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喟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匿,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之?将庸何归?”门启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文本二: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诸侯,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 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朝而                           乘:乘车
B.而焉得                           亡:逃亡
C.妾不                           衣:穿着
D.君语及之,即             危:危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门启                           恶得不禁恶劝爱
B.吾闻之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节俭力行重于齐             洎牧谗诛
D.以此三世显名诸侯             而刀刃若新发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晏婴,又称晏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朝廷和军队。
C.春秋时,“跪”和“坐”都要求要两膝相并、双脚在后、脚心朝上。
D.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本文指的是司马迁。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B.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C.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D.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庄公起初很信任晏子,多采纳他的意见,经常赐他爵位,增加封邑,后来就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了,并不断剥夺他的爵位和封邑。
B.晏子在他的爵位和封邑都被剥夺干净后,先叹后笑,因为他预料到齐庄公一定会被崔杼杀死,也预料到崔杼一定不会加害于他。
C.晏子认为君臣都要为国家服务,如果君主不是为国家利益而死,而是为个人利益而死,那么作为臣子就没有义务为君主殉死。
D.晏子虽然没有为君主殉死,但是他却不怕冒犯崔杼,他坐在地上,将头靠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以此表达了对齐庄公的哀悼。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2)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7.司马迁感叹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司马迁为什么如此仰慕晏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顾昧死御。”平公诺。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平公曰:“归之。”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不峻城阙;二也,柱梁衣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敢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不榖知诎强国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戆谏:迂愚而刚直地劝谏。②侏儒:身材短小供奉宫廷的杂技艺人。③椒举:即春秋时楚国大夫伍举,为伍子胥祖父。因封于椒邑(在今安徽阜南),以邑为姓,故又称椒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B.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C.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D.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身而身不殆”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不同。
B.“乃屏钟鼓”与“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两句中的“钟鼓”含义不同。
C.“除竽瑟”与“扶辇下除”(《苏武传》)两句中的“除”字含义不同。
D.“敢有谏者死”与“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敢”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下令有敢进谏的人处死罪,晋人咎犯说自己想凭借乐技拜见晋平公。咎犯坐到殿上,随即拿出钟磐竽瑟,但最终也没有演奏。
B.晋平公喜好声乐,不修整城邑,咎犯列举多点理由进行劝说。晋平公听后觉得有理,就废除声乐,与咎犯一起治理国政。
C.少孺子利用蝉、螳螂、黄雀见前不见后这一潜在的危险,让吴王自悟其中的奥秘,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的。
D.椒举指出楚庄王打了许多猎物的原因是他的马好,使楚庄王领悟到自己兴兵对老百姓是没用的,应当善待百姓,于是楚庄王选择罢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
②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
5.孔子曰:“吾其从讽谏矣乎!”文中咎犯、少孺子、椒举在讽谏君主时,采用的讽谏方法不同。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绍兴五年,召对,张嵲上疏曰:“金人去冬深涉吾地,王师屡捷,一朝宵遁,金有自败之道,非我幸胜之也。今兵疲民劳,若便图进取,似未可遽。臣窃谓为今日计,当筑坞堡以守淮南之地,兴屯田以为久戍之资,备舟楫以阻长江之险,以我之常,待彼之变。又荆、襄、寿春皆古重镇,敌之侵轶,多出此涂。愿速择良将劲兵,戍守其地,以重上流之势。”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六年,地震。嵲奏:“比年以来,赋敛繁重,征求百出,流移者挤沟壑,土著者失常业,地震之异,殆或为此。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再著作郎。嵲因对言:“吴、蜀,唇齿之势也。蜀之利害,臣粗知之。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宜于前宰执中,择其腹心之臣可以任川事者委任之。”又言:“自驻跸吴会以来,似未尝以襄阳、荆南为意,今宜亟选儒臣有牧御之才者为二路帅,使之招集流散,兴农桑,治城壁,以为保固之资,益重上流之势。”

既而何抡以刊改神宗实录得罪,语连峰,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上疏略曰:“古之人君,其患有二,在纳谏而不能用,在知天下利害而不以为意。陛下渡江十年矣,外有勍敌之国,内有骄悍之兵,下有穷困无之民。进言者多矣,今皆以为陈腐而别取新奇之说:任事者众矣,今皆习是以为当然而更为迂阔之事。此近于二患。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

九年,除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顷之,起知衢州,除敷文阁待制。岁满,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时方修好息兵,上将召用,会疽发背卒,年五十三。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把答题卡相应位置的选项涂黑,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忠勇之人A使之B捍外侮C则D可E至F于G抚H循I斯民J则K非L所M能N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原指利用戍卒或募民垦殖荒地以资军饷,后亦指官职,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
B.“再迁著作郎”的“迁”字与《屈原列传》中“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含义相同。
C.驻跸,古时特指皇帝或者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文中是指宋高宗南渡期间暂住吴会。
D.“穷困无聊之民”中的“聊”字的意思与《促织》中“不复聊赖”的“聊”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嵲认为金人忽然连夜逃遁有其内因,不是宋军侥幸战胜了他们,并提出此时不宣乘势追击而应该积极防守备战的建议。
B.张嵲指出地震异象的原因或许是国家赋税沉重、政令频繁,致使百姓流徙迁移,尸横沟野,当地居民也失去了固定产业。
C.张嵲建议选用心腹大臣去担任蜀地官员,让有管治才能的文官去担任襄阳、荆南两地的统帅,并提出了三条固本的策略。
D.何抡因修订《神宗实录》获罪,张嵲也受牵连,却仍忠心上书,指出渡江后外有强敌内有骄兵的现状与古之“二患”相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
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二十四年,与吏部郎中孙逖并拜中书舍人。二十七年,以本官权知吏部选事。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前后典选五年政既宽弛胥吏多因缘为奸贿赂大行时天下承平每年赴选常万余人李林甫为尚书,专任庙堂,铨事唯委晋卿及同列侍郎宋遥主之。选人既多,每年兼命他官有识者同考定书判,务求其实。天宝三载闰二月,转魏郡太守,充河北采访处置使,居职三年,政化洽闻。会入计,因上表请归乡里。既至壶关,望县门而步。小吏进曰:“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晋卿曰:“《礼》:‘下公门,式路马。’况父母之邦,所宜尊敬。汝何言哉!”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属禄山叛逆,杨国忠以晋卿有时望,将抑之,乃奏云:“宜以大臣镇东道。”遂出为陕州刺史、陕虢两州防御使。及入对,固辞老病,由是忤旨,改宪部尚书致仕。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军国大务悉以咨之。既收两京,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改为侍中。后以贼寇渐除,屡乞骸骨,优诏许之,罢知政事,为太子太傅。晋卿宽厚廉谨,为政举大纲,不问小过,所到有惠化。魏人思之,为立碑颂德。及乘钧衡,小心畏慎,未尝忤人意。性聪敏,达练事体,百司文簿,经目必晚,而修身守位,以智自全,议者比汉之胡广。广德初,吐蕃寇长安。晋卿时病卧于私第,蕃闻之,舆入逼胁,晋卿闭口不言,贼不敢害。及上自陕至,册为太保,县知政事,又诏以太保致仕。永泰元年四月薨。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典选五年/政既宽弛/胥吏多因缘/为奸贿赂大行时/天下承平/每年赴选常万余人/
B.前后典选五年政/既宽弛/胥吏多因缘为奸/贿赂大行/时天下承平每年/赴选常万余人/
C.前后典选五年政/既宽弛胥吏/多因缘为奸贿赂/大行时/天下承平/每年赴选常万余人/
D.前后典选五年/政既宽弛/胥吏多因缘为奸/贿赂大行/时天下承平/每年赴选常万余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诉讼,文中指中诉索取官职,现为法律术语,指向法院起诉他方以解决纠纷。
B.庙堂,指太庙的明堂,也指君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后来用以指代朝廷。
C.入计,中国古代考核官员履职的方式,地方官员入京向朝廷报告情况,接受考核。
D.衣冠,文中以士人的服饰帽子代指士人,与古诗文中“缙绅”代指官员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晋卿态度温和,在代掌吏部选拔职责时,不满意结果的官员无论长篇大论还是言辞激烈,他都能包涵。
B.苗晋卿忠于职守,因为每年进入选拔行列的人数众多,有时邀请其他官员参与考核,但他一定亲自核实。
C.苗晋卿重情重义,在太守任上回乡,进入县门就开始步行,以示尊重;还聚乡党痛饮,出钱兴办学校。
D.苗晋卿忠于朝廷,因病在家中卧床修养,吐蕃人进入家中对他威胁逼迫,但他守口如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下公门,式路马。”况父母之邦,所宜尊敬。
(2)及秉钧衡,小心畏慎,未尝忤人意。
5.苗晋卿颇有治理能力,其具体表现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3-03-22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高考模拟调研卷(三)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之后,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曰:“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注】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人镇守,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太宗不从,竟以其地置西州,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贞观十四年,太宗幸同州沙苑,亲格猛兽,复晨出夜还。特进魏征奏言:“昔汉文临峻坂欲驰下,袁盎揽辔曰:‘陛下自轻,奈高庙何?’孝元帝郊泰畤,因留射猎,薛广德称:‘窃见关东困极,百姓罹灾。今日撞亡秦之钟,歌郑、卫之乐,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欲安宗庙社稷,何冯河暴虎,未之戒也?’割情屈己,从臣下之言者,志存为国,不为身也。愿陛下割私情之娱,上为宗庙社稷,下慰群寮兆庶。”太宗曰:“昨日之事,偶属尘昏,自今深用为诫。”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高昌王:这里指高昌国王麹文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
B.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
C.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
D.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万乘,一般指天子,也可泛指国家。
B.“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可指都城。
D.社稷,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社稷常代指国家或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普通百姓说错话会遭人耻笑,君王如果说错话可能造成巨大损失。魏征赞同他的看法,并指出如果君王有过失,天下人都看得见。
B.唐太宗即位后,高昌王来大唐朝拜,后来在经商的胡人的多次劝说下,高昌王对大唐失去敬畏之心,不再进贡,也不再对大唐使者以礼相待。
C.侯君集平定了高昌国,唐太宗准备把高昌设为州县,魏征认为把高昌设为州县对大唐没什么好处,但唐太宗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在高昌设置了西州。
D.唐太宗在同州沙苑打猎,经常早出晚归,魏征举汉文帝和汉孝元帝的例子予以劝说,并指出正确做法,唐太宗认识到自己虑事不周,愿改正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伐罪吊民,成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
(2)昔汉文临峻坂欲驰下,袁盎揽辔曰:“陛下自轻,奈高庙何?”
5.古代君王能从文中获得哪些为君、治国的启示?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放,河中宝鼎人。其兄戎少有学术,不求闻达,年余四十,不其操。戎检身处约,不务虚名,俸入之余,散于宗族。兄弟五人,季弟放最知名。放登进士第,性端厚寡言,于是非不甚系意。累佐藩府,莅事干敏。官至兵部郎中。遇宪宗以储皇好书,求端士辅导经义,选充皇太子侍读。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必匡不逮放叩头曰:“臣实庸浅,固不足猥尘大位。辅弼之任,自有贤能。”其言无矫饰,皆此类也。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转工部侍郎、集贤学士。穆宗常谓侍臣曰:“朕欲习学经史,何先?”放对曰:“经者,先圣之至言,仲尼之所发明,皆天人之极致,诚万代不刊之典也。史记前代成败得失之迹,亦足鉴其兴亡。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帝曰:“《六经》所尚不一,志学之士,白首不能尽通,如何得其要?”对曰:“《论语》者《六经》之菁华,《孝经》者人伦之本。穷理执要,真可谓圣人至言。是以汉朝《论语》首列学官,光武令虎贲之士皆习《孝经》,玄宗亲为《孝经》注解,皆使当时大理,四海安宁。盖人知孝慈,气感和乐之所也。”上曰:“圣人以孝为至德要道,其信然乎!”转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判院事。放闺门之内,尤推孝睦,孤孀百口,家贫不给赡,常苦体薄。放因召对,恳求外任。其时偶以节度使无,乃授以廉问。及镇江西,惟用清洁为理,一方之人,至今思之。宝历元年,卒于江西观察使,废朝一日。

(节选《旧唐书·列传一百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B.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C.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D.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易其操”与“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同。
B.“气感和乐所致也”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C.“家贫每不给赡”与“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两句中的“每”字含义相同。
D.“其时偶以节度使无阙”与“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阙”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放的兄长薛戎有学问,却不追求名望显达与虚名。薛放性情也端庄少言,不把别人的是非之言放在心上。
B.薛放认为经书是先圣至理之言,如孔子所阐明的,都是天人的最高造诣,这些经典不是后世万代可以刊印得了的。
C.皇帝认为学《六经》,即使皓首穷经也未必能精通。薛放给皇帝提议,可以选其中的精髓《论语》和《孝经》来学习。
D.薛放家里穷困,常常苦于微薄的俸禄不够供养,便请求出京赴任。他到江西镇守,只用清正廉洁来治理,当地百姓怀念至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
(2)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帝被疾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匈奴本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外国天性忿鸷,形容魁健,负力怙气,难化以善,易肆以恶,其强难诎,其和难得。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

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赐帛五十匹,黄金十斤。单于未发,会病,遣使愿朝明年,上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B.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C.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D.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疾”犹被病,身患疾病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汉哀帝当时正卧病在床,无法临朝议事。
B.“交接赂遗”的“赂”指馈赠礼物,与《六国论》中“赂秦而力亏”的“赂”不同。
C.北面,臣服于人,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古代学生北面受教,以示尊敬。
D.“费十而爱一”的“爱”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单于请求朝见,大臣们一致反对,认为每次单于来朝,国家都有大变故,徒然耗费钱财,汉哀帝听后左右为难。
B.匈奴人残忍凶狠,桀骜不驯,虽然蒙恬修筑长城加以防范,卫青、霍去病率兵征战,但匈奴人始终没有真心臣服。
C.国家以前图谋西域,控制车师国,设置城郭都护、监护三十六个国,每年耗费以万计主要是为了制服匈奴。
D.黄门郎扬雄进言,如果接受匈奴朝见,花费只是征战讨伐的十分之一,既不会引起匈奴叛离,也可保住百年基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
②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
5.简述汉哀帝在对待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上体现了哪些智慧?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夫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胁之;胁之不变,而后刑之。夫至于刑者,则非王者之所贵也。是以圣王先德教而后刑罚,立荣耻而明防禁;礼义之节以示之,贱货利之弊以变之。

季孙问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言明其化而已也。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讼者闻之,乃无讼。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曰:善哉。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取金于府。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圣人之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则后莫复赎。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矣。孔子可谓通于化矣。

(节选自《说苑·政理》)


[注]①弊:通“币”,财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
B.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
C.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
D.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礼义之节以示之”与“此地有崇山峻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崇”字含义相同。
B.“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与“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两句中的“就”字含义不同。
C.“乃请无讼”与“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请”字含义相同。
D.“圣人之举事也”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治有注重教化的王道、侧重威慑的霸道和胁迫百姓的强权之政三类,想要成就王业的君主不会推重那种非用刑罚不可的政治。
B.孔子不赞成用诛杀无道之人的方式来治理国家,他认为要对百姓施以教化,反对不先施行教化就用刑罚来羞辱不孝之人的做法。
C.姜太公认为,贤明君主治理国家应当宽政节用,国无饥民,施政时要刑赏有据,不以私善害公法,不能凭个人的喜怒滥行赏罚。
D.子贡从诸侯那里赎人,却又接受了诸侯返还的赎金,孔子认为子贡这样做不廉洁,不符合鲁国法令,会对鲁国百姓造成不好影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2)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
2023-03-09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李煜。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太祖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

文本二:

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李煜入朝,李煜不从。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李煜还汴。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


【注】觌(dí):相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B.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C.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D.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也泛指各种礼器。
B.顿首,最隆重的九拜之礼,因头触地时间较长,所以叫顿首。
C.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常用词如“忝列门墙”。
D.知制诰,古代官名,唐宋两朝专掌内命,典司诏诰的官吏的官职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出使吴越,既坚持原则拒绝借公务谋取私利,为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在宫门外等候李煜回宫整理行装时,部下提醒曹彬李煜可能会有阴谋,曹彬不认为李煜还有叛乱的决心。
C.曹彬认为自己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打败李煜,况且太原还没有平定,自己不会被封为宰相。
D.太祖严词拒绝了徐铉暂缓进兵的请求,认为李煜即使能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宋朝,也不能不入朝臣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2)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5.为了实现太祖“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的战略主张,曹彬在讨伐李煜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3-01-25更新 | 32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三)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卒然遭邪风之气,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行,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选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有删节)

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少时同郡何颙客游洛阳,颙探知其学,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诚一世之神医也!”

尝见侍中王仲宣,仲景曰:“君年至四十当有疾,须眉脱落,脱落后半年必死,宜服五石汤,庶几可免。”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仲景曰:“观君气色,非饮药之诊,何轻命欺人如此邪?”仲宣益深恶之。后二十年果有疾,须眉皆脱落。越一百八十七日卒。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也。

(选自李濂《医史》,有删节)


注释:①越人入虢之诊:指《史记。扁鹊传》中扁鹊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的典故。②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③经络府俞:中医术语,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及相关穴位。④明堂阙庭:明堂指鼻子,阙在两眉之间,庭为颜面及额部。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常之疾                                                婴:缠绕
B.百年之寿命                                             赍:耗费
C.宜服五石汤                                             豫:事先
D.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                      加:超越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毛将安附                                                积土成山,风雨兴
B.下此以往,未闻也                                   虽董以严刑
C.少时同郡何颙客游洛阳                            会缑王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D.虽受方不饮                                             恶得不禁恶劝爱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B.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C.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D.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全都体现张仲景医术高超的是(     
①上以疗君亲之疾                                   ②君年至四十当有疾
③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④自非才高识妙
⑤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⑥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⑥D.③④⑤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不顾是否患病盲目寻求巫祝祈祷,且族中向来多病,在此背景下,作者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B.《伤寒杂病论》序文章结尾引孔子之言,有激励自己“多闻博识”,精益求精地钻研医术之意。
C.张仲景曾经跟随同郡张伯祖学习医术,何颙在了解张仲景的学问后,认为其青出于蓝,堪称一代神医。
D.《伤寒杂病论》序侧重于介绍概述的创作背景、创作收获与用途意义,《医史》侧重于对张仲景之医术的赞扬。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2)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诚一世之神医也。
7.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言:“凡移治诸证如神,后人赖之为医圣。”张仲景为何被尊称为医圣,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