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文本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袖文一编,年十五六时,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居易A自以逢B好文之主C非次D拔擢E欲以生平F所贮G仰酬恩造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
C.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D.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5.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几,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 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 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杨亿以众A言B告C旦D不答E及至F秦州G将吏H心亦轻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荣枯,指使人穷达,与《与妻书》中“称心快意”的“快”用法相同。
B.独,指难道,与《促织》中“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中的“独”含义不同。
C.春秋,指年岁、年龄,与成语“春秋鼎盛”中的“春秋”含义不同。
D.相公,指丞相,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名;也用于对人的尊称。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也不以为意。
B.江德明认为李及不应在事务繁重的杭州任职,僚佐跑去将此意转达给了李及。
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将他正法。
D.王旦推荐李及为曹玮的接班人,是因为王旦认为他不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5.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不谷知诎强国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谓其耦曰:“吾将入见于王。”其耦曰:“以身乎?吾闻之,说人主者,皆闲暇之人也,然且至而死矣,今子特草茅之人耳。”诸御己曰:“若与子同耕则比力也,至于说人主不与子比智矣。”其耕而入见庄王。庄王谓之曰:“诸御己来,汝将谏邪?”诸御己曰:“君有义之用,有法之行。且己闻之,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谏者圣。君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民之衅咎,血成于通涂,然且未敢谏也,己何敢谏乎?顾臣愚,闻昔者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陈不用子家羁而楚并之,曹不用僖负羁而宋并之,莱不用子猛而齐并之,吴不用子胥而越并之,秦人不用蹇叔之言而秦国危,桀杀关龙逢而汤得之,纣杀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宣王杀杜伯而周室卑。此三天子,六诸侯,皆不能尊贤用辩士之言,故身死而国亡。”遂而出。楚王遽而追之曰:“己子反矣,吾将用子之谏。先日说寡人者,其说也不足以动寡人之心,又危加诸寡人,故皆至而死;今子之说,足以动寡人之心,又不危加诸寡人,故吾将用子之谏。”明日令曰:“有能入谏者,吾将与为兄弟。”遂解层台而罢民,楚人歌之曰:“薪乎菜乎,无诸御己讫无子乎!菜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

(节选自《说苑·正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B.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C.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D.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谷”的本义是不结果实的意思,后引申为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
B.“委其耕”与“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句中的“委”意思相同。
C.“窃”的本义是偷,文中指私下、私自,是表示个人意见或行为的谦辞。
D.“遂趋而出”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建筑高层楼台,参建楼台的百姓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搬运石头和泥土,很长时间内都不能回家,这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B.在劝谏楚庄王停止建筑高层楼台的七十二个大臣都被处死的情况下,诸御己不顾同伴的劝阻,毅然放下农活,胸有成竹地去游说。
C.楚庄王被诸御己的言论打动,不仅听取了他的谏言,停建高台,免除百姓的劳役,还下达了要和入宫劝谏的人结为兄弟的命令。
D.楚国人把诸御己比喻成柴草,并写成歌谣,来表达对诸御己的歌颂和感激,说如果没有他,他们就没有后代,村庄也没有人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衅咎,血成于通涂,然且未敢谏也,己何敢谏乎?
(2)今子之说,足以动寡人之心,又不危加诸寡人,故吾将用子之谏。
5.诸御己的进谏为什么能够被楚庄王接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悄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的楚、赵、韩、魏、燕、齐六国。和现在专指山东省的“山东”含义不同。
B.督过,文中意思指责备,责罚。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中的含义相同。
C.九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的含义由此引申而来。
D.反覆,意指翻复、推翻,与“于反覆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反覆”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以谦卑的态度恭维赵国势力强大,实则绵里藏针,指责赵国以前的合纵之策严重损伤了秦国的利益,秦因此怀恨已久。
B.张仪游说赵武王时,引用周武王甲子日伐殷之事,意在威胁赵国,扬言秦惠王不惜一战,要像周武王伐纣一样灭亡赵国。
C.张仪对赵武王说苏秦的连横术是在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的,是为了达到动摇并拉拢赵武王连横事秦的目的。
D.赵武王的父亲在位时,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赵武王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执政后对合纵术本就心存怀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2)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孝王以窦太后少子故,有宠,王四十余城,居天下膏腴地。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延四方豪俊之士,吴人枚乘、蜀人司马相如之属皆与之游。每入朝,上使使持,以乘舆驷马迎梁王于阙下。既至,宠幸无比,入则侍上同辇,出则同车。及栗太子之废也,太后意欲以梁王为,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帝以访诸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乱,五世不绝。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由是怨望梁王。太后忧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会田叔等按梁事归,取火悉烧梁之狱辞,空手来见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问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六年冬十月,梁王来朝。上疏欲留,上弗许。王归国,意忽忽不乐。夏四月,王薨。窦太后闻之,哭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食汤沐邑。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加一餐。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四·梁孝王骄纵》)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B.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C.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D.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也称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
B.阙下,阙是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阙下即宫阙之下,这里借指帝王所居宫廷。
C.嗣,嗣字有继承人、子孙的含义,文中太后打算让梁王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
D.伏斧质,斧是砧板,斧质即杀人的刑具,也指杀身、杀头,这里是指梁王向皇帝请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是窦太后的小儿子,深受窦太后宠爱,占据四十多座城市和大量土地,他的珠玉宝器比京城还多,他死后府库中仍然留在巨额财富。
B.皇帝对梁王也非常宠爱,每次梁王入朝觐见,皇帝都会派使者拿着符节、用四匹马拉的车迎接他,还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辆车,荣宠无比。
C.栗太子被废掉后,太后想让梁王继承皇位,袁盎等大臣力谏,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此举得罪了梁王,于是他派羊胜、公孙诡亲手刺杀了袁盎。
D.梁王去世后,太后非常悲痛。皇帝为安慰太后,将梁国一分为五,将梁王的儿子都封为王,女儿也都封有汤沐邑,此举赢得了太后的欢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四方豪俊之士,吴人枚乘、蜀人司马相如之属皆与之游。
(2)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由是怨望梁王。
2022-11-1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理宗淳祐三年二月,以馀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尝作长短句,谒淮东制置使赵葵。葵壮之,留置幕府,俾帅舟师,溯淮,入河,抵汴,所向有功,累推淮东制置副使。入对,言:“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偏则必至于激,文、武交激,非国之福。”帝曰:“卿人物议论,皆不寻常,可独当一面。”乃授四川宣谕使。至是,加制置使,知重庆府。

玠至,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士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所在州郡,以礼遣之,高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才而任。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播州冉琎冉璞兄弟,有文武才,隐居中,前后阃帅辟召,皆不至。闻玠贤,兄弟相率诣谒。玠宾礼之,馆谷加厚。居数月,无所言,玠乃更辟别馆以处之,且常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馀,请见玠,屏人曰:“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胜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权发遣合州,璞为承务郎,通判州事,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命下,一府皆喧然同辞以为不可。玠怒曰:“城成则蜀赖以安。不成,玠独坐之,诸君无预也。”

秋七月,馀玠卒。蜀人莫不悲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馀玠守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B.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C.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D.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蛮,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狄,西部被称为戎,东部被称为夷。
C.阃帅,指中央最高军事统帅。《清史稿·礼志九》中提到:“至直省讲武,则以督、抚、提、镇为阃帅,岁季秋霜降日,校阅演武场。
D.权,暂时代理官职。古代表示兼、代官职的还有领、摄、判、行、守、署等。其中领是本官兼低职;摄是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馀玠拜见赵葵,得到赵葵认可,被赵葵留下指挥军队,建立功绩,做了赵葵的副手。
B.馀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贤名远播,收到了成效。
C.在馀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馀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玠大喜,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2)城成则蜀赖以安。不成,玠独坐之,诸君无预也。
2021-11-06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 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琎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体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瑶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8 .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2020-03-1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荆轲刺秦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课本文言文复习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                                略:掠夺、夺取。
10 . 下列选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⑧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⑥⑦C.②③⑤⑥⑧D.②③④⑥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