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贡东见越王,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问曰:此僻狭之国,蛮夷之民,大夫何索然若不辱乃至于此?子贡曰:吊君,故来。越王勾践再拜,曰:孤闻祸与福为邻。今大夫之吊,孤之福矣。孤敢不问其说?子贡曰:臣今者见吴王,告以救鲁而伐齐,其心畏越。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使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意而便人知之,殆也。越王再拜,曰: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孤敢不承教?子贡曰:今吴王有伐齐、晋之志,君无重器以喜其心,无恶卑辞以尽其礼。而伐齐,齐必战。不胜,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骑士锐兵弊乎齐,车骑、羽毛尽乎晋,则君制其余矣。”越王再拜,曰:昔者,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孤之怨吴,深于骨髓。孤身不安重席,口不尝厚味,目不视美色,耳不听雅音,既已三年矣。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愿一与吴交战于天下平原之野。思之三年,不可得也。今大夫有赐,敢不待令乎?子贡曰:臣观吴王为数战伐,士卒不息。夫子胥为人精诚,中康外明而知时,不以身死隐君之过,正言以忠君,直行以为国,其身死而不听……越王大悦。

(节选自《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材料二:

子贡曰:赐为君观夫吴王之为人,坚强以恣下,下不能,数战伐,士卒不能忍。太宰话为人,智而愚,强而弱,巧言利辞以内其身,善为伪诈以事其君,知前而不知后,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吏,灭君之臣也。越王大悦。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B.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C.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D.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指吝惜,与《种树郭聚驼传》中“则又爱之太恩”的“爱”字意思不同。
B.羽毛即羽旄,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子的装饰,故也作为旌旗的代称。
C.重席指层叠的席子,即两层席,古代坐席,以层数多少来区分地位的尊卑。
D.逆的意思是反对,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贡向东到越国拜见越王,说是来“吊君”,越王并未因其言语不恭而生气,反而对他礼遇有加,谦恭地向其请教。
B.子贡见吴王时,劝告吴王援救鲁国而攻打齐国,可吴王心里害怕越国;子贡劝越王向吴王示好,促成吴王伐齐之事。
C.子贡对吴国讨伐齐国之事进行了推演,认为不管吴国胜利与否,结果都对越国有利,越国都可以制服吴国的残余力量。
D.越王对吴王的怨恨深入骨髓,他节制物欲,身受劳苦,刻苦磨砺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吴国一战,但一直未能实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2)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
5.子贡认为吴国终不会有好结果,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5-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出问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工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立革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于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而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B.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C.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D.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以图秦”与“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两句中“图”字含义不同。
B.“而百姓靡于外”与“靡不毕见”(《屈原列传》)两句中“靡”字含义相同。
C.城濮,晋、楚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之地,晋文公在此兑现了“退避三舍”的诺言。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始崇拜物,常常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贾在秦王内外交因,群臣莫能筹措时,主动要求出使四国,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并受到奖赏。
B.面对秦王的质疑,姚贾说明自己用珍宝结交诸侯的理由,并举出反例劝谏秦王不要听信谗言。
C.姚贾列举管仲、百里奚等人的事例,意在劝谏秦王不要计较他们的污点,只考察他们能否为自己所用即可。
D.针对韩非的诋毁,姚贾通过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一一反驳,秦王最终被说服,韩非被秦王诛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
(2)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
5.韩非认为姚贾不应该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2023-05-1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备已得益州,权令中司马诸葛瑾从备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权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虚辞引岁也。”遂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史。关羽尽逐之。权大怒,遣吕蒙督兵二万以取三郡。

鲁肃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以不返三郡,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会闻魏公操将攻汉中,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权令诸葛瑾报命,更寻盟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二十四年。初,鲁肃常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及吕蒙代肃屯陆口,以为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密言于权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曰:“今欲先取徐切,然后取羽,何如?”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易为守也。”权善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B.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C.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D.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其管辖范围主要在四川一带。
B.长史,中国历史上的官职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掌握实权的官员。
C.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古代多指君、后之位,用为皇帝(君主)的代称。
D.后旬,即下旬,古代历法每月分为三旬,后旬指二十一日到月底这段时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为了让他交还荆州,便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地方长官,却全部被关羽驱逐,于是派吕蒙率兵两万人夺取三郡。
B.鲁肃准备与关羽会谈,将领们替他担心,不让他去。鲁肃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开导劝说,他相信刘备不会忘恩负义,关羽也不会谋害自己的性命。
C.曹操将要攻打汉中时,刘备恐怕失去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命令诸葛瑾答复刘备,愿意再度和好,于是双方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
D.吕蒙代替鲁肃后,认为关羽素来勇猛雄武,有兼并江南的野心,便想凭借优势解除关羽这一后患,孙权却想先攻取徐州,吕蒙最后说服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
(2)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以大理少卿召,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泰疏曰:今朝廷清明相继窃发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以并缘科敛为急豪民以兼并害之海贼以剥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庆元四年,复主管冲佑观。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朝廷清明/相继窃发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以并缘科敛为急/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B.今朝廷清明/相继窃发/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以并缘科敛为急/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C.今朝廷清明/相继窃发/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以并缘科敛为急/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D.今朝廷清明相继/窃发/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以并缘/科敛为急/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指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与南宋对峙,后被蒙古族所灭。
B.行在,既指天子所在地,也指天子巡行之地。北宋沦亡后,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称之为行在,有临时之意。
C.大理,即大理寺,古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位在九卿之上。秦汉称廷尉,北齐称大理寺,历代因之。
D.江右,古代江西的别称,古时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以东为左,因江西在长江以西,以此得名,又如江左即江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具忠肝义胆。生于金人统治的山东,参加义军,后来带着耿京的奏表归宋,又深入敌营活捉了叛将。
B.辛弃疾有政治远见。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C.辛弃疾为官爱民。抑制豪强强买强卖,出官钱借贷给百姓而不用子孙偿还,降低粮价赈济灾民。
D.辛弃疾擅长写词。他有很高的文学成就,著有《稼轩集》,词风悲壮激烈,表现了英雄的豪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2)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2021-05-2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高考名校联考押题卷(三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桑维翰,洛阳人。身短面广,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试进士,有司嫌其姓,黜之。或劝勿试,翰持铁砚示人:“铁砚穿,乃改业。”唐同光中,登进士第。高祖领河阳,辟为掌书记,历数镇皆从,及建义太原,首预其谋。复遣为书求援于契丹,果应之。及高祖建号,知枢密院事。幸夷门,范延光据邺叛,人心恟恟。翰从容谈论,怡怡如也,时皆服其度量。杨光远平邺,朝廷虑兵骄难制,翰请速散其众,寻移光远镇洛阳。因授翰检校司空,兼侍中,出为相州节度使。吐浑都督白承福为契丹所迫,举众内附,高祖方通好于契丹,拒而不纳。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患契丹之强,密与吐浑结,是时,荣有飞扬跋扈之志。荣抗表请讨契丹,且言吐浑之请。高祖览表,犹豫未决。翰知荣畜奸谋,乃密上疏。高祖传密旨于翰:“今省所奏,释然如醒。朕计已决,卿可无忧。”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由是浇竞辈得以兴谤,间言稍入,翰渐见疏忌。寻以冯玉为枢密使,以分翰之权。后因帝微有不豫,翰曾密遣中使达意于太后,请为皇弟重睿择师以教道之,帝疑之。俄玉作相,与翰同在中书。会舍人卢价秩满,玉乃下笔除价为工部侍郎,翰不暑名,玉竟除之,自此翰与玉不相协。帝以重睿择师傅言于玉,玉遂以词激帝。寻出翰为开封府尹。开运三年,王师降契丹。张彦泽以前锋骑陷都城,利翰家财,遣兵守之,终为彦泽所害,年四十九。

(节选自《旧五代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B.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C.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D.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因地处洛水之南而得名,又称洛邑、雒阳、洛京等,历史上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契丹,发源于我国东北的游牧民族。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后称帝,国号契丹。
D.节度使,古代官名,在唐时可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北宋以后职能逐渐弱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相貌奇特,胸怀大志。他长相不同于一般人,身材短小面部宽长,在科举道路上虽遇挫折却矢志不渝,最终高中。
B.桑维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范延光占据邺城造反时,众人都心神不定,人心浮动,而桑维翰却面不改色,淡然处之。
C.桑维翰追随高祖,深得信任。他做掌书记时就在高祖阵营,首先参与谋划高祖登基,后秘密上书助高祖决断安重荣一事。
D.桑维翰被人陷害,遭到猜忌。少帝时,因受宵小之辈离间而被少帝疏远,又因少帝生病时为皇弟出谋划策而被少帝怀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劝勿试,翰持铁砚示人:“铁砚穿,乃改业。”
(2)张彦泽以前锋骑陷都城,利翰家财,遣兵守之,终为彦泽所害,年四十九。
2021-05-1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焦度,字文绩,南安氏人也。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幢主送之。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师伯板为已辅国府参军。虏遣天水公拾贲敕文寇清口,度又领军救援,刺虏骑将豹皮公堕马,获其具装铠矟,手杀数十人。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充左右。见度身形黑壮,谓师伯曰:真健物也。除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刘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骧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屯赭圻。每与台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度等,度将部曲出首,景文以为已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拒命,景文不从。明帝不知也。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除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武陵王赞代燮为郢州,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加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遣使假度辅国将军、屯骑校尉。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城而已。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事宁,度功居多,转后军将军,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太祖以其不闲民事,竟不用。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度见朝廷贵戚,说郢城事,宣如初。年虽老,而气力如故。寻除游击将军。永明元年,卒,年六十一。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节选自《南齐书·焦度传》)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1.下列对文中两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B.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C.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D.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B.幢主,旗主、旗头,南北朝及隋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
C.部曲,古代先锋部队的统称。部队分五部,部有曲;后泛指军队,也指部属等。
D.县子,爵位名。子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等封赐的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度作战勇猛,受人称赞。担任辅国府参军时,敌方派遭天水公拾贲敕文侵扰清口,焦度带领军队去救援,将敌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并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
B.焦度敢于表达,为人忠诚。焦度受王景文厚待,后来跟随王景文返回京都;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焦度非常愤怒,劝说王景文抗命,但王景文没有听从。
C.焦度战功显赫,不被重用。沈攸之作乱后,焦度担任辅国将军,并在平定沈攸之的事情上功劳很大,但太祖因为他不能管理百姓事务,就把他解官为民。
D.焦度喜忆过往,年老体壮。焦度见到朝廷贵戚时,说起郢城当年的事情,讲述形容的情况就像当年一样详尽,到后来年纪虽老,但气力依然跟以前一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
(2)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改监察御史,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之船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徙知瀛州,诸州以公钱贸易,积岁所负十余万,悉奏除之。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莹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B.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C.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D.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丧,指守完父母的丧期。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直到丧期结束。
B.门下,官署名,唐宋时“门下省”的省称。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的诏令,在“三省”中属审议机构。
C.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宋代凡诏敕须经门下省,如认为失宜的可以封还,错误的则由给事中驳正。
D.补荫,也称奏荫、荫补、恩荫、资荫、奏补、任子等,一般习惯称为荫补。荫补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拯孝敬双亲,建庐守丧。因为父母都已年老,他推辞不去任职;父母相继去世,他在父母的坟墓旁边建起茅屋守丧到期满,仍徘徊不忍离去。
B.包拯建言献策,心系朝廷。他建议朝廷训练士兵,选拔将才,充实边境的守备力量;又请求废黜贪官污吏,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
C.包拯心系百姓,为民解困。奉命调运军粮时,他建议把用来牧马的良田分给百姓;他改变旧制,让告状人到官衙陈述案情,使府吏不敢欺瞒。
D.包拯性情刚直,严训子孙。他对待恶吏苛刻严格,虽然痛恨恶行,但总是用仁爱之心推己及人;他告诫子孙不得犯贪污罪,否则不准认祖归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2)秦陇斜谷之船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谪贵州龙场。龙场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南中盗贼蜂起,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浰头,皆称王,而福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又起。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填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先讨大帽山贼,擒师富,逐议讨横水、左溪。守仁自驻南康,去横水三十里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志山及其党皆走桶冈。守仁以桶冈险固,移营近地,谕以祸福。贼首震恐,期仲冬朔降。又连破上、中、下三浰,置戍而归。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

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在道,疏陈用兵之非。抵浔州,悉散遣诸军,留土兵数千,解甲休息。苏、受初求抚不得,至是则大喜,遣使乞降。守仁数二人罪,杖而释之。亲入营,抚其众七万。奏闻于朝,因请复设流官,于田州置十九巡检司,以苏、受等任之。帝从之。断藤峡瑶贼乱,郡邑罹害者数十年。守仁伺贼不备,进破十余寨,峡贼悉平。始,帝以苏、受之抚,遣行人奉玺书奖谕。及奏断藤峡捷,则以手诏问阁臣杨一清等,谓守仁自夸大。一清等不知所对。霍韬上疏言:“诸瑶为患积年,守仁片言驰谕,思、田稽首。至断藤峡贼,阻深岩绝冈,今一举荡平。夫忠如守仁,有功如守仁,若屈于两广,臣恐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帝报闻。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
B.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
C.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
D.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甲,即卸下铠甲,指武将辞免官职,也指军事行动期间暂作休整歇息,文中指后者。
B.流官,明清时在一些少数民族集居地所置的地方官,期满调任,是相对于世袭“土官”而言的。
C.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属于“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文中表示臣服。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与“告老”相同,文中指王守仁因年老病重而自请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心系边事,善于教化民夷,他为王越治丧回朝后,立即上疏条陈西北边防之事;被贬滴到龙场后,他依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族别不同的百姓,颇受百姓爱戴。
B.王守仁善于用兵,多次平定贼乱。他先在南中地区平定了那里数十年的巨寇,又在两广招抚了叛乱的土酋,并击溃了为祸多年的瑶贼。
C.王守仁恩威并施,不以攻伐为务。他灭贼平乱但并不崇尚武力,对桶冈的贼兵他晓谕劝降,对反叛的土药,他一开始就不主张武力讨伐。
D.王守仁屡立功勋,却遭朝廷猜忌,断藤峡捷报传回,皇帝亲写诏书向阁臣询问,阁臣认为守仁夸大事实,而霍韬进言肯定了守仁的忠诚和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贳其罪,令填贼,贼动静无勿知。
(2)臣恐劳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
2021-02-1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琳,字子珩,会稽山阴人也。少好武,遂为将帅。太清二年,侯景渡江,元帝遣琳献米万石。稍迁岳阳内史,以军功封建宁县侯。侯景遣将宋子仙据郢州,琳攻克之,擒子仙。又随王僧辩破景。拜湘州刺史。初永嘉王庄年甫七岁逃匿人家后琳迎还湘中卫送东下及陈霸先即位琳乃辅庄次于濡须口齐遣扬州道行台慕客俨率众临江为其声援陈遣安州刺史吴明彻江中夜上,将袭湓城。琳遣巴陵太守任惠大败之,明彻仅以身免。后陈将吴明彻来寇,帝敕领军将军尉破胡等出接奏州,令琳共为经略。琳谓所亲曰:“今太岁在东南,岁星居斗牛分,太白已高,皆利为客,我将有丧。”又谓破胡曰:“吴兵甚锐,宜长策制之,慎勿轻斗。”破胡不从,连战,军大败,琳单马突国,仅而获免,还至彭城,帝令便赴寿阳,并许召幕。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而皮景和等屯于淮西,竟不赴救。明彻昼夜攻击,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吴明彻恐其为变,杀之城东北二十里,时年四十八。明彻亦数梦琳求首,并为启陈主而许之。仍与开府仪同主簿刘韶慧等持其首还于淮南,权瘗八公山侧,故会葬者数千人。寻有扬州人茅知胜等五人密送葬柩达于邺。赠十五州诸军事,谥曰忠武王,葬给辒辌车。琳体貌闲雅,立发委地,喜怒不形于色。强记内敏,军府佐吏千数,皆识其姓名。刑罚不滥,轻财爱士,得将卒之心。少任将帅,屡经丧乱,雅有忠义之节。及败,为陈军所执。吴明彻欲全之,而其下将领多琳故吏,争来致请,并相资给,明彻由此忌之,故及于难。

(选自《北齐书·王琳传》,有删改)


[注]①瘗:掩埋,埋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永嘉王庄年甫七岁逃匿人家/后琳迎还湘中/卫送东下/及陈霸先即位/琳乃辅庄次于需须口/齐遣扬州道行台慕容俨率众临江为其声援/
B.初/永嘉王庄年甫七岁/逃匿人家/后琳迎还湘中/卫送东下/及陈霸先即位/琳乃辅庄次于濡须口/齐遣扬州道行台慕容俨率众/临江为其声援/
C.初/永嘉王庄/年甫七岁逃匿人家/后琳迎还湘中/卫送东下/及陈霸先即位/琳乃辅庄次于濡须口/齐遣扬州道行台慕容俨率众临江/为其声援
D.初/永嘉王庄年甫七岁/逃匿人家/后琳迎还湘中卫送东下/及陈霸先即位/琳乃辅庄次于濡须口/齐遣扬州道行台慕容俨率众临江/为其声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
C.谥,指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奖的称号。
D.辒辌车,古代一种卧车,设有双层推拉式车窗,外层车窗布满小孔,内层车窗能开闭自如,可调控车内温度,亦用作丧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琳屡立军功,获得多次提拔。王琳少时喜好武功,因军功封建宁县侯;后率兵攻克郢州,俘虏宋子仙;又跟随王僧辩攻破侯景,被朝廷授予湘州刺史
B.王琳用人不当,兵败突围免死。吴明彻来侵犯时,王琳审时度势,规劝属下尉破胡不要轻易出战,但尉破胡不听规劝,最终兵败,王琳独自突围免于一死。
C.王琳深受爱戴,死后享受哀荣。王琳兵败被抓后,吴明彻手下的将领多为其求情;埋葬时,来送葬的有数千人;后获追赠,封谥号,葬礼规格不同寻常。
D.王琳容貌不俗,有超强记忆力。王琳体态容貌娴雅,站立时头发拖到地面,平常喜怒哀乐都不表露出来;军府中有上千官吏,王琳都能记住他们的名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明彻恐其为变, 杀之城东北二十里,时年四十八。
(2)刑罚不滥 ,轻财爱士,得将卒之心。少任将帅,屡经丧乱,雅有忠义之节。
2020-10-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高三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全国卷I)语文试题(一)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貌癯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于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宋史·李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B.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C.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D.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的“司”是掌管、职掌的意思。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有司”可以指官员也可以指官府机构。
B.翰林学士,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唐后期,往往可以升任宰相。
C.豪右指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居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相对应的“闾左”一般指普通百姓。
D.起复,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叫起复。明清后也指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出来做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穆才能出众,精通经义。他从小就能写文章,从师学习《易》及《庄》《老》这些经典,穷究其义,所得都是精微之理。
B.李穆善于断案,精敏果敢。任洋州通判时剖断积存的诉讼,没有遗留的案件;知开封府时,剖判精敏,奸猾之徒没有被宽恕的。
C.李穆德行高尚,孝悌淡泊。小时路上拾遗必送还失主;与母、弟住一处,虽贫而乐;被夺情复官,他多次上表请求守满丧期。
D.李穆普于辞令,堪当重任。朝廷召李煜,派李穆前往下诏。李穆言辞得体,软中带硬,迫使李煜答应人朝,受到皇上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2)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2020-09-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