说,站起来吧,求你了。

她这位弟媳性格热烈急躁,凶信传来,她又是尖叫又是号哭,悲痛欲绝。此刻,一听玛丽的话就往后缩,如同受伤者害怕别人触痛伤口一样。

我再也没福分了,也不想再祈求!玛格丽特又一阵热泪涔涔。

时间飞逝,平日安歇的时辰到了。两兄弟成亲时,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只能住在一起,共用客厅,只对与客厅相连的两间卧室各自享有特权。两位未亡人,用柴灰盖住炉中余火,将一盏点着的灯放上炉台,各自回房。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两妯娌并未同时入梦。玛丽默默忍受伤痛,很快就坠入梦乡。然而夜越深,玛格丽特越辗转不宁,卧听雨声点点滴滴。她时时从枕上探头,张望玛丽的卧室与中间的客厅。两把椅子,空空荡荡,在炉旁的老地方相对而望。两兄弟曾坐在上头,青春勃发,笑逐颜开。玛格丽特满腹辛酸,呻吟叹息,忽听街门被人敲响。

敲门声缓慢而有节奏。玛格丽特看看嫂嫂卧室,见她仍沉睡不动,就爬起来,稍稍整整自己,恐惧和急切使她瑟瑟发抖。

老天保佑!她叹口气。

抓起炉台上的灯,她赶紧走到俯临街门的窗前,这是扇安着铰链的格子窗。她推开窗户,把头稍稍探到外面潮湿的空气中。但见门前有盏灯笼,红彤彤地照着,灯光融入附近一滩滩水洼之中,其余一切都被沉沉黑夜所笼革。窗户在铰链上吱嘎一响,突出的屋檐下就走出一个人来,抬头往上看,想弄清他敲门叫醒的是哪一位。玛格丽特认出是城里一位为人和善的客栈老板。

古德曼·帕克,你有啥事?寡妇喊道。

是玛格丽特太太吧?老板回答,我还担心是您嫂嫂玛丽呐。

看在老天份上,你到底有啥消息?玛格丽特尖声叫道。

半点钟以前,有个专差从城里过,古德曼·帕克道,他在我店里歇了一会,我跟他打听前线的消息,他说你知道的那场小仗我们打赢了,十三个本来传说被打死的人都还好好地活着,你丈夫也在内。估摸着你不会怪罪我打扰你休息,就过来告诉你一声。晚安。

说完,好心人动身走了,灯笼一路闪着微光,照亮两旁景物,若隐若现。然而玛格丽并未逗留在窗前观看这如画的场面,欢乐闪电般穿过心房,把她心儿照亮。她气喘吁吁飞一般奔向嫂嫂床边,可才到卧房门口又打住了。

可怜的玛丽!她自忖着,我要把这消息藏在心里,等到明天再说。"

她走到床边,瞧瞧玛丽是否安睡。只见她脸半朝里侧,曾躲在那儿暗自流泪。不过眼下脸有种平静的满足,仿佛她的心就是深深的湖水,逝去的已沉入湖底,湖面变得风平浪静。玛格丽特退了回去。

夜更深,玛丽猛然惊醒,迷迷糊糊听到两三阵急促热烈的敲门声。担心弟妹也被惊动,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端起炉台上的灯,急忙走到窗口。碰巧窗户没扣上搭扣,一碰就开了。

是谁呀?玛丽颤抖着向外张望。

狂风暴雨已经过去,月亮高悬,照亮头顶破碎的云团,照亮脚下黝黑潮湿的房屋。地上那一滩滩的雨水,微风吹来,便发出扭曲的银光。一位水手打扮的青年,正独自站在窗下。玛丽认出是那个靠短途航行挣饭吃的人,也没忘记自己出嫁之前,此人曾是她失败的追求者之一。

斯蒂芬,你来这儿想干啥?她问。

打起精神来,玛丽,我只想安慰安慰你。遭过拒绝的追求者答道,十分钟前我才到家,我娘告诉我的头一件事就是你丈夫的坏消息,来不及跟老人家多说一句,我就抓起帽子,一路跑了来。玛丽,不跟你说上句话,我就睡不着觉。

斯蒂芬,我本来对你的看法还好得多!寡妇大声道。泪水夺眶而出,打算关上窗户。

听我把话说完嘛。年轻的水手喊道。昨天下午我们跟一艘从老英格兰来的帆船打过招呼,你猜我看见谁站在甲板上呀?他平平安安,就是比五个月前瘦了一点儿。

玛丽探出身去,无言以对。

就是你丈夫嘛。宽宏大量的水手接着说,祝福号翻船的时候,他抓住了桅杆,保住了性命。只要风顺,帆船天亮就能进港,明天你就能见到他啦。好啦,晚安。

他匆匆走了。玛丽看着他的背影,不知自己是梦是醒。水手时而隐入房屋的暗影,时而出现在道道明亮的月光下面,忽强忽弱。然而,一股确信不疑的幸福洪流渐渐涌上她的心。她头一个冲动就是叫醒弟妹,与她分享这新生的欢乐。打开她卧室的门,这门是夜来关上的,没上闩。走到床边,正要把手放到熟睡者的肩头,却冷不丁想到,玛格丽特醒来时想到的会是死亡与悲恸。玛丽用灯照照丧亲者毫无知觉的身体,弟妹睡得并不安宁,周围帐幔乱成一团。年轻的脸蛋红扑扑,樱唇半开半闭,露出生动的笑容。

可怜的弟妹!你的梦可别醒得太早。玛丽心想。

离开之前,她放下灯,尽量理好床单,不让寒气侵袭兴奋的熟睡者。可手刚一挨玛格丽特的脸就发抖,一颗泪珠也坠落到她的脸上,于是她猛然苏醒。

(选自《霍桑短篇作品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丧夫的年轻女人表面上对客人的吊唁深表感激,实际上不堪其扰,“希望他们赶快离开”。
B.玛格丽特性格热烈急躁,她因悲伤过度不肯进食,并认为玛丽的劝解和安慰是对她的伤害。
C.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暗示着两位未亡人在相同的遭遇中心意相通,希望能给与对方慰藉。
D.两位好心的报信人最后都道了“晚安”,表现了他们的礼貌和修养,暗示妯娌俩深受人们尊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听到敲门声后妯娌俩的不同动作,玛格丽特“稍稍整整自己”,而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格。
B.小说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不仅主要人物的命运发生突转,对次要人物的描绘也非平铺直叙,比如巧用误会表现斯蒂芬来访的目的,读来引人入胜。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叙述者洞悉一切,呈现了玛格丽特和玛丽在夜晚各自的经历,使读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到事情的过程与真相。
D.小说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主题,“沉沉黑夜”“月亮高悬”“扭曲的银光”表明了命运的变幻莫测和亲情的复杂矛盾,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悲悯。
3.得知丈夫生还的消息后,妯娌俩产生了相似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
4.小说多次写到人物的“醒”,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其丰富的意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