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叙事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下面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释:①蘼芜(mí wú):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②閤(gé):旁门,小门。③缣(jiān)、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叙事诗采用对话形式,人物对答富有情感与个性,生活气息浓郁。
B.故夫对新人与故人做了多方面比较,并对他当初的休妻行为表示道歉。
C.女子重提当年“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閤去”之事,对被遗弃难以释怀。
D.女子的婚姻不幸让人同情,她的遭际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相似。
2.请简要分析《上山采蘼芜》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2023-06-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②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③阿母媒人,女子先有誓。
B.①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②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③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C.①我已失恩义,会不从许。/②誓不隔卿,且暂还家去。/③吾今且赴府,誓天不负。
D.①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②兰芝初还时,府君丁宁。/③转头向户里,渐愁煎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①我有亲父母②逼迫兼弟兄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①还必相迎取否泰如天地③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C.①我有亲父兄②昼夜勤作息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其日牛马嘶②便可白公姥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的源头。《孔雀东南飞》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
B.《孔雀东南飞》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孔雀飞向不同方向喻夫妻失偶,以五里一徘徊喻夫妻恩爱情深。结尾化为鸳鸯的浪漫结局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向往。
C.五更: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半夜是三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19:00~21:00)为一更,亥时(21:00~23:00)为二更,子时(23:00~1:00)为三更,丑时(1:00~3:00)为四更,寅时(3:00~5:00)为五更。
D.黍离之悲:故国残破的悲思。《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历来被视为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这首诗被传唱至今,人们由此把发自心底的对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称作“黍离之悲”。千岩老人以为《扬州慢》有黍离之悲。
4.下列各项对《孔雀东南飞》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以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023-05-26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秋苗的情形。
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D.尾联写田夫嘱咐送饭人回去赶快喂鹅鸭。
2.《插秧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词

元稹

牛吒吒,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注】①吒吒:拟声词,形容喘气声。②确确:形容土块坚硬、贫瘠。③趵趵:牛蹄声。④簇簇:众多丛集的样子。⑤海服:沿海地区,也指边疆。⑥遣:让,使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篇就用两个短句状形写声,表现出农民在田里耕地劳作的艰辛不易。
B.战乱频繁,官兵不仅要农民缴粮、辛苦运粮,有时甚至会宰杀食用驱车之牛。
C.与《观刈麦》一样,本诗也有部分句子借写妇女来表现举家艰辛,生活不易。
D.最后三句表示即便累死也会让下一代继续提供军粮,突出百姓对朝廷的忠诚。
2.有评论认为这首乐府诗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即主张乐府诗要接近民间歌谣。请结合诗句赏析。
2023-08-2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四)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①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②麹(qū)车:酒车。③移封:改换封地。④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章骑马似乘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
B.“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
D.“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味是相同的。
B.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诗中的李白形象差别较大。
C.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
3.《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粉色与饥色对比、贫穷和荣华对比。
B.来诗“晓夕”直述采桑时间之长,“多苦辛”表现出作者对蚕妇的同情。
C.两首诗都以养蚕妇的口吻讲述了养蚕过程的艰辛与所得劳动报酬的微薄。
D.杜诗和来诗都形象反映了封建时代劳动者难享其劳动成果的黑暗现实。
2.这两首诗结尾的写法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03-14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表现了当时人们采芣苢时虽然劳苦但又充满乐趣的场面。
B.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
C.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看似很单调的重叠,却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D.诗歌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粉色与饥色对比、贫穷和荣华对比。
B.来诗“晓夕”直述采桑时间之长,“多苦辛”表现出作者对蚕妇的同情。
C.两首诗都以养蚕妇的口吻讲述了养蚕过程的艰辛与所得劳动报酬的微薄。
D.杜诗和来诗都形象反映了封建时代劳动者难享其劳动成果的黑暗现实。
2.比较鉴赏这两首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礼部侍郎陈情

[唐]施肩吾

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弱羽飞时攒箭险,蹇驴行处薄冰危。

晴天欲照盆难反,贫女如花镜不知。

却向从来受恩地,再求青律变寒枝。


[注]①青律:代表春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礼部侍郎的。陈情,与《陈情表》中的“陈情”意思基本相同。
B.首联语言质朴,“无”“独”二字介绍了自己身处皇城,备感孤独之境况。
C.颔联运用比喻,自比弱小的飞鸟和跛脚的行驴,时有乱箭穿身、薄冰行危之感。
D.颈联的下句,写自己就像貌美如花的贫贱之女,可叹无钱买镜,显得卑微凄凉。
2.这首诗与柳永的《望海潮》都表达了相同的写作目的,请加以概括。为了表达这一目的,他们构思的角度却不相同,请赏析。
2023-08-25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超级全能生”高三全国卷地区9月联考(甲卷) 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开篇以筝声点出乐曲格调,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上阕重在写筝曲,下阕重在写弹筝之人,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切。
C.秋水指秋天的水,此处当指湘江,以湘江水流之缓衬托出女子哀情之重。
D.全词紧紧抓住弹筝之人最富表现力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极具感染力。
2.该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
2023-08-07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